海外保卫钓鱼台学生运动的星火首先於一九七零年九、十月间点燃於香港,十一月下旬火种飞越太平洋,传播至美国威斯康辛和普林斯顿两个大学校园,然後而成燎原之势。
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五日美国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权随同琉球群岛一起正式交还日本後,钓运正式告一段落,其後转为积极开展与中国统一运动有关的各种活动,七十年代末随着大陆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而最终走向衰微;但馀波荡漾,至今未已。
钓运星火的直接导火线是日本政府於一九六零年代末期勾结美国,企图霸占距离台湾北部一百八十多海海里由八个无人小岛组成的中国钓鱼台列屿。消息传来,港、台学生首先发难,随後北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来自台湾的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华侨热烈响应,从而掀起了在海外规模和声势均属空前的‘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伟大保钓运动。
为什麽这八个狭小的无人荒岛会引起日本政府的垂涎?
问题出在石油上。根据联合国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的勘探结果,钓鱼台附近广大大陆棚海域可能储有大量石油。日本急迫需要石油,但本土不产一滴石油,全部依靠从国外特别从中东进口,所以现在一听说靠近日本国土的钓鱼台列屿一带有这麽多的石油储藏,当然就要全力据为己有了。
无奈从历史和国际法上看,钓鱼台列屿均应为中国所有,日本只好强词夺理,蛮横硬干,驱赶台湾渔民,并要求美国归还冲绳群岛;美国在尼克松主义的主导下,为了扶植日本对抗中国,竟顺其所请。然後日本说钓鱼台属於冲绳,所以钓鱼台属於日本,所以日本有权开发那里的石油。
领土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被侵犯,必不惜代价加以维护。然而,台湾当局的存亡系於美日的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只好忍辱负重,不正面与日本争主权,退而寻求与美、日、韩共同开发。
台湾当局在此神圣的领土主权问题上面对美日强权所表现的软弱和颟顸无能,尽失民心,从而激发了潜藏在海内外知识份子心里的爱国主义情操,所以‘外抗强权,内除国贼’成了保钓运动的主要口号。
主要由於这个原因,当时不少参与保钓者将保钓运动比作另一次五四运动,甚至有些朋友将它说成是一次伟大的新五四运动,因为这个口号也正是半个世纪前五四运动的口号;更巧的是,两者所反抗的强权都是日本。
保钓运动真的有那麽伟大吗?真的是一次新的五四运动吗?
事隔多年最後冷静地回想一下,当时未免将保钓运动过分夸大而言过其实。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中国近现代史好像又在七十年代这样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重复它自己,但五四时期的学生运动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紧扣着中国社会脉博跳动的,而这次的学生运动却发生在大陆边缘的台、港和江山遥隔的异国他乡,脱离了中国社会的主体;既是中国历史的支流,对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充其量只能起促进而非推动的作用了。
极其具有象徵意义的是,五四运动所争的是物产富饶、人口众多的山东半岛,而这次所争的只是孤悬海外的几个无人定居的荒岛;虽说可能有丰富的油藏,也只是可能而已,至於开采,则更是遥遥无期。
但是对台港和海外华人而言,这个运动的确是伟大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首先是它发生的特定时空。同五四一样,它是发生在国际大格局正在进行大调整的时候。一九一九年前後,第一次大战结束,英美盎格鲁萨克逊人共同支配世界;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俄国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独霸局面。
一九七零年代初,国际大格局正在发生另一次大调整。当时中国正在全力通过越战和珍宝岛冲突,突破美苏围堵。随後中国的进入联合国和越战的结束表明,国际大格局已由二元开始进入多元,而且中美苏的国际大三角格局已初步形成,天下三分,三足鼎立。
再就文化思想层面而言,五四引发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学运动,引进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马克思主义。而这次学生运动,也在七十年代後期在台湾引起了一场乡土文学论战。虽然其影响仅局限於岛内弹丸之地,但也可称之为一种新文学运动;所不同的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反对的是文言文的旧文学,而乡土文学反对的是现代主义的洋文学。
不过保钓运动虽然没有五四运动那麽伟大,但也作出相当重大的贡献。最显明彰著的是,通过这次学生运动,突出了保卫神圣领土钓鱼台列屿和中国统一这两大目标;其次是把人为隔绝了二十多年的台港和海外华人社会又同祖国血肉相联在一起。范江在当时出版的《战报》里所写的《第一面战旗》的文章是多麽深刻地刻划保钓运动的历史意义:
‘保钓运动总的说来是我们努力复位历史归原的觉醒运动,对於我们自己——海外流浪的学生——来讲,这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向自己发出了战书,第一次的自我反叛,也是第一次把握群体的力量,从集体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出发,向困压强盖在我们身上的不合理的现实及其既成体制造反。这一点如果你还不认识清楚,不客气地说,你就将被自己开创的历史所淘汰。
‘二十馀年来我们与自己所由生长的历史母体,与自己所属而血 肉不可分割的中国,被一股违反历史发展的逆流活生生地斩割切断,像垃圾一样被置在异国文化的荒原上任由枯萎、败落,多少人的意识形态、精神面貌早已被扭曲到了无所信、无所守、逆来顺受的、无可无不可的行尸走肉的地步。’
钓运的一个伟大历史意义正是如此。此外,由它衍生的统运对中国进入国际社会和对美中两国关系正常化均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保钓学运虽然同五四学运有许多不同之点,但两者之间也确有不少神似之处。例如在两个运动的初期,参加的人都是激於保疆卫土的高尚纯洁的爱国主义情操,没有一点个人的私利搀杂其间。
星星之火之所以可以燎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知识份子自古至今历来都有强烈的经世济民思想;从孔孟的治国平天下,到北宋范仲淹的先忧後乐,南宋文天祥和岳飞的民族浩然正气,到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贯穿着一条忧国忧民的问政、从政、干政的伟大胸怀与抱负。
台湾蒋介石时代的民族精神教育继承了这一儒家的经世传统,近现代的百年国耻,更强化了这一传统;但国民党的买办对外政策,却使这种思想受到压制,被迫深藏在每一个知识份子的心里,一有机会即会爆发。正如五四时代日本妄图夺取山东一样,现在它又妄图掠夺钓鱼台列屿,正好制造了国运危如累卵的危机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救国救民的大好良机。民族主义就是这种经世的思想的现代表现形式。
例如保钓游行时群众所唱的抗战时期所作的《毕业歌》,就充满了这样的精神: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一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当时威斯康辛大学保钓朋友创作的《保钓战歌》则是:
‘滚滚狂涛,东海之遥,屹立着一群美丽的小岛。
‘钓鱼台英勇地俯视着太平洋,钓鱼台捍卫着我们富饶的海疆。
‘风在吼,海在啸,中国神圣领土钓鱼宝岛,象徵着我们英勇不怕强暴。
‘滚滚狂涛,东海之遥,屹立着一群美丽的小岛。
‘钓鱼台你带给渔民多少欢笑,钓鱼台蕴藏着我国无价的宝藏。
‘怒吼吧,钓鱼台!我们寸土必争,誓死抵抗,我们要藐视那东洋的强盗。’
请看,这两首歌词多麽悲壮!多麽慷慨激昂!多麽热血沸腾!
此外,当时群众所唱的《保卫黄河》甚至他们所喊的口号,也同样悲壮,同样慷慨激昂,同样热血沸腾。这些嘹亮的歌声和口号声,似乎又把他们带回到国家民族正处於危亡之秋的五四时代和抗战时代。於此可见,钓运精神是同它们一脉相承的,它们传承着同一个反帝爱国主义的熊熊薪火。
摘编自台湾‘人间出版社’《荒漠春雷》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