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研究员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并致辞。
亲爱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一般在这样的场合演讲,总会带一些鸡汤。我没有带鸡汤,但是也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什么礼物呢?是拼图。不是昨天“618”买的玩具的拼图,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学术拼图和人生拼图。
以前我们讲的比较多的是爱拼才会赢,这个是拼搏人生。我在这里讲一讲人生拼图。从人生拼搏到人生拼图,似乎一下子把大家绷的闯劲卸掉了,慢慢变得有点消极了,是不是大家有这样的体会?我认为可能不是这样。因为拼搏很励志、很带劲,但是你要持续、要持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相比起来,人生拼图比人生拼搏要轻松得多、要容易实现得多。
大家可能知道,有这么一个故事,是橡树和芦苇的故事。橡树高大挺拔,狂风暴雨来了以后,它可以坚持一阵子;但如果是特别强的风、特别强的暴雨就会把它摧折了。这是因为它虽然挺拔但缺乏韧性。但芦苇不一样,无论多强的风,都不能够把它吹倒,因为它有足够的韧性。所以在我看来,一味的强、一味的拼不一定经得住人生的风浪,而只有韧性才能hold住你的人生。
我讲一下过去一段时间,应该说过去30多年我的学术拼图。这期间慢慢地体悟到了如何去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如何去坚持你的初心。这并不是一味朝着一个方向、一条道走到黑的方式。我是1988年入学,当时好像从政治经济学系改到经济学系时间还不长;我在人民大学生活了7年,直到硕士毕业。我与人大有非常深厚的感情,而且今天这个感情仍然有所体现:我的车牌号与人民大学的邮编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想问问看在座的大家知道人民大学的邮编吗?(现场回应:100872!)当然可能现在大家用邮编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回顾我的研究,从1992年写本科论文开始,直到今天,基本上是30多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其实我就做了一件事,符号经济研究。这是非常困难的,但也是非常幸运的,诚然这个幸运中间也经历了一些曲折。符号经济(symbol economy)这个概念是一位叫德鲁克的外国人造出来的。其实它的含义非常简单,里面包含了货币、信用、汇率等这些东西,与金融、虚拟经济有非常大的关联。德鲁克应用了“symbol”的概念,是要与实体经济的“real”做一个对比。相信大家都看过或学过凯恩斯的《通论》,大家知道凯恩斯经济学最伟大的革命是什么吗?他认为主导世界的不是实体而是符号,比如货币、信用,这是凯恩斯最伟大的革命。这也是德鲁克特别强调的一点,即真正的经济现实是符号,主导世界的也是这些符号,而不是实体。这是对经济学本身最伟大的革命。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
我的第一个十年(1992-2002)基本上是专注于符号经济。本科时写了篇题为《论制度如何对抗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的论文。听起来这个题目似乎很悬,但实际上它为我后来深入研究符号经济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因为从广义制度的角度,这些符号经济制度,包括金融、保险等多是对抗不确定性最重要的制度或工具。我印象很深的是林岗老师给我指导的本科论文,还给我了优。至今我的本科论文原稿也一直在我箱子底被我珍藏着。接下来的硕士阶段,于我而言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因为早期,我是在研究不确定性的过程中读到了德鲁克的书,发现了符号经济概念。那时我借用符号经济概念来讨论金融和实体经济为什么会发生偏离。所以当时我写了篇论文,并在1994年“第二届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与中外证券市场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上进行交流。那也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规格的研讨会。当时推荐这篇文章的是吴晓求老师。后来我的硕士论文也基本沿着这个方向,并以《试论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联》为题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上。我以此为荣,这是我1996年发表的非常重要的一篇学术论文。后来我继续研究,形成了“符号经济”博士论文。当然过程中也经历了曲折,就是难以找到大量的参考文献。因为除了德鲁克以外,没有任何人用这个概念研究,那我该怎么建立模型、怎么做实证研究呢?突然有一天我发现,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中IS-LM模型讲的就是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IS基本上对应的是实体经济,LM就是符号经济。这个发现虽让我激动,却又让我感觉自己跳入了一个“大坑”——似乎整个宏观经济学都是在探讨这个问题或者以这个问题为主线。尽管主题过于宏大,但我并没有退缩,坚持以“符号经济”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后来,以一本专著《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告一段落。这本书出版20年后,也就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再版,收入《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系列。该系列收录了王传纶、厉以宁、赵人伟等学术大家的著作。我的博士论文能和这些学术大家的著作放在一个系列,对我确实是莫大的荣幸和鼓舞!这也给我三十年的学术拼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无论是学术发展还是人生发展,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规划来。想要一辈子研究某个问题,这中间是会经历曲折的。在第二个十年(2002-2012),我已开始偏离符号经济研究了。那时最大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加入了WTO,最重要的问题是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稳定问题,而我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这上面。最终形成了一部专著《开放大国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的实证》。回头看,这个看似疏离的十年,主要研究的是开放条件下的宏观-金融关联,与前十年以及后十年的研究遥相呼应。我想各位在将来也会遇到这个问题,守着自己这方寸土地,但时代变化势必要求你需要跳出自己的研究去从事新的研究。所以,在时代大潮中,我们不能完全掌握主动,我们更需要适应时代潮流,这是我强调的拼图最重要的地方。
第三个十年(2012-2022)出现了新的课题:我们从2011年开始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从存量角度研究中国经济。这样一种研究,不仅实现了从流量到存量的研究视角转变,有了新的数据和方法的支持,而且丰富了宏观-金融关联研究,构筑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由此形成了宏观经济研究的新范式。通过这样的研究,我等于是在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起点上又回到了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关联的研究。
这是我想同大家分享我的学术拼图,是想告诉大家:你所坚持的初心,要随着时代大潮,特别是问题导向作出不断的调整,但无论如何你也不能忘记你的初心(目标)。所以,最后我想简单的说说,如何从学术拼图到人生拼图。其实,人生第一块拼图摆在哪里不重要,就像各位走上社会后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有的人是先成家后立业,有的人是先立业后成家,其实人生拼图千奇百样,大家不完全一样。当然,人生拼图也并不意味着随遇而安、随波逐流,我们要追求美好的人生拼图。我根据我自己的体验,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是人生拼图并不是不要拼搏,只是不能够硬拼、逞一时之勇,要有更长远的考量。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有时候跑得快一点,有时候跑得慢一点。在座的各位同学可能目前没有这种体悟,但我们经常同学聚会时会说,“Ta发展得不错”“Ta好像这两年有点沉寂了”。所以人生马拉松总是时快时慢的,快时不得意、慢时不消沉。因为这是时代大潮,也包括你个人的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你需要跑得很久、跑得很远,像阿甘一样坚持跑下来,你才能赢得马拉松,你的人生拼图才会圆满。
二是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思考,听从你的内心。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个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ChatGPT。我最近看到基辛格写的,他说信息时代已经改变了启蒙时代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大家已经不会独处、不会思考了。所有的个人意见都会被这些数字化、网络化的观点所淹没,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应该停下来思考。大家都说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我仍然强调思考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我早年非常喜欢日本的一位画家,也是一位散文家,叫东山魁夷。他写过一篇《听泉》,里面谈到飞鸟。文章的大致意思是鸟儿一直在飞翔,飞过旷野、飞过天空。它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飞鸟担心时间的飞逝,意味着留给飞鸟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了。但实际上时间是永恒的,消失的只是飞鸟而不是时间。很多时候我们也和飞鸟一样,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有的人甚至是24小时排满了。但是试想如果你不曾驻足思考、叩问心门,你永不停歇的飞奔又有何意义呢?这需要我们扪心自问。
三是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人生的导航图要不断重新计算。一般来说,提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就是在谈改革的方法论。其实这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大家好好想一想我们面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业,是不是都是问题导向?今天我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出了题我得做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完成,这是学业的。生活中更是这样,什么时候找工作、找到什么样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孩子、孩子教育,这些事都是你为了应对你的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导向是一个人的本能反应。但此时你会被所有的问题牵着走,最后你的人生拼图看起来总是凌乱的。今天是这个问题、明天是那个问题,完全是凌乱和碎片化的,这个时候你要想到你为什么要做,你的目标在哪?你一定要通过你的目标(或许是经过修正的与你最初想法近似的目标)来重新规划你的人生导航图。为什么我强调拼图,是因为你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你走的方向同大方向是有偏离的。但学会人生拼图,始终懂得重新计算回归到原来你正确的方向,就不会因为这个偏差而浪费掉你的精力与时间。过去我们讲一根筋,从这到那是直线。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是直线。我们需要懂得重新规划人生的导航图,但是靠什么规划你的导航图?是靠目标。因此,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人生拼图必须很好地嵌入到大时代的宏伟蓝图中。相信新时代的各位学子们,一定能够不负时代,完成属于你们自己的独特的人生拼图。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