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洲:王子今:从读书到立说的“韧性”与“灵气”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74 次 更新时间:2023-03-08 15:31

进入专题: 王子今  

孙家洲  

子今教授主要从事秦汉史的研究,出版过《秦汉交通史稿》《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儿童的世界》《秦汉海洋文化研究》等各类学术著作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70余篇,发表其他学术文章420余篇。他以其宽厚、诚实的为人处世风格、卓越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学术界同行的尊重。


总结和梳理他的治学路径和学术成就,自有其价值在。在这一方面,我是可以谈点一己之见的人。


“才能超群”与“勤奋刻苦”共同造就了他的学术成就


王子今教授学术视野开阔、著作等身,其成就和威望在“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中是出类拔萃的。这在当今历史学界,已经是共识。学术界中人尊称他为“子老”,表达的是由衷的钦佩,从一个方面表明了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学者的认同。在分析他为何能够有如此突出的成就时,好友之间闲谈,往往涉及两个因素:“才能超群”与“勤奋刻苦”。子今教授本人,似乎更愿意强调后者。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他不方便自认“才能超群”。他的书斋取名为“汗室”,既是标揭他曾经在“插队知青”和做装卸工两个高强度体力劳动阶段,有过挥汗如雨的艰苦劳作,也是他继续刻苦努力的心声表达。在最近出版的《汗室读书散记》(凤凰出版社,2022)一书中,他就强调做学问当脚踏实地、辛苦付出。


我与子今教授是多年的至交,从我的感知而言,坚信他的学术成就是由这两个因素共同构成的,而“勤奋刻苦”占据的比例应该更大。我们时常一起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往往有这种情况发生:无论是候机还是候车,只要有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他都会选择一个角落,打开电脑进入写作状态;飞机或者列车上,他也在开机专心撰写论著。朋友欢聚的酒宴在晚间十时之后结束,其他朋友只能是“安然入睡”了,而子今教授却又开机写作了;子今教授有不吃早饭的习惯,当我们一批“常人”去吃早饭的时候,子今教授又在电脑上文思泉涌了。我仅举一个例子:某年,我和子今教授共同参加了某单位组织的俄罗斯考察活动,为了尽量压低考察成本,我们两个人同居一室。子今教授的勤奋,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摘录某日的一篇日记,可以佐证我的感受:“晨间6:30,自然醒来。子今兄比我还醒得早。他怕影响我休息,一直呆在床上。看到我醒来,互相一打招呼,稍事寒暄,他就开机写东西了。我也打开电脑,开始记录这段生活。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前,我还给子今老兄拍了一张照片。他半裸状态下的工作照片,或许我是唯一的拍摄者。他的才华与勤奋,都让我感佩!”当时,俄罗斯的早上六时半,多数人还在酣睡之中,子今教授却已经在伏案勤奋工作了。我不止一次地由衷感叹,学术大佬,就是这样在珍惜分寸光阴中炼成的!


子今教授治学特点


1.子今教授所接受的考古学系统训练,对于他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取得成功有明显的推进作用。子今教授读大学时在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接受了四年的系统训练,毕业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以考古学为基础,使子今教授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的若干研究成果,都带有考古学的视野、考古学的方法、对考古资料的诠释与运用。


2.子今教授的史学论著,在搜求史料方面,有“竭泽而渔”的特色。


3.子今教授的研究,往往对常见的史料(甚至是其他人容易忽略的史料),独具慧眼,加以梳理与解读,形成了全新的结论。这里体现的是他读书精到、眼光敏锐的高明之处。


4.子今教授的“宽厚”学风与幽默性格,我都十分佩服。


《崔家的“豆瓣酱”——说译之不易》,堪称是这种宽厚学风的代表作。这篇文章对几部较有影响的学术译著出现的译文失误予以纠正,涉及到的都是“中国古文献的回译问题”的问题。众所周知,写作商榷性、批评性的文章,话语尺度的掌握,很有难度。就效果而言,“用语”技术性的处理,几乎与批评者的“动机”同样重要。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形成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的“意气之争”,造成有违学术批评初衷的负面影响。子今教授的高明之处,通篇的语气特别平和,对原译者的尊重之意贯穿始终。我想,被子今教授指出了失误的原译者和众多的读者,都可以体悟出他作为批评者的善意与厚道。


关于幽默,我愿意举出他的另外一篇文章《关于“仙人”“王子今”:海外汉学论著中“古文词”汉译》(原刊于《中山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收录于《汗室读书散记》。录文出自《散记》)。本文的立意依然是在说明翻译工作的艰难,尤其是海外汉学家翻译我国的“古文词”更容易出现误译。举出其中一小段文字为例:


关于《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汉译本“仙人王子乔(或作王子今)”,友人说道:“好像没有见过这种材料,是不是作者误读了诗词比如‘吹笙王子今何在’或者‘洞中王子今何在’?”元诗确有“仙游王子今千载”句(顾瑛:《游萧台寄李五峰》,《草堂雅集》卷五)。更早《法苑珠林》亦可见“王子今在何处”“王子今至何所”(释道世撰:《法苑珠林》卷第八,卷第四三)。仔细思索,“王子今”应当是“王子晋”误译。《列仙传》“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句,译者可能有所忽视。


本文的妙解之处还有甚多,我强调他的论著写作中有幽默感,其实从本文的标题就可以体现出来:换做其他作者,使用这个标题,没有任何“笑点”存在,唯独王子今本人写的文章,以“仙人”“王子今”直接入题,就有了特殊的效果。如果没有幽默的天性融入论文的写作之中,不可能凝练出如此“独特”和“出彩”的题目来。


5.子今教授是开创性很强的学者。特别是在秦汉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课题,是由子今教授首开其端的,或者是对某些研究课题做了开创性地发掘和拓展。此处的“举例证明”从略。


子今教授在秦汉史研究领域的贡献


子今教授是秦汉史研究的大家。他曾经长期担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的副会长、会长和顾问,对于国内秦汉史研究的格局,是有深刻影响的。仅就子今教授的秦汉史研究而言,我愿意谈以下想法:


谈及子今教授的研究状态,学界很容易用到的一个词是“著作等身”,我认为他还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术韧劲。他所关注的一个课题,可以做持续数十年的研究。在这一点上,子今教授对“秦汉交通史”的研究,最有代表性。已经形成了成果斐然的系列研究论著。


王子今的《秦汉交通史稿》,作为第一部全面考察秦汉交通史的学术专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秦汉交通史研究的最终成果,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出版。这部书我认为是子今教授的成名作和传世之作。它的增订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推出。第二次的增订版,列入“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0年推出。一本书名相同的学术专著,在26年内由三家出版社分别推出,已经是学术史和出版史上的佳话;而且,三个版本之间的“部头”都有很大的不同,后出者增益甚多,篇章结构也有调整与完善。可以说,三个版本前后相承,却不是简单地“吃老本”,而是在同一个问题的研究上,都有新的深入和拓展。就在学术界的朋友们开玩笑说子今把秦汉交通史“吃够”了的时候,他却又推出了另外一部书:《秦交通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该书在原有的《秦汉交通史稿》的基础上,以秦为独立研究对象,从“交通”这一关键词出发,深入探析有关秦交通开发、交通建设、交通发明、交通条件利用等方面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个案研究,以交通为核心,在秦政治建设、军事管理、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进步等方面提出许多值得思考的新观点。子今教授对秦汉交通史的研究,起源于他的硕士论文《论秦汉陆路运输》,此文完成于1984年。在撰写硕士论文的过程中,他开启了实地考察秦交通道路遗址的工作。


1984年,是王子今实地考察秦代交通路线的起步之年。首次出行,是他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实地考察武关道(西安—商南往返)。稍后,他又与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焦南峰结伴骑自行车考察武关道的蓝桥河栈道。1985年他和周苏平骑自行车考察子午道石羊关栈道。1986年他和张在明、秦建明、周苏平以骑摩托车和步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灙骆道。能有这么几位情趣相投的同学共同参与秦代道路遗址的实地考察,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多年之后,在子今教授的“中介”之下,我与这几位兄长也有幸成了朋友。几次酒酣耳热之时,听他们讲起当年考察时的艰难和趣事,我内心除了佩服之外,也感叹当年的他们有这种“风云际会”的幸运。这批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77级和78级的本科生,不仅是学习和生活中的好友,而且还很早就结伴踏上了实地考察秦代道路遗址的探索之路! 其中有几位多年后成为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响当当”的著名学者! 当时的他们,是朦朦胧胧的随意而为? 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这样的同学“英才组合”,不知道现在的在校生将来能否复制和重现?


从1984年开始算起,子今对“秦汉交通史”的研究投入的时间将近40年! 真可谓是孜孜以求,锲而不舍! 子今教授对秦汉交通史的研究,不仅是把分散的大量传世文献“穷尽”和“吃透”,而且重视对考古材料的发掘和利用,更为可贵的是,他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有了后两个治学因素,子今教授的“交通史”研究,就超越了前辈知名学者的代表作。


更何况,子今教授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有许多相关的成果,影响较大的是他的《秦始皇直道考察与研究》,于2021年获得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一等奖。对秦直道的研究,是他倾注了多年心血的研究课题,其实也是“秦汉交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多次对秦直道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还组织了一套大书的出版,这就是由子今教授担任总主编的《秦直道》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这套丛书,按专题分为八卷,每卷包含三十余万文字和大量图片。历时七年,精心打磨而成。我是这套丛书的作者之一,深知这套丛书从策划到出版过程中的诸多不易。子今教授为这套书的出版,付出了许多心血。


此外,子今教授还有与之相关的多种著作问世:《跛足帝国:中国传统交通形态研究》(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中国古代行旅生活》(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中国古代交通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交通与古代社会》(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中国古代交通》(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邮传万里:驿站与邮递》(长春出版社,2004)、《秦汉交通考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还有《中国蜀道》(七卷十册,与刘庆柱联合主编,三秦出版社,2015),自然也该纳入到“交通史”的成果体系之中来。


除了坚持研究方向的“韧性”之外,子今教授对新出资料的重视和运用,也是我很佩服的。在他的众多研究论著中,以考古材料和出土简牍为重要研究对象的著作,至少有如下几种: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秦汉称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秦汉名物丛考》(东方出版社,2016)、《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商务印书馆,2017)、《长沙简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还有若干种著作,仅从书名来看,无法体现以考古材料和出土简牍为研究对象的特点,只有真正读过其书,才可以体悟其研究取材与眼光的“预流”。在这个范围内,我愿意强调子今教授的如下几部著作:《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秦汉区域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中国盗墓史:一种社会现象的文化考察》(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2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汉代儿童生活》(三秦出版社,2012)、《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秦汉社会意识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如果我们浏览子今教授的秦汉史研究专著,就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几乎每一部著作都是考古材料、简牍文书与文献研究的有机结合。


作为秦汉史研究的大家,子今教授在组织和领导大型研究丛书出版、引导重要研究方向形成方面,有诸多贡献。列举几个大型研究丛书的出版,就足以说明问题:


1.上文已经说到的“秦汉交通史”和“秦直道”研究丛书。


2.《秦史与秦文化研究丛书》,(西北大学出版社,2021)。这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子今教授担任主编,下设十四个分册,形成了十四部各具特色的新著。其中的分卷作者既有王子今、周晓陆等50年代出生的学科带头人,也有闫晓君、臧知非、徐卫民、赵国华、史党社等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知名教授,更有叶秋菊、孙闻博、周海锋等崭露头角的青年学术中坚力量。他们分别撰写各自研究多年、素有学术积累的专题,形成了一套规模宏大、质量上乘的丛书。主持如此规模和规格的丛书撰述,无疑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多达十几个选题,都能找到合适的作者担纲撰写,其中有主编的个人威望、甚至是个人交谊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3.“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是由子今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已经于2021年完成了课题结项,结项的鉴定等级为“优秀”。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以丛书的形式进入了出版程序。


王子今教授主编的几套大型研究丛书,都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肯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进入专题: 王子今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33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30日 13 版),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