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青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52 次 更新时间:2023-06-07 00:36

进入专题: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曲青山 (进入专栏)  

编者按:近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深入学习研讨该书的重要价值及其重大意义,中央党校专门召开了出版座谈会。本文是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同志在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央党校的同志们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初心,探访历史足迹,历时5个月,采访编辑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下简称《岁月》)一书,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当这部书的文章最先刊登在《学习时报》时,我就认真读过了。我也有过知青岁月。当然,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遭遇的困难和艰辛,我们是无法相比的。但是,正是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每一篇文章细细读下来,我都深受震撼和冲击,让我长久不能平静,也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敬仰,进一步增强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我认为,这部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当代青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必将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提高践行“四个意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结合阅读《岁月》一书,我谈五个方面的读后感。

一是艰难困苦磨砺坚强意志。对于习近平同志的知青岁月,那些历史亲历者们都有一个深深的感叹,感叹习近平同志的知青岁月“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他是当时上山下乡队伍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而对于习近平同志来说,他所经历的知青岁月,远不是过农村艰苦日子这么简单。他是带着“黑帮子弟”的身份走进知青队伍里的,被扣帽子、被歧视,忍受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然而,习近平同志坚定地相信黄土高坡曾养育了父辈,也一定会以宽大的胸襟接纳自己。他真诚地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和挑战。短短的几年里,他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思想得到淬炼,境界得到升华。七年光阴,锤炼了习近平同志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塑造了他刚强坚毅、勇敢无畏的鲜明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坚强意志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坚强意志,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扎根人民厚植为民情怀。在亲历者看来,“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被灌输的教条,而是七年知青岁月里,在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扎着生存的普通群众共度时艰的过程中,油然而生、铸入血液的信念,是没有其他任何兴趣能够替代的人生乐事。七年岁月中,习近平同志总是自称“普通农民”,而不是“知青”,他以自己是劳动人民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曾立志“这辈子就当个农民”。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有知识、点子多”“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习近平同志正是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蜕变,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也建立了与人民群众难舍难分的感情。只有将安身立命、成长发展的根系深深扎进人民群众之中,与父老乡亲们一起面对风吹雨打、体味酸甜苦辣,才能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也才能真正收获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

三是了解实际锤炼务实品格。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在历史亲历者的口中,我们也总能听到“近平是了解实际的”“插队几年让他更加贴近实际”“他了解梁家河”“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等这样的表述。而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习近平做事总是沉稳务实的,他不喜欢‘三把火’‘三板斧’式的工作方法,而是讲究吃透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大家都觉得他讲问题“讲得最实”,“办法最管用”。接触实际,深入实际,习近平同志就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也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这些“书”上虽然没有字,却比有字的书更难读、更深刻。正是有了对实际的真切了解,坚定了习近平同志扎根实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决心。习近平同志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如果将来我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在陕北这块红色土地上取到了父辈革命者缔造的“真经”,这就是求真务实。正是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坚持和发扬下,求真务实才成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成为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

四是勇挑重担锻造担当意识。在梁家河的乡亲们心中,习近平同志是“敢说敢做敢担当”的“后生”。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他勇敢地承担起村支书的责任,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带领乡亲们开拓进取、苦干实干,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梁家河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房。听闻四川有沼气池试验成功,习近平同志便远赴四川学习,回到梁家河后亲手试验建成了陕西省的第一个沼气池,还建成了第一个淤地坝。在他的带领下,原来一到青黄不接就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任何一种担当都是由强烈使命感驱动的,担任村里带头人的习近平同志也是如此。他始终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并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他始终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忧虑村民的温饱和社队的发展。他曾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共产党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这样才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五是博览群书提升理论素养。习近平同志酷爱读书,这是众所周知的。《岁月》一书给我们生动展现了知青岁月里习近平同志的读书生活。在历史亲历者眼中,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在繁重劳动之后,习近平同志长时间地阅读。他自己也曾经感叹到:“农村知青生活可真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高度结合呀!”山沟里文化活动极端匮乏,他千方百计,通过种种渠道收集到各种图书。在低矮昏暗的窑洞里,他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了大量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以及历史著作、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他注重分析对比,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剖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如饥似渴的阅读,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提升了思维能力。习近平同志说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些由衷的话语,正是他从自己读书学习经历中得出的深刻认识。我们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只有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实践中,才能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何毅亭同志在接受《学习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非凡经历,你们已经讲了他的知青故事,如果有可能你们把后面的故事接着讲下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通过报社记者们的努力,通过专家学者的努力,更加全面生动地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浓郁革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是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是在新的伟大斗争中确立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是在重大国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这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新的作品问世。

原载:《学习时报》

进入 曲青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52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