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着眼共同富裕目标要求,我国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
促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浙江经验
作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最快和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在促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地方探索集中体现为五种发展模式。
一是“产业造富型”,基于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打造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开展以“自愿、依法、有偿、规范”为原则的土地预流转等改革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将农业产业品牌建设作为扩大产品销路、促进农民增收和带动邻近农村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是“抱团增富型”,通过相邻村庄的“抱团”发展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和农村产业集群发展,通过以“山海协作”为代表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抱团”壮大边远山区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
三是“能人带富型”,依靠技术能人带动和技术“传帮带”等促进高效农业发展,紧扣乡村传统文脉和乡情纽带撬动乡贤反哺农村公共事业和产业振兴。
四是“绿色优富型”,通过采纳亲环境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开展“田水林河村”系统治理、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三生”融合空间促进农村生态价值转化。
五是“乡风显富型”,通过举办风俗节日和体育活动建设乡村文化品牌和制度型供给模式,提升村民在农村公共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对农村发展的凝聚力,以德孝文化等优良乡风为纽带构筑乡村治理的新格局。
如何促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
以县域为载体提升经济和技术驱动力,构建城乡经济纽带
相关研究证明,距离城市越近的农村所销售的农产品价格越高,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采纳率和农业生产率也越高。同时,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通过细化分工降低资金门槛,发挥农村劳动力密集的比较优势。为此,要加快构建以小城镇为载体、大中小城市紧密连接的城乡空间布局。发展垂直农业、都市农业、数字农业和数字基建,改善城乡经济政策和公共投资的协同性。围绕粮食和营养安全发展村域特色农产品体系,构建城乡间高效包容的农食产业价值链。浙江的实践经验表明,农村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重视扶持本土小微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
以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设夯实环境驱动力,助推城乡融合
生态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下农村转型发展的关键。为此,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优质农业、休闲创意农业等多功能现代涉农产业。要加大绿色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加强对绿色生产方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符合地方现实条件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设。完善农村污染共防共治和联合监管机制,在区域内发展种养结合等促进物质内循环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条件的“低小散”村庄应借鉴浙江的经验,以“村际一体化”发挥地区间的资源和产业互补优势,推动生态产品供给方与需求方、资源方与投资方的精准高效对接。
以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人口驱动力,保障城乡代际间融合发展
将教育平等作为保障城乡居民代际间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要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改革义务教育制度,建立有利于城乡公平和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流机制。此外,对于农村儿童早期教育,应当通过完善学前教学设施、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和开展儿童早期教育培训等有力举措,缩小城乡儿童的早期教育差距。
作者: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 茅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