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近些年对华遏制打压的过程中,舆论战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盛顿刻意制造“民主对抗威权”“自由对抗专制”的叙事,在国内国际进行舆论动员,试图以此占据道德高地、拉拢盟友伙伴,达到孤立中国、维护自身霸权的目的。
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华盛顿将中美关系的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意识形态化,粗暴地给世界上这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涂上“新冷战”色彩。从内容上看,华盛顿试图给中国贴上“高科技监控”“种族灭绝”“剥夺言论自由”“掩盖疫情”“输出专制模式”等标签。这些标签形形色色,花样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将中国妖魔化为一个“邪恶国家”,恶化中国的国际形象。
从方式和渠道上看,通过高官演讲、议员听证、媒体鼓噪、胁迫盟国、操纵非政府组织等方式,华盛顿不断放大抹黑中国的音量。五角大楼还通过操纵大量虚假账号、使用深度伪造技术等在互联网上散布关于中国的虚假信息。这就相当于向全球受众强行灌输对中国的负面虚假叙事。
从机制上看,美国政府改组了冷战宣传工具“美国之音”,成立“全球接触中心”,拨付多项专项资金,开展针对中国的影响力行动。右翼国会议员还抛出“对抗共产主义中国法案”等反华议案, 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推动对华舆论战。一些保守派智库还建议美国政府招揽更多汉语人才,充当攻击中国的“信息官”和“信息战士”,并在台湾建立所谓的“前哨基地”等。
美国的对华舆论战,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形成一定冲击,尤其是在西方国家中。西方国家大多是美国的盟友,意识形态相近,军事合作密切,舆论也更容易接受美国主流媒体的叙事话语。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相对被动地位,和西方以及英语媒体在全球信息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分不开。目前,西方的报纸、杂志、网站、通讯社、社交媒体等在全球新闻和信息传播中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入的信息与发展中国家向西方国家输入的信息之间存在严重的比例失衡。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国际话语权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充分利用话语权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才能更有效地反击美国的舆论战,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一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依靠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以更高效的治理和更优质的民主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度警惕美国对我国内部矛盾的恶意炒作与利用,紧紧依靠人民迎接挑战,乃至夺取胜利。
二是维护好国家政权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舆论战是意识形态战的重要部分,是争夺人心的战争,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极为深刻。美国极力歪曲、丑化、否定中国共产党,散播对党和政府的怀疑与不满,试图诱使人们跟着他们的魔笛跳舞。对此,必须擦亮眼睛、分清善恶、看清敌我,防范华盛顿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和破坏,自觉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局面。充分认清美国的宣传老套路和利用先进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开展的新型信息行动,必要时要针锋相对反击美国的舆论战,揭露和拆穿其恶意行为。
三是形成强大的话语和自主叙事能力。面对美国的虚假宣传,中国需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主动设置议题,抢占舆论先机,引导国内国际舆论。需要继续实施全媒体战略,培养一批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媒体。需要更加重视互联网上的舆论斗争,熟练运用社交媒体和各类数字平台,适应国际传播领域的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智能化趋势,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四是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中国在国际场合批驳美方谬论的同时,需要广交朋友、交真朋友。支持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容易接受中国的合作共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愿意认可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社会成就。中国在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更积极地利用沿线国家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媒体的力量,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助推发展中国家媒体为新的国际主流媒体,形成一个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新闻新秩序。(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