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79 次 更新时间:2022-07-11 01:17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辛鸣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与科学行动指南,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后继者们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不断发展创造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创立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把握“战争和革命”的时代主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到自觉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推进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造,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

时代的演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期,展现出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做历史的促进者,做时代的偕行者,要有引领新时代的新思想,有顺应新变化的新方略。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中,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有坚定的信念、鲜明的立场、科学的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正,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通过“十个明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实践要求,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通过创造性地探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平发展的正确路径,致力追求让一个社会中更多的人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的美好期待,有效破解在既定的生产力框架下让制度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推动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难题,不仅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时代课题,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之正,创造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通过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这一系列管党治党的创新创造,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大时代课题,让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真正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大的样子”。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有更宽广的眼界、更博大的胸怀、更强烈的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之正,创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之新,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造性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绘制出蓝图,标注出高度。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更进一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崭新篇章,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放射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光芒。


(作者:辛鸣,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520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