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信往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交流思想、指导工作、沟通感情的优良传统。《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反映了习近平同志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活动,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同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各国政党政要和各界人士的交往。这些书信,字里行间深深倾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家国情怀、深厚感情和殷殷嘱托,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书信交往的重要创新。
【关键词】《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 治国理政思想 党性修养 家国情怀 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书信往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交流思想、指导工作、沟通感情的重要渠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给特定对象的贺信或回信,既有一般公务信函的公共属性,又有领袖与群众“见字如面”的个体属性,在沟通思想、指导工作、增进感情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常常使用书信的形式同各族各界群众、各国政党政要和各界人士进行互动交流。《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选入习近平同志2013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书信共239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的主要贺信和回信,这些面向不同对象的书信,涉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家国情怀和深厚感情,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
书信交往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价值
第一,书信的重要特点决定其在交流思想和沟通感情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书信区别于一般的公务文书,在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指导工作等方面能够发挥特殊作用。习近平把书信作为国际交往、政党外交、党群互动的沟通桥梁,成为领袖与群众、与团体、与个人联系的纽带,成为领袖对各界群众传递情感、鼓励工作、指明方向、提出希望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领导人跟社会各界直接交流互动。
书信具有的对象性有利于领袖与社会各界群体进行点对点、点对面的直接沟通。书信接受对象和内容是特定的或单一的,具有鲜明的对象性和明确的指向性。这种对象性特点有利于领袖与社会各界群众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社会各界心声,民众也有了与领袖直接交流的渠道,实现双向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发挥了书信这种直接对象性优势,创造性地建立起以书信往来为载体和纽带的互动交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致信中,针对治国理政的各方面问题与社会各界群体沟通交流,对一些先进集体和个人提出表扬和鼓励。总书记的回信总会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热议,极大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贯彻。
书信具有的情感性有助于领袖对社会各界进行情感激励和共识凝聚。书信与官方文书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一种“见字如面”的亲切感。书信摆脱了官方文书那种严肃的政治话语,采用轻松、真切、亲和的话语,更易获得受众者的情感认同,所以,书信也是进行思想交流、民主协商、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发挥书信情感性优势,以书信往来的方式参与社会问题讨论、关注行业发展变化,通过书信传递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对社会各行业、各群体的关心和关怀,激励社会各界不忘初心,团结奋斗。同时,习近平也以书信的形式与一些国家、政党、团体和个人进行沟通与协商,在书信中表达宣传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中国故事,阐释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以书信特有的情感式话语传达同世界各国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的中国心声。
书信具有的官方和民间双重色彩有利于领袖对社会各界进行工作指导和价值引领。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其书信既代表党和国家,也代表其个人名义。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其在价值功用上也具有双重优势:一方面,书信的官方色彩赋予了书信权威性,有利于进行工作指导和价值引领;另一方面,书信的民间色彩赋予了书信的共情性,有利于发挥领导人书信的亲和力作用,鼓舞士气,嘱托希望。因此,习近平以书信的形式对各行各业、各界群体进行工作指引、价值引领和激励鼓舞,是治国理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方法,也是对书信特点和传统书信优势功能的一种创造性发挥。
第二,利用书信进行思想交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政党领袖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利用书信进行思想交流方面就有着优良传统。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写下了大量书信,保留下来并翻译成中文的书信多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中文第一版涉及书信的卷册有第27-41卷和第50卷,占全集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在中文第二版中,专列了47、48、49书信卷。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书信主要是进行学术交往和思想交流,书信中反映了他们之间以及与其他人在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成为我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重要内容。书信也是列宁同志晚年进行思想交流和政务沟通的主要方式,根据粗略统计, 《列宁全集》第52卷专门收录了613封书信(包括电报),第 43卷中收录的书信约有60封。
毛泽东等几代领导人也格外重视通过书信往来交流思想和沟通政务。毛泽东的书信往来有一个突出特点,即除政务沟通外,还特别善于通过书信与民主人士交往。《毛泽东书信选集》收录了372封书信,其中写给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知识分子的信接近一半。书信交流最为频繁的年份是1936年和1950年,1936年有29封,主要是为了与民主党派协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50年有32封,主要是针对建国初期治国理政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与民主党派进行讨论、协商。除毛泽东外,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善于通过书信进行统战协商和政务沟通。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继承了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这一优良传统,他们也经常利用书信进行政务往来和思想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共产党人书信往来的优良传统。他注重用书信的形式与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各国政党政要和各界人士进行互动交往,并创造性地赋予了书信往来新的功能:通过书信谈论新时代党的政治原则、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党性修养等,潜移默化地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书信的字里行间。习近平的书信主要有贺信、慰问信、回信、复信和私信几种类型。其中,贺信主要发给国内外重要国际论坛、团体纪念活动、中外交流组织;慰问信主要是给特定群体的慰问和激励;回信、复信主要是与国内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群体的互动,也有许多回信是对贫困地区乡亲们生活的关切之问;私信主要是发给各国政要和国内特殊个人。在各类书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明确表达关切、提出希望,将治国理政思想倾注在对各界团体、各类群体的殷殷嘱托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信中倾注了深刻的治国理政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以及各行各业各界人士常将取得的成绩、看到的变化向总书记汇报。为了鼓舞士气,引领各项事业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常常通过贺信、慰问信、回信等形式与他们交流互动,问学习、聊工作、拉家常、话变化、谈感受、叙情谊。这些书信饱含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字里行间深深倾注了总书记的深刻的治国理政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在与各国政要的信中表达对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深切关怀。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好、阐释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给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专题研讨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强大生机活力。”这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的坚定信念。这种信仰和信念化作实际行动,就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并回答国家发展和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其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所发挥的思想库作用,并“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努力为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祝《求是》暨《红旗》杂志创刊6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充分肯定了《求是》杂志作为重要思想理论阵地,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所作出的重要作用,希望杂志“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为各级党政部门决策提供帮助,充分发挥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书信生动正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书信中饱含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爱民情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凡是收到人民群众的来信,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特别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否得到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困难是否得到了解决。
在给人民群众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让全国广大农民、各族群众一起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他的心愿,也是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是“一切造福人民”。在给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梁家河村(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村民的复信中说:“让村里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今年,村里制定了发展计划。希望你们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在给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全体村民的回信中习近平说:“兴疆稳疆,重在基层。希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把生产搞得更好,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说:“十九大刚刚召开,党将带领各族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玉麦这个曾经的‘三人乡’,一定能建成幸福、美丽的小康乡,乡亲们的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6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至上、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强大根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书信选集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执政理念,跃然纸上、力透纸背。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而鼓掌、为人民群众脱贫取得的成就而欢呼、为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而欣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书信表达中不断出现,他的话语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埋头苦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好、发展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习近平的书信中,有不少内容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好、传承好,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希望中医界要增强民族自信,“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他强调,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创造文明新形态的内源性文明要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承继传统和吸收外来中,自觉走出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中西之争”,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适应现代化进程的强大能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迈入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两个结合”的新命题,其中,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智慧在新时代、新征程,发挥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源性作用,意义重大。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与世界各国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的书信作为连接中国智慧和全球治理的桥梁,向世界各国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坚持胸怀天下的格局和当担,我们不仅致力于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又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同世界各国政党政要和各界人士的书信交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在致二〇一三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贺信中,习近平指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将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机遇和福祉。”在习近平的多封国际信函中,他都强调中国将为世界历史进步作出多方面的贡献:如,在政治领域,强调深化国际法治合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在经济领域,强调为国际减贫事业和世界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教育领域,强调推进国际教育信息化;在科技领域,强调共同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共同推进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不断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变革;在文化领域,强调各国媒体对话交流和合作,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等等。值得指出的是,在生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中指出:“希望中国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又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这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历史视野下致力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共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习近平书信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书信交往方式方法的重要创新和时代特点
●在研判历史中总结经验,在肯定过去中指引未来。
不管是贺信还是回信,无论是面向国际论坛、多边会议或各类活动,还是针对机构团体、先进人士或党员群众,习近平在书信中总是会就过去取得的成就进行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这既是对取得成就的肯定与总结,又是其关注与关心之情的明确表达,更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诠释。这些对于过去成绩的充分肯定,对于国际交流合作而言,是我国进一步加强团结交流合作的肯定表达;对于机构组织而言,是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的积极鼓励;对于老教授老党员老专家们而言,是对他们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的高度认可;对各领域人民群众而言,是对他们锐意进取、接续奋斗的巨大鼓舞;对于青少年而言,是坚定信念、奋发有为的指导和勉励。肯定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往往与总结过去的经验一样,都是旨在更加坚定目标要旨、更加明确奋进方向、更加凝聚奋斗力量,为取得新的成绩奠定基础,这一方法深刻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场态度和思想伟力。
相较于肯定成绩而言,正确指引未来发展方向,则是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中所体现出来的更重要的思想方法和深层用意。在一封封书信中,“我们倡导”“国际社会应该”“中国愿意”“中国始终”“中国将继续”“中国人民愿”“就是要”“旨在”等话语表达经常出现。这些话语表述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其自身或中国立场态度的再度重申,更是对不同对象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的正确指引。这些科学引领和方法指导对于广大党员群众砥砺奋进、矢志奋斗,对于广大青年学子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对于社会各界团体坚定信心、保持干劲,对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新篇章,皆具有极高的思想指引和现实指导意义。
●以英雄模范话精神,以学习标杆指方向。
长久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党员先锋、时代楷模、英雄榜样的标杆和模范作用,“精神”“榜样”“模范”等字眼更是贯穿《习近平书信选集》始终。在239封书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到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丝路精神、垦荒精神、科学精神、工合精神、延安精神、爱国奉献精神、爱国守边精神、企业家精神、命运共同体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等40多种精神品质,多次提到“英雄模范人物”“榜样”等概念,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英雄模范话精神、以学习标杆为导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这些书信中,习近平不止一次地积极号召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引导全社会各族人民群众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标杆、弘扬英模精神,传承学习精神内容和切实弘扬精神品质,以此为努力奋进的标杆和榜样,从中汲取不懈奋进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共识,并有机融入到自身工作学习的实践之中,锤炼自身道德品格、培育奋斗精神,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托付于书信寄语中,是习近平总书记依托书信载体倾注治国理政智慧的重要方式和内核要旨。针对全球论坛、世界会议、地区性峰会、纪念活动、各国政党政要等国际性致信对象,习近平会在书信中明确阐述中方立场和目标宗旨,提出同各国团结合作、交流互鉴,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等目标;而对于国内院校、管会、机构组织的周年庆祝,以及各类全国大会、重大事项启动仪式、各界人士等的致信对象,习近平会在书信中明确指出,要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作为努力方向和根本目标。在习近平的239封书信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世界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高频词,这些奋斗目标的多次强调,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赤诚情怀与博大胸襟的充分彰显。
●以殷切希望深切勉励,以深情嘱托明确任务。
倾注关怀、提出希望、嘱托使命,这些具有高度引领性、针对性和导向性的语义几乎蕴含在每一封书信中,是习近平以书信交流表达殷殷嘱托和殷切希望的重要方式。习近平特别强调理想信念、实干本领、服务奉献、责任担当等实践品格的重要性,针对不同致信群体特别是党员干部、青少年、志愿团队、广大科学工作者等,分别在一封封书信中明确提出了美好希望、责任要求与殷切嘱托。他希望少年儿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希望战士官兵“牢记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希望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希望教师专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希望高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希望广大科学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希望医务人员“牢记使命、再接再厉”“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等等。“希望”一词在这239封书信中出现了200多次,充分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勉励、深情嘱托与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的书信不仅是与各界组织群体交流互动、表达问候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成为他传递治国理政思想和部署具体实践的重要载体。
每封书信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心念家国、胸怀天下的思想伟力、家国情怀和领袖风范。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总书记总会立足于致信对象和致信主题,结合过去成绩、未来发展等不同情形,将其治国理政思想与深厚情感倾注于中。他在书信中深刻阐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地位;文化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科技强国、体育强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青年青春奋斗的内核价值,加强国际抗疫合作的战略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等政治理念,也会针对不同事务和相关对象明确部署工作任务、指明具体实践路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239封书信,每一封篇幅都不长,但都言简意赅、以小见大,饱含深情和殷殷嘱托,是人民领袖的亲切关怀和深情暖意。这些面向不同群体对象的书信互动与文字交流,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智慧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参考。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③《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⑤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⑦俞可平:《走向善治》,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