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清小品文之翘楚《核工记》的作者宋起凤,字来仪,号紫庭,晚年号觉庵,沧州人,乾隆《沧州志》、民国《沧县志》皆有提及,清《国朝沧州诗钞》亦收其诗文,有小传。尽管相关史志都对其家世和人身轨迹的叙述可圈可点,但亦存有史实不足和讹误之处。兹爬罗剔抉,去伪存真,以正视听。
关于家世。宋氏家族起于江南,乃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浒塘人,后因祖上游宦而北迁,辗转畿辅之地多年,康熙五年终定居沧州。宋起凤在沧有住所“南川草堂”,乃其研经著述之地。宋起凤父宋继光,字孟明,号光宇,官至福建兴化府副将,罢官后晚年侨寓天津,寿73岁。宋继光元配郭氏,未生育;继配周氏,生三子二女;妾胡氏,育有三女。宋继光三子分别为:长子即宋起凤,次子宋万里(名起鹏)、三子宋子薦。其中宋子薦即为宋起凤《核工记》中所提“获桃坠一枚”的“余季弟”。宋子薦,名起鹗,授职守备,命运多舛,在父宋继光官江南应天府内外城巡逻营参将时,随任江南;顺治三年宋继光解官回返天津时,宋子薦亦南游返归,不幸英年逝于扬州,无子嗣,妻李氏改嫁他人。众多批注家在为《核工记》中的“季弟”作注解时对宋子薦的名氏、身份多不关涉,仅据古代孟、仲、叔、季之昆仲行属推为四弟,实误也。
宋起凤生于京师,时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七月廿三日,宋起凤妻张宜人,妾林氏。宋起凤有四子二女,四子者:宋德懋、宋德润、宋德芳、宋德成;其中宋德润,《国朝沧州诗钞》录其诗,有小传;二女者:长女秀,嫁顺天府房山县生员张樾,次女德,字于沧州生员张泓。宋起凤卒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闰五月十一日,寿77岁(乾隆《沧州志》讹述其寿67岁,民国《沧县志》错袭之)。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四月廿二日同张氏归葬于沧州城东三里之原(今沧州市刘表庄南)。宋起凤亡后,其裔孙多潦倒,不能重振科名,兴仕途业,渐趋没落,成为布衣之家。
值得一提的是,宋起凤二女婿张泓,出于沧郡盐籍世家。张泓祖父张文元、父张尔鑑皆是本地富户。叔父张尔钰,监生。张尔钰子张法良,康熙五十九年庚子科乡试武解元,康熙六十年辛丑科武进士,官陕西永安堡守备。张泓,字伯亮,捐贡出仕,补授中书,学问渊博,办事勤敏,升山西太原中路同知,分守宁武关,有督粮监军之责,又升刑部四川司员外郎。弟张濬,字宗亮,号条山,由贡生补授中书,授兵部车马司主事,官浙江衢州府知府。弟张汉,康熙十二年癸丑科武进士,惜早亡,张汉妻张氏21岁守寡,卒年50岁。张泓有子张棻,在弟张汉亡时过继给张氏为子嗣。张棻,字雪峰,性沉静,好读书,17岁补博士弟子员,以明经考授州佐,不乐仕进,常闭户斋居,琴书自娱,雍正乙巳年卒,寿53岁。张棻即纪晓岚外祖父,纪氏《阅微草堂笔记》多有述及。
关于科名。宋起凤幼时聪颖明敏,勤学好问。弱冠时,补河间府博士弟子员。宋起凤在明崇祯十二年己卯科乡试中副榜,入国子监读书;清人问鼎后,于顺治八年辛卯科乡试又中副车,对此,宋起凤因“抱异才而乃历两朝不见售”,颇为“怏怏”,大有怀才不遇之愤懑。因家贫,加之父母逐渐年迈,家口又日渐增多,急需谋生就业,他只得于顺治十一年就官山西大同府灵邱县,康熙元年又离开灵邱县至广东罗定州任知州。宋起凤居官公良清正,善政甚多,解冤案、除恶匪、开灌渠、修堤坝、推教化、纂史志,种种惠民盛举不一而足,离任多年后百姓仍念之。
关于文学。宋起凤,博学能文,学问深醇,富有文声,有天下第一流之誉,且好吟诵,时人以柳宗元譬之。宋起凤于前明时,浪游吴越间,观景致著诗书,颇得师友推崇;清初自罗定因丁外艰弃官后,则不再仕进,除谋生计外,暇余便课子读书,淡于世情。晚年则好游,足迹遍及南北。行间多苦吟,著述亦富,集稿五十余种藏于家室,有《稗说》《渤隐庐草》《塞外吟》《粤风採游》《龙岩草》《越游草》《南北游草》《游梁草》《歌行杂著》等诗文集。诗作尤中年后为多,但因家庭变故,为文多穷愁而发,读之“字字伤心”。诗词之外,散文小品亦皇皇可观。阅之,则文笔清雅,洗练,富有张力,无论志史、纪人还是状物、达情,都能娓娓道来,生动隽永,情趣盎然,神韵通达,颇能以小见大、赋琐碎而论深美,让人不忍释卷。魏象枢,清山西蔚州人,字环溪,号庸斋,顺治三年丙午科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魏象枢因母年老乞养故里,遂与官灵邱的宋起凤有文字之交。魏象枢十分敬佩宋起凤的才华,有“小史漫追司马笔,大文谁让子云才”之赞誉。结合宋起凤之一生文字成就来看,魏象枢之评洵不为过。
关于生计。宋起凤一生虽有才华,但能识者甚少,多大材小用,不能尽其抱负。虽从宦途,但薄俸不能解决家中饥寒困境。尽管他曾为支撑家业,用多年所积攒的俸禄余资于沧州程家林(今属孟村境)置田二十余顷,孰料赶上荒年,旱涝频发,连年歉收,适又逢上家人接连病亡之难,所费不赀,于是为纾困,只好将田产转手他人以救急,以后生活则全靠“笔耕为糊口策”。但以文谋生更是不易,橐笔游食于达官贵人之门,居无定所,不能长期安处一地,所得时多时少,无有恒额进账,只能长期客游四方以遣岁月,甚至宋起凤74岁时“尚随入幕中”,兢兢业业,不敢懈怠率意。不难看出,宋起凤以老迈之躯,仍受他人所驱,实受家境穷苦之窘所迫,尽管时有无力之感,但亦别无他法。
纵观宋起凤一生,从少时至壮岁,虽科名不显,但终为官主政一方,理想抱负尚有所托;辞官归家后则家事不顺,又向无恒产,生计无所着落,只能随波逐流,常年奔波游离于外,备尝艰辛之苦。虽至终老亦未能摆脱经济困境的羁绊,但苦难的生活亦磨砺了他的心志,在沧桑坎坷中造就了坚忍不拔的性格。“饥饿之馀,好弄笔墨”,也许正是因了这些看似平淡却又穷愁的人生淬炼与蜕变,他的文笔才会圆融玲珑,清绝净透,才能将内心坚强与坚持的可贵表达尽情释放于游走的笔墨间,在人性的真淳中成就绝世传承的经典名篇《核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