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青山:从哲学高度认识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37 次 更新时间:2023-05-19 21:26

进入专题: 两个确立  

曲青山 (进入专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尤其是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历史结论。《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个结论是体现全党全军共同意志、反映全体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大的政治成果和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深刻领悟这个结论,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是“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必须具有哲学的高度。这个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说到底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才能把问题讲清楚,才能从根本上给予科学的回答。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如果我们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找到作出这个结论的理论依据,我们就能把这个结论阐述得科学、解读得透彻;我们能把这个结论阐述得科学、解读得透彻,这个结论就有了理论的彻底性;这个结论有了理论的彻底性,就能说服人;而能说服人,就会掌握群众;而掌握了群众,就会产生精神变物质的强大现实力量;而产生了精神变物质的强大现实力量,我们就能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

社会变革的动力是什么?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人类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这些重大的问题,自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成为无数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要回答的问题。由此也就产生了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矛盾对立和斗争,世界上也就创立和形成了无数个不同的哲学派别和思想体系。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哲学和思想学说能够深刻阐述和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和对人类先进文化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由其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总趋势,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一座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这一理论的产生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最高智慧。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本人称之为“新唯物主义”。与以往的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新唯物主义”,新就新在:从哲学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科学确定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哲学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矛盾的缺陷,建立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科学体系;从哲学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世界”、使“世界革命化”作为根本任务,形成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历史观的变革。历史唯物主义又被称为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发现,在“整个世界历史观上实现了变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这一很明显的事实在历史上应有的权威此时终于被承认了”。唯物史观的发现,使唯物主义原则由自然领域拓展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列宁评价唯物史观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他还强调指出:“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而且把它贯彻到底,把它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为“两个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深入学习和领会唯物史观的几个重要观点

“两个确立”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两个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的,也就是唯物史观的两个基本原理直接为“两个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历史结论,就是依据了唯物史观的这两个基本原理。依据了哪两个基本原理呢?一个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一个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第一个原理强调的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同时,又承认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甚至是重大的影响作用。第二个原理强调的是,正确反映事物和合乎客观规律的思想认识就是真理,不能正确反映事物和不合乎客观规律的思想认识就是谬误。真理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极大的能动的指导作用。唯物史观的这两个基本原理,都阐述了一个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辩证关系。这两个基本原理,一方面从根本上划清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另一方面又从根本上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界限。对这两个基本原理,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如果我们重视和强调了一个方面,而忽视和丢掉了另一个方面,就会犯机械论、片面性的错误,就不能科学地解释历史,也就无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学习领会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起一定作用的重要观点。唯物史观认为,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不相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这里,恩格斯已经指出了历史就是每一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后来,恩格斯在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进一步深刻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

学习领会关于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重要观点。唯物史观强调,尽管每个人在历史发展中都起一定作用,但是作用的性质、大小是不一样的。历史人物的作用大一些,普通个人的作用小一些。同样是历史人物,杰出人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代表人民意愿,对历史发展起加速作用;反动人物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人民意愿,对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杰出人物首先发现并提出来的。因为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更强烈、更主动,能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被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教育了整整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普列汉诺夫,在其代表作《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中,系统论述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列宁将这部著作列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之一。普列汉诺夫所研究的“个人”即杰出人物、伟大人物。普列汉诺夫指出:“一个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的个人特点使伟大的历史事变具有个别的外貌,而是因为他所具备的特点,使他自己最能为当时在一般的和特殊的原因影响下所发生的伟大社会需要服务。”“因为他的见识要比别人的远些,他的愿望要比别人的强烈些。他把先前的社会智慧发展进程所提出的科学任务拿来加以解决;他把先前的社会关系发展过程所造成的新的社会需要指明出来;他担负起满足这些需要的发起责任。”伟大人物是历史规律的发现者,是历史任务的提出者,是历史方向的指引者。同时,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有非常深刻的阐述,即每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杰出人物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

学习领会关于每一个时代一定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无产阶级必须要有自己的领袖的重要观点。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恩格斯在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指出,“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同时,唯物史观还认为,无产阶级必须要有自己的领袖。列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列宁还科学论证了领袖与群众、阶级、政党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并强调“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学习领会关于无产阶级领袖具有以往任何阶级的杰出人物所不可比拟的优秀品质和伟大作用的重要观点。唯物史观强调,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符合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同时,由于受压迫最深,“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因此他们革命最彻底、最大公无私、最有前途。而无产阶级领袖所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无产阶级领袖,既是实践家,又是理论家;既是人民的领导者,又是人民的公仆;既具有卓越的才能,又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取决于他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以及同人民群众的结合程度。

学习领会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领袖权威的重要观点。唯物史观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不是“个人的偶然凑合”。无产阶级政党担负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历史使命,如果缺乏权威人物,没有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就难以发挥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优势,无产阶级就难以作为一个整体而行动,从而在一致的行动中改变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深刻论证了确立和维护权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这个人是谁,就是船长。他强调,反权威主义者只有两种情况:“或者是反权威主义者自己不知所云,如果是这样,那他们只是在散布糊涂观念;或者他们是知道的,如果是这样,那他们就背叛了无产阶级运动。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都只是为反动派效劳。”对这个问题,我们党的领袖,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在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历史经验时,都有过许多深刻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领导核心只能有一个,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只有一个核心。邓小平同志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有着9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如果没有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就没有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会导致各自为阵、各自为政,那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几个重要问题

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与之相关联的几个重要问题。

关于党的领袖与党的理论创新的关系问题。党的领袖是党领导人民在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党的领袖具有一系列优秀品质,他们站得高、看得远,眼界开阔、胸怀天下,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夙夜在公,注重实际、开拓创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人格伟大,联系群众、不怕牺牲。从个人条件上看,他们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从产生方式上看,他们是在实践的伟大斗争中通过组织程序被推选出来的;从所处地位看,他们责任重大,担负最重要的职责。党的领袖不但要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实践中起掌舵领航的作用,而且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要起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同志为党领导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起了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同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起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产生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坚强领导核心领导了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孕育和催生了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全党才有了顶梁柱,全国14亿多人民才有了主心骨;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有了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党的领导核心的确立与党的理论创新是统一的,是二位一体的。党的领导核心都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都为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党的创新理论都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起了重大的支撑作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思想就是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核心就是力量,力量就是希望。

关于党的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领袖与人民群众是相互离不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民群众需要党的领袖,党的领袖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没有党的领袖,人民群众的斗争和实践就会陷于自发、涣散、盲目、摸索的状态。党的领袖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带领人民群众前进。党的领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科学预见、教育引领、团结凝聚、领导指挥。具体地说就是依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现实状况,总结经验,创造理论,谋划蓝图,预见未来;动员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使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了解自己的前途,明确奋斗的方向;加强团结,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开拓前进。另一方面,党的领袖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党的领袖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领袖同人民群众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百姓心为心,满足人民的心愿,不负人民的期待,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从容驾驭各种复杂局面,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充分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坚强的战略定力、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厚的为民情怀、高超的领导艺术,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

关于做到“两个维护”的问题。“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两个维护”有明确的内涵和要求,这就是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对象是习近平总书记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象是党中央而不是其他任何组织。党中央的权威决定各级党组织的权威,各级党组织的权威来自党中央的权威,“两个维护”既不能层层套用,也不能随意延伸。“两个维护”在本质上是一体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对民主集中制的创造性运用,同以人民为中心是统一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践行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保证。做到“两个维护”既要有鲜明的态度,更要有扎实的行动。全党只能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决不允许在地方部门单位打着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旗号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使“两个维护”变形走样。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牢记,不论做什么工作、在哪个岗位、在哪个部门、在哪个领域,也不论资格多老、级别多高,都是党员,都是党的干部,都是组织的人,第一位的身份是党员,第一位的职责是为党工作,重要提法都要同党中央对标对表。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做到“两个维护”,才能拥护“两个确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才能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关于走好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一方阵”的问题。中央和国家机关是党和国家设立的机构,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其宗旨和职责都是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性质首先不是做具体工作的业务机关,而是政治机关。不管它们从事的业务和职责分工有多么不同,但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连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涉及党和国家机关的作风和形象,都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这里没有脱离政治的单纯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抽象政治,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说,在党的组织体系中,中央和国家机关是处在组织结构的“第一方阵”,离党中央最近,服务党中央最直接,对机关党建乃至其他领域党建具有风向标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央和国家机关处在“最先一公里”和“第一棒”的位置。如果“第一方阵”出问题,危害会很大,属心腹之患而非皮癣之忧。如果“最先一公里”落空,“第一棒”掉链子,往后和向下的一切都会变形走样,甚至会变质变味。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党史和文献工作的专门研究机构,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党续写和传承红色家谱、“传经弘道”的神圣使命,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构建党的理论研究综合体系,打造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高端平台,建设党中央可靠的文献库、思想库、智囊团,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光荣职责,处于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要始终牢记,政治属性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第一属性,政治要求是我们工作第一位的要求。要坚持政治建院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安排部署,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编辑好、出版好、研究好、阐释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要把党的光辉历史记录好、编写好、宣传好、使用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对外宣介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领袖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使命情怀和伟大人格魅力,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不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和认同。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4月15日

进入 曲青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两个确立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97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