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占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多维探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64 次 更新时间:2023-05-28 12:24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   党的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米占民  

 

[摘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进行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彰显了党构建体现自身特质话语体系的自觉自信。从理论维度看,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建话语创新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创新性发展和原创性贡献,要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深刻认识其核心要义。从现实维度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命题的提出,以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现实指向,蕴含着强烈的问题导向和实践要求。从实践维度看,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要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出发进行整体规划,也要从自身建设的内在逻辑和问题导向出发进行建构。

[关键词]新时代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的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善于根据时代变革和形势变化,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以此来应对和解决不同时期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刻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2022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建研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在理论上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项全新议题被提出,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作出的全新部署,彰显了党构建体现自身特质话语体系的自觉自信。目前学界已经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研究还存在核心概念不明确、问题导向不突出、实践路径不聚焦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出发,基于理论、现实和实践三维向度探析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旨在理清其核心要义、明晰其问题指向、建构其实践路径,这对于加深新时代党建规律的认识,拓展新时代党建研究的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维度:深刻认识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要义

核心概念的明确,是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建构的基础条件。从话语体系看,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建话语创新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党的政治生活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体现党的自身特质的理论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创新性发展和原创性贡献。因此,对党内政治文化核心要义的理论把握,必须将其限定在一定的理论体系范围之内,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理论特性、功能作用和价值立场。

(一)基于党的现实政治实践把握其科学内涵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精神属性,是社会政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以观念形态存在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映射和呈现,是对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的直接反映。对于这一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论述:“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基于此,他们进一步强调:“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不难看出,毛泽东同志对文化概念的界定与马克思、恩格斯是一致的,他们对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的概念定位都指向于现实(政治、经济)。在他们看来,以观念形态存在的思想、文化、意识等概念,都是根源于特定时代现实社会生活的产物,是对现实生活过程的反映。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看,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对党的建设实践,特别是党的政治生活实践的映射和呈现,其具体地反映和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理想信念、传承优良传统等政治实践背后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具有强烈的政治导向。

(二)基于理论源流把握其理论特质

可以这样说,一种文化,有什么样的生成基础和理论源流,客观上就会形成和塑造什么样的文化,进而就会规定和彰显这种文化独有的理论特性。因此,追溯和考察党内政治文化生成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从根本上把握其本质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这一论述,为我们把握其理论源流和理论特性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基础看,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基础之上。从理论指导看,它的生成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本质规定的继承和发展。从文化源泉看,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鲜明的红色基因和明确的发展方向。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它的生成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传承基础之上,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智慧和优秀养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是它的生成建立在党的百余年政治实践基础之上,汲取了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是对革命文化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三是它的形成和发展遵循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为管党治党实践提供着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可见,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并不是单一文化作用的结果,而是一个多方作用、共同塑造的有机融合体,这些要素共同规定和塑造了体现党的自身特质的党内政治文化,彰显了其在政治上的引领性、本质上的先进性、实践中的传承性、价值取向上的人民性等理论特性。

(三)基于历史生成把握其实践导向功能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的政治生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又对党的政治生活实践起着引导和规范作用。从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历史看,其始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实践,丰富和发展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走向成熟并作为一个重要命题被提了出来。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共产党从萌芽、成立、发展到壮大的过程,自然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孕育、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传承、也是发展、又是创新,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党内政治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对党的全部实践活动起着实践导向作用。列宁曾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毛泽东同志也同样指出,一定的文化“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不难看出,列宁提出的创造客观世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都是对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具体论述。具体而言,党内政治文化的这种影响和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其实践主体党组织及其成员的政治生活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既引导和规范着政党及其成员的政治行为和价值取向,也深刻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另一方面,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在引领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和培育人民价值观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四)基于价值选择把握其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

从价值选择看,党内政治文化是对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的集中显现。对于政党而言,“为什么人”的问题既是一个根本的原则性问题,也是检验一个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谁是历史真正的主体和创造者这一根本性问题,提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等观点,建构了以人的解放为现实使命和目标指向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中国式话语的表达,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开创了群众路线,明确了“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的价值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为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视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彰显了党的初心使命和政治立场是高度契合的、一致的。从价值维度来看,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既是百余年党史始终坚守的价值取向,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内心深处必须秉持的价值选择,其构成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

综上,历史唯物主义“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因而在赋予党内政治文化以现实性和科学性的同时,呈现了它的实践性和可建构性。从理论维度看,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政治实践中结合时代诉求、立足人民立场形成的原创性概念。这一概念既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基于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实践课题被提出,呈现了它的重要性。

二、现实维度: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问题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可以说,解决一段时间以来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命题提出的现实考量。因此,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着力解决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首要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既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同时也是党的百余年历史的光荣传统和经验总结。在党的历史上,1938年9月—11月召开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曾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容和原则作出明确要求,提出“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中领导”的基本原则。正是由于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这一基本原则,党领导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言,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这是党的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

然而,从党内存在的现实情况来看,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内还存在不少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这一原则不够坚决的问题。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一段时间以来党内存在的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不够坚决的问题进行概括,指出:“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特别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显然,这些问题既有思想认知方面的,也有具体实践层面的。正是由于有的党员干部对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进而导致在具体落实的时候行动乏力,出现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破坏了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纪律,也严重影响和弱化了党的领导。因此,解决党内存在的落实和坚持党的领导不力的现实问题,需要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具有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的实践功能,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价值理念和文化支撑。

(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是目标要求

坚持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就一些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受到污染和遭到破坏的现象进行了强调,要求全党必须坚决予以纠正。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党的高质量发展,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党群关系。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而良好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的形成和营造,又“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正因如此,新时代以来,在党的重要会议和文件中,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一项关键举措被多次予以强调,彰显了其重要性和目标要求。

(三)提高共产党人党性修养是根本立足点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根本立场等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是政党的内在本质规定性。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的阶级性》、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文章中都对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进行了论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刘少奇同志对党性的阐发和论述。他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党性作为共产党人的本质属性,不仅是阶级性的表现,而且是对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阐发,是发展和升华了的阶级性。说到底,党性就是“立场问题”,其规定和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是与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高度统一和契合的。

党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创业之基。对于共产党人而言,讲党性,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讲政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还时有发生。2021年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党性修养缺失。因此,广大党员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提升党性修养作为第一准则和目标,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共产党人价值观,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切实提升共产党人党性修养。

(四)坚持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是核心要求

坚持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既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核心要求。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什么?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坚持和弘扬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既决定着党内政治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同时也决定着其建设的软实力和成效。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在西方“普世价值”和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原则的影响下,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在不断消解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甚至导致少数党员干部出现价值观迷失、价值观发生逆变的价值观危机。解决部分党员干部价值观逆变和迷失的问题,关键在于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凝心聚力、铸魂育人,以此来消解多元文化带来的价值观念冲突,形成全党普遍认可和践行的价值共识。

正是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倡导和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更高标准的共产党人价值观。2017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首次提出“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概念,并明确要求“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指明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点。所谓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对共产党人秉持和坚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规范的高度凝结和实践总结,是共产党人更为核心、更为基础、更为深层次的价值理念。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共产党人价值观既是一种价值自觉,同时也是提出的更高标准的实践要求,其不仅规定和制约着共产党人的政治生活实践,同时也决定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成效。正因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部署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时,就对全党提出了坚持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五)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内在要求

按照党内政治文化对于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积极健康的文化与庸俗腐朽的文化两种类型,前者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具有正向引领作用,而后者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党的实践带来冲击和挑战。无需赘言的是,作为一对矛盾体,二者处于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从党内现实看,尽管党内政治文化在主流上、本质上是先进的、积极健康的。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长期以来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特权意识等不良文化的侵蚀和冲击下,一些消极腐朽的文化也在党内沉渣泛起。如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意识、特权现象,脱离群众的官僚习气,独断专行的家长心态,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不讲党性、讲关系的好人主义,厚黑心理、潜规则思维等庸俗腐朽的文化在党内还留有生存空间。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对这些庸俗腐朽的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和抵制,放任其在党内滋生、蔓延,那势必会腐蚀和侵占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在党内的生存空间,冲击和消解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在党内的主流地位、主导价值,侵蚀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命题后,进而要求全党要“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并将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写入党章。由此可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既是抵制和反对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文化的实践需要,也是新时代引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三、实践维度: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建构

作为党的基础性、深层次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指引,既要从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坚持问题导向,也要注重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出发进行整体规划,将其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正确方向

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其他各方面建设,既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全新部署和实践要求,也是其他各方面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设从根本上规定了其他各方面建设的前进方向、效果效能、根本属性、评判标准等,这就意味着如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因此,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根本在于以党的政治建设进行统领,这是确保其方向正确和取得实效性的根本所在。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进行统领,一是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和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二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党的政治纪律这一“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以更为健全、严明的政治纪律,规范、约束党员的政治实践和行为,保证和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二)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基础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既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也是共产党人锻造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大熔炉”。其在涵养党内政治文化、营造政治生态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根本路径在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因为,党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根源上来说在于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基础不严肃不健康造成的。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一是要保证党内政治生活这个锻造共产党人党性的“大熔炉”正常化、规范化地运行,通过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来教育党员干部,克服和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观念和问题;二是引导党员干部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用好用活党的组织生活这个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三是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变革和创新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式方法,拓展和丰富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形式,既突出其政治性,又彰显其时代性,既体现其原则性,又发挥其战斗性,切实发挥其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涵养党内政治文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理论武器

重视思想上建党、理论上强党,是党的一项重要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根源上说都是思想上的问题”,必须从思想上来解决。因此,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升共产党人党性修养,必须抓好用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理论武器,强化理论武装。一是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最根本的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凝心铸魂、锤炼党性,这是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也是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二是持之以恒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子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松动。”因此,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理论武装与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革命传统等党性教育,“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四)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营造党内新风气

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着鲜明的导向,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风向标,其直接呈现着一个政党的党内风气。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坚持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和倡导党内新型关系。一是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立”“破”结合,既要匡正选人用人之风,也要严厉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既要把那些真正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干部选出来,也要淘汰那些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的干部;既要弘扬和宣传那些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干部,也要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好人主义等倾向。二是抓好“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在政治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当好“排头兵”,发挥其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头坚定政治信仰、锤炼政治品格、坚守政治价值,带头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实现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与广大党员主动践行相结合,以上行下效的正向效应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党内政治文化。三是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新型关系。坚持“倡导”与“抵制”相结合,既要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也要坚决抵制搞人身依附、吹吹捧捧的歪风邪气;既要倡导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也要坚决抵制搞圈子、拉关系的歪风邪气;既要倡导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也要坚决抵制政商结合、权钱交易的歪风邪气,以良好的党内新风气涵养共产党人价值观。

(五)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巩固建设成效

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又一重要部署。党内政治文化“实质上就是党内制度规范、组织原则、制度体系等因素的内化和制度化成果”,其建设同样需要以制度为载体。因此,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关键在于“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一是健全和完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的党内法规。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其规定了党的各级组织及其成员必须要坚守和遵循的基本准则。因此,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健全和完善党内制度体系,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制度的效能,也要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健全和完善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党内法规,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二是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要把发扬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扬民主以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又要在民主基础上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贯穿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全过程。三是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拥有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严密组织体系,是党的强大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点在于健全和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履行好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实现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党组织的有效互动,以健全的、完善的组织体系巩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成效。

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研究”(18JD710026) 、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青海大学) (21SZJS63010743) 的阶段性成果。

米占民,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3期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   党的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23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