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5 次 更新时间:2023-02-16 16:35

[摘 要]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历史,也是党的理论百年探索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遵循,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中国前途命运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关键,在破解不同时代课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新时代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胜利,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增强其生命力和战斗力,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胜利。


[关键词]建党百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代 创新


习近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95年的历史经验时指出:“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P8)为此,他在向全党同志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坚持”的希望和要求中,第一个希望和要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代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习近平对建党历史的深刻总结和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殷切希望,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取得的辉煌业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艰苦探索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既是党的成长发展史,也是党的理论探索史;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伟大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政治引领、思想发动、行动指南、精神动力的强大作用;也充分说明了新时代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胜利,必须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一百年。百年来,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种子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也是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培育、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始终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展开的,始终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和使命进行的。为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问题进行了艰苦探索。


一百多年前,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各地军阀的混战,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主要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接受、研究马克思主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同时提出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中国前途命运的一些重要政治主张。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具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组织、发动下,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了。这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市民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加入,特别是各地的工人群众给予了有力的参与和支持。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扩大了运动的政治影响力,加深了运动的重大政治意义,也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深入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行者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积极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广泛深入传播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有了发展主体和领导力量。


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创新成果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历程主要是围绕四次“结合”来推进的。


第一次结合,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开展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的革命斗争。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的战火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苦苦探索如何用革命斗争的方式和途径来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寻找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毛泽东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航程。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重大创新成果的指引下,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的干扰被排除,确立了一系列既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又突出反映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创建革命根据地,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使命任务、方向道路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方法、途径、策略等,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实践中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在革命斗争中的运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探索出了前进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树立了创新典范,结出了丰硕成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第二次结合,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党的使命和任务主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阶段,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继续探寻中国在革命胜利后向何处去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向全党提出在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进行“第二次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确立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坚定信念和方向道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引下,确立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新使命、新任务,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方法、途径、策略等,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困扰,战胜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探索,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为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进程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新使命、新任务艰苦实践,顽强进取,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为社会主义发展、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第三次结合,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发展的思想和传统,深入围绕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创新精神积极探寻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邓小平指出,摆在全党面前迫切需要破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使命、新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政治主张和实践要求,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创新成果。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确立了一系列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方法、途径、策略等,排除阻力、克服困难,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进行艰苦探索,努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在深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政治问题的同时,着力破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时代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创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不断进入新境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世纪、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分别作出重大贡献。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并运用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新的重大创新理论成果,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成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开创和推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新,是开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航程的领航灯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第四次结合,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初心使命,勇于担当、敢于进取、善于谋划,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在破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过程中,在履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使命、新任务的征程中,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又一新进程,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创新成果。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产生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新实践,确立了一系列新使命、新方位、新任务、新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新制度、新法规、新方略、新规划,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全方位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百年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愿不久的将来就要实现,展现出史无前例的光明灿烂前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最新、最重要的创新成果,卓有成效地指引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胜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持久发展作出新的历史性重大贡献。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光辉历程和重大成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伟大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为马克思主义永葆真理力量,不断增强生命力、战斗力作出重大贡献;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持续振兴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世界谋求独立解放、发展的国家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全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出重大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随着形势的变化、条件的改变、任务的转换、目标的调整,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时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指引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历史,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遵循,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中国前途命运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关键,在破解不同时代课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历程,不断推进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不断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历程。总结建党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光辉历程,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信“马列”。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一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发展规律,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成为共产党人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思想武器、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从建党那天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红色的基因渗透在自己的党旗上,永不褪色;坚定地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不动摇。


二是要坚苦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始终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主张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苦卓绝的实践,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种子,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是要坚强领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坚强领导是一条具有根本意义的重要经验。首先,中国共产党拥有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这些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实践者、捍卫者,杰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忠诚的党、国家和人民的伟大领袖,正是在他们的坚强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百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其次,中国共产党有一整套正确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制度、办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坚强保障。


四是要坚持创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带动实践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


五是要坚定自信。在坚定“四个自信”中,我们党更强调坚定文化自信,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人注重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有机地融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有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古老大地扎根、开花、结果的重要原因。


六是要坚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固基础之上,这些基础包括通过广泛宣传、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建立制度、制定办法,筑牢坚固的知识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在这样坚固的基础上,才能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理论大厦。


七是要坚决纠错。真理和错误往往是并行的,真理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发展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历程中,各个时期形成的每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都是在坚决纠正当时存在的影响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顺利推进的错误思想、错误行为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没有坚决纠错的精神和举措,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永续发展。


八是要坚守阵地。有了锐利的思想政治武器,还要有坚固的思想政治阵地。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程中,不仅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明确各级党组织、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在坚守思想政治阵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要职责,把思想政治阵地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共产主义的人手中。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承好、发扬好这些宝贵的传统和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将会取得更大成就,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三、新时代新阶段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


我们已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生命力和战斗力,才能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胜利。那么,在新时代新阶段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呢?


一是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最重要的成果,是新时代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阶段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首先要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最重要的成果,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具体实践。所谓“学懂”,就是要全面学习掌握这一新思想的主要精神、基本内容、重大意义。所谓“弄通”,就是对这一完整的理论体系,要进行系统化梳理、学理化研究、精深化阐述,要弄明白这一新思想是如何回应新时代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的,要弄明白这一新思想为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弄明白为什么这一新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所谓“做实”,就是要在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新思想,做到见举措、见行动、见实效。


二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新时代新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征程中,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使命神圣、任务艰巨,面临着一系列的伟大实践。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夺取新征程的新胜利,提出了围绕“进入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这“三新”总部署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实践。这些新理念、新战略、新实践,蕴含着新时代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丰富内涵。随着新征程新实践的不断深化,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助产士”,必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是在破解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和国家的工作遇到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正是在破解这些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现在,我们又进入了新时代新阶段,党肩负着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随着新使命的履行、新规划的实施、新实践的推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和外交、军事、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中都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重大成就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相交汇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党和我们理论学术界着力破解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破解问题的进程中,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四是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领导与群众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新时代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要把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成长发展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理论探索史与研究新时代新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使命、新战略、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深入推进新时代新阶段党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新征程伟大实践中取得更大成绩,同时全面贯彻实施习近平提出的关于“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行动,把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习近平的重大理论创新工作及其重大成果与各级党组织、各路理论学术大军、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研究、创新活动及其优秀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新时代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才能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


五是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习近平曾经指出:“没有18、19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2](P4)可见,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双百”方针;要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评价体系的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大力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人才,采取措施积极造就哲学社会科学的名师大家;要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当前,特别要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管理部门要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要重点部署,教学研究人员要全心投入。另外,要切入改进学风、文风,为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总之,新时代新阶段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界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要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克难攻坚、奋勇前进的精神,不断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进入专题: 建党百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代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77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第5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