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北京冬奥会十大关键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69 次 更新时间:2022-02-21 00:34

进入专题: 北京冬奥会  

​陈剑  


2月20日晚上9:45,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结束。16天北京冬奥会由此划上了句号。16天的冬奥会,背后是6年多的筹办,笔者给出了十大关键词。

1、开幕式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其简约和大气,精彩和创意,以及体现出的科技创新气息,使这届冬奥会开幕式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而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2015年上半年,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际,笔者就提出举办一届常态冬奥会的建议。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较为充分体现出这届冬奥会的常态特征。

——这是首场没有艺术家和明星参与的开幕式;没有任何专业歌手、舞者和演员的开幕式;这是完全由来自北京和河北的学生、市民完成整场演出的开幕式。特别是由44名河北阜平县的山里娃组成的马兰花合唱团表演的无伴奏的希腊语奥林匹克圣歌《奥林匹克颂》,获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点赞。2008年北京奥运会,歌唱家刘欢和钢琴家郎朗是15000名表演者中的大明星。但此次冬奥会开幕式,3000名学生和市民成为志愿表演者。一切都在普通人的努力下实现了。

——这是一场简约的开幕式。与14年前北京奥运会相比,2022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谈不上盛大。表演人数只有14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五分之一。但东道主完成了他们的主要使命。开幕式的庆祝活动,包括必需的议程在内。缩短到只有两个小时。时间紧凑,大气磅礴,十分符合简约的要求。

——这是一场精彩的开幕式。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科技感十足,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创意新颖,开幕式融入人工智能、实时运动捕捉等大量科技元素,壮观的舞蹈设计以及舞台视觉效果令人震撼。特别是600位孩子脚下的雪花,这是人工智能和运动传感器技术在大型舞台上的首秀。背后凝聚了冬奥专项工程团队精心设计,将一个个高难度创意、一张张平面图纸,一个个高尖技术转化到舞台。

开幕式最后一个接力火炬作为点火火炬,让人们眼前一亮,展示出一个低碳、环保、可持续这些国际奥委会要求的关键词。同时也寓意,在雪花中点燃的圣火,代表着即使严冬酷寒,圣火和希望也会生生不息,永不磨灭。

2、普京参会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在一个较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举办的。在中美博弈的国际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不派政府官员出席。在此情况下,中国展开了一场“冬奥外交”,传递团结合作强音。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出席了北京冬奥会。

2014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普京的出席,既是中俄战略合作的内容,也是对中国领导人出席索契冬奥会的回报。普京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专访中表示,俄中关系是在平等和非意识形态化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这一说法意味着,没有共同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中俄两国,却在反制美欧方面找到了共同点。

在普京出席北京冬奥会之行不足10小时内,2月4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访问期间,双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签署了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15项协议。应当说,普京中国之行收获满满。

与中国领导人出席索契冬奥会略有不同的是,2019年12月9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对俄罗斯的做出最终处罚:禁止俄罗斯该日起至未来4年不能够参与任何国际赛事。但能够证明自己“清白”的俄罗斯运动员,可以以中立身份参赛。但不能使用俄罗斯国旗和俄罗斯国歌。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正是在俄罗斯禁赛时间之内。既然俄罗斯不能够以国家身份参与北京冬奥会,那么,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出席北京冬奥会就遇到尴尬,究竟是以国家领导人身份出席还是其他身份出席,无疑引人关注。人们知道的情形是,当天晚上国际奥委会对全球电视直播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没有出现普京的形象。但普京确实出席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与2008年夏季奥运会类似的是,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普京出席开幕式之后连夜返回。当日,俄军5万大军猛攻属于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的格军,俄格战争爆发。14年之后,普京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之后连夜返回。中国举办冬奥会期间,俄罗斯与乌克兰边界剑拔弩张,全球关注。2022年2月17日,乌克兰东部爆发冲突。这一冲突违背了2021年12月2日,第76届联大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这份决议敦促各国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7天至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后7天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并停止敌对行动,这一决议得到联合国大会173:20通过。

3、谷爱凌

2022冬奥会最引人注目的运动员是代表中国征战冬奥会的谷爱凌。这不仅因为她成绩出众,还因为她的身份,在中美间引发争论和关注。

2月18日上午,谷爱凌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获得了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冠军。至此,她的首次冬奥会之旅最终成绩定格在2金1银。 中国军团获得的15块奖牌,她一人贡献了五分之一。

本届冬奥会开始之前,外界对谷爱凌并不熟悉,只有滑雪领域的人对她比较了解。在赛前谷爱凌决定征战自由式滑雪3个项目时,普遍观点都认为她的U型场地技巧比较稳,坡面障碍技巧次之,大跳台夺冠希望很小。但没想到第一项大跳台,谷爱凌就用一个从未使用过的1620一举夺冠;而在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在训练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她凭借最后一搏拿到银牌;最后的U型场地技巧,谷爱凌更是从资格赛到决赛全程稳定发挥,以绝对优势拿到金牌。谷爱凌的天赋不用质疑。

谷爱凌(Gu Ailing Eileen),2003年9月3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弗朗西斯科。她在加利福尼亚州太浩湖(Lake Tahoe)的天然雪坡上学会滑雪,而她在北京冬奥会上则是代表中国。北京冬奥会,正值中美关系处于敏感时期,谷爱凌由此成为中美两国十分关注的人物,中美两国各方人士对她评价不一。实际上,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的优异表现,本来就体现了国际交流的成果,中美两国都应该为谷爱凌感到骄傲。笔者认为,还是少一些狭隘的声音,多一些由衷喝彩为好。谷爱凌自身表现,无论是比赛现场还是媒体关注,年仅18岁的谷爱凌处理得成熟稳重。

谷爱凌的国籍问题也引发争议。她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还是两者兼任?从她的故事看,谷爱凌大概率是既有美国国籍,同时也有中国国籍。双重国籍,在美国没有问题,在中国确实是一个问题。如何破解,笔者的建议是实行双重国籍。十年前,2012年5月,笔者在《中国改革》杂志刊发了“中国改革十建议书”的文章。其中第三条建议是“出台新政吸引国际人才 ”。这条建议具体内容是,实行双重国籍,有利于吸引国际人才。 十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崛起,需要吸引诸多国际人才为中国发展服务。实行双重国籍,就是顺应了这一历史需要,而谷爱凌国籍引发的争议,或许成为推动双重国籍的催化剂。

4、科技创新

百年奥运发展史上,每一届奥运会,无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都有一些新科技展示在奥运会赛场。百年奥运发展史,就是一部百年科技创新史。

北京冬奥会在科技创新方面给人们印象深刻。本届冬奥会很好地运用了人工智能、视觉技术、5G和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安排部署了80个科研项目,共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各项科技相继登场,包括在开幕式、闭幕式以及赛场,食宿等地。尤其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使用的转播和通信技术给人印象深刻。这些技术为北京冬奥会全球顺利转播创造了条件,并为未来赛事转播提供坚实基础,此外,运动员们乘坐的高铁列车,达到217英里/小时(349公里/小时)。这条高铁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科技的缩影,还帮助冬奥会参与者在3个赛区之间高效安全地通勤。

本届冬奥会,围绕办赛、参赛、观赛、安全、示范五大板块方面展示科研创新。例如办赛,主要是围绕场馆建设、气象预报、火炬研制、开闭幕式、运行指挥、碳中和等方面部署任务,通过对场馆智能化改造、氢能火炬传递、开闭幕式中的科技展示体现科技创新。而观赛过程中,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等提升观赛体验。为保证冬奥会各项安全,围绕奥运场馆运维管理、设备运行、食品安全、医疗保障、疫情研判和防控等方面部署任务,重点解决冬奥会安全监测预警、运动健康保障、环境风险评价等技术和装备问题。

5、闭环管理

与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类似,北京冬奥会也面临严峻的疫情挑战。但中国防疫政策科学周密,严格务实,入境相关手续办理,顺利便捷。严格周密部署安排,确保了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北京冬奥会制定了《疫情防控手册》,实行闭环管理,有效实践了运行分区、注册分区、防疫分区的融合,实现“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界面严管控、人员不跨区”,并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落实核酸检测、场馆消杀、环内交通等一系列措施,确保运动员参赛安全。通过打造闭环管理,防疫措施科学严格,努力避免疫情传播。每天早上,人们离开酒店时,都要进行核酸检测,在工作区严禁摘下口罩,所有场馆都定期进行消毒闭环管理非常成功,差不多是0.01%的阳性率,可以说是全地球(整颗星球)当中最安全的地方,或者最起码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在闭环内,感到非常安全,而且非常舒适。”

北京冬奥会应对新冠病毒的措施严格。在媒体工作间和餐厅,每个座位都设立了透明挡板,防止交叉传染,最大限度保障人员安全。记者需要出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参加各种活动。主媒体中心设立了集中的核酸检测点,为人员检测提供极大便利。巴赫强调,此次北京冬奥会已经向全球传达出一则信息,只要大家遵守团结的精神,如果人人都作出贡献,那么就可以举办一次盛大的赛事。

6、可持续

可持续是北京冬奥会办会的基本遵循,也是北京冬奥会的特色和亮点。北京冬奥会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把“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社会责任指南”三个国际标准进行整合,建立了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管理体系,利用这一体系,对主要场馆、50多个业务领域的可持续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北京冬奥会打造生态赛区。针对雪上项目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情况,采取措施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规划设计前进行了植物本底调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从避让、减缓、重建、补偿等方面确定了保护措施。

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低碳场馆,所有场馆都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将林业碳汇捐赠北京冬奥会,多家合作伙伴也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全面实现了碳中和。

谷爱凌大放异彩的在本届冬奥会上首次使用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在空中翻转的运动员们身后,矗立着露出水泥表面的巨大冷却塔。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北京市中心以西大约20公里处,兴建在首钢集团的工厂旧址上。首钢滑雪大跳台,体现的是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奥的理念。

7、奥运精神

奥林匹克自诞生以来,就以团结、友谊、公平为宗旨,倡导全世界和平共处,有9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疑是一届团结友谊的颂歌。

——友谊。2月14日下午8时许,中国运动员徐梦桃以一个近乎完美的动作,赢得了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项目的金牌。徐赢得金牌后,美国选手阿什利·考德威尔(Ashley Caldwell)跑向徐,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对徐说:“我真为你感到骄傲!”这超越了政治、国家、种族的美丽一幕,也瞬间感动了许多中外网民。体育才能让人们走到一起,而不是政治和其他的东西。“这才是奥运精神”。

类似一幕也出现在2月16日晚上。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 卫冕冠军、乌克兰选手阿布拉缅科获得银牌后,他被铜牌得主——俄罗斯奥委会队的伊利亚·布罗夫从身后紧紧抱住。4年前平昌冬奥会,两人共同站上最高领奖台合影被媒体传播世界。但四年后背景有一些不同。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俄乌边境剑拔弩张,阴霾笼罩。但2位运动员可没有顾及那么多。在确认得到奖牌以后,阿布拉缅科和布罗夫抱在一起庆祝。按照布罗夫话说,“我不在乎他的国籍。”

——重在参与。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中,带伤出战的中国小将高弘博因脚踝骨折只能做一些基础动作,最终拿到15分。虽然分数全场最低,但他笑得灿烂。人们在为获得奖牌运动员欢呼雀跃的同时,也为运动员挑战自我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49岁的“速滑大妈”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德国速度滑冰选手)因在北京冬奥会速滑女子3000米比赛中成绩垫底,但她却像胜利者一般,迎接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她是历史上年纪最大的女子冬奥选手,八次出战冬奥,总共获得5金2银2铜。出征即胜利。佩希施泰因说:“重要的是我来到了这里,滑到了终点。”

——坚持。41岁的法国高山滑雪选手约翰·克拉雷用银牌诠释了坚持的意义。前三次征战冬奥,克拉雷的最好成绩是平昌的男子滑降第18名。这一次,北京冬奥会,克拉雷成为冬奥史上年龄最大的高山滑雪奖牌获得者。冬奥会五朝元老、荷兰速滑名将、35岁的伊琳·伍斯特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力压众将,以打破奥运纪录的强势表现,卫冕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金牌。31岁的中国自由式滑雪选手徐梦桃历经12年的漫长等待,终于在“家门口的赛场” 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金牌,实现了中国女子空中技巧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

8、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历届奥运会奋斗目标。北京冬奥会在公平公正方面的特色和亮点是,为了创造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在比赛场地更多使用了高科技手段,通过科技创新,展示每一个比赛细节,让比赛更为公平公正。

以制冰技术为例,使用不同种类的制冷剂对环境等造成的破坏也不同。目前,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无毒无害,安全性高,尤其能让整个冰面的温度非常均匀,维护起来相当方便,不会出现率先滑行的运动员对冰面造成一定的损坏后,使后出场的运动员遭遇不利,这也就是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为公平公正提供了保障。

为保障公平公正,北京冬奥会安置了奥运会历史上最强大的监控摄像头系统。这包括,比赛场地上应用的“猎豹”摄像头,能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运行,确保运动员的精彩冲刺场面一览无遗。 猎豹摄像系统也起到了监控运动员违规动作的效果。但要能够抓住违规证据,普通摄像系统很难做到。为此,北京冬奥会为速滑比赛研发了冬奥会历史上最强大的摄像头系统,也就是飞猫系统。飞猫系统是40台4k超高清摄影机组成阵列,再加上3台8KVR摄像头全场环绕,组成了360度无死角的摄像系统。这43台摄像机所捕捉的画面,经算法修正组合后,可以形成整个短道速滑比赛实况的3D图像。也就是说,可以从任意角度,观看任意时间点的比赛现场。也可以让裁判不错过任何一个违规的镜头。2月5日,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中,各国参赛选手之间多次出现碰撞和意外,关键时刻超高速摄像机可立了大功,还原了整个过程。通过仔细查看每个比赛细节,力争让比赛变得更干净。

本次冬奥会,在采用传统的人工裁判判罚基础上,使用先进技术,可以避免受天气、雪象、光线、位置角度的不同影响而得出不尽客观的评分。在技术革新时代,基于数字化和3D的AI裁判,可以克服高强光的复杂因素,全程捕捉在空中停留时间极短的运动员动作,通过运动序列预测,做出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和目标识别,并且可以反复回放,让评分更为客观和准确,让比赛更公平、公正。例如,中国运动员任子威被他国运动员用手拉扯,这是很明显的严重违规行为。谁先动的手,谁先进行的拉扯行为,摄像机镜头下一目了然,毫无歧义。

9、中国军团

北京冬奥会,中国队不仅首次实现了15个分项的全项目参赛,而且取得了9枚金牌、4枚银牌和2枚铜牌的成绩,在金牌榜位置仅次于挪威(16)和德国(12),位居前三位。

相比夏季项目,中国冬季项目起点低、水平差。从1980年第一次参加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的冬奥会,至今44年。从杨扬获得冬奥会第一块金牌到现在,不过20年时间。除2010年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获得并列第七外,中国队大多在奖牌榜十几名开外徘徊。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中国军团在2022年这个冬季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北京冬奥会是历届冬奥会成绩最好的一届。此次冬奥会显示出一个重大变化:从1980年中国冰雪健儿第一次参加冬奥会以来,一直存在着的“冰强雪弱”格局被彻底打破了,中国雪上项目大踏步前进,而中国冰上项目保持了原有的进步节奏。对中国队冬奥会奖牌榜进行分析会发现:在9块金牌中,5块来自雪上项目,4块来自冰上项目;在4块银牌中,3块来自雪上项目,1块来自冰上项目;在两块铜牌中,雪上项目与冰上项目平分秋色。中国冰雪运动终于实现了长久以来的一个战略目标,冰上项目与雪上项目双轮驱动。

短道速滑项目,一直是中国军团的强项。此次混合接力2000米,由武大靖、任子威两名男队员和范可新、曲春雨、张雨婷三名女队员组成。最终的冠军也让中国队获得,中国冬奥冠军行列中,一下增加了四名队员。

中国最年轻金牌得主的是苏翊鸣。2月15日他夺得单板滑雪大跳台时,离18周岁还有3天。1金1银成绩,让苏翊鸣“一鸣惊人”!

中国军团年龄最大的冠军获得者是徐梦桃和齐广璞,今年都是31岁。俩位从2010年参加温哥华冬奥会开始,到今年北京冬奥会,都是冬奥会四朝元老。坚持不懈,终有回报,也都获得了冠军奖牌。

中国速滑夺得的第一块冬奥会金牌的是高亭宇。这位在赛前并不被看好、且赛前一天又受伤情况下,在男子500米比赛中虎口拔牙,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

中国军团虽然在北京冬奥会有上佳表现,进入金牌榜前三。但如果以奖牌榜论名次, 中国15块奖牌只能排在第11名。排在中国前列的国家有,挪威(34)、俄罗斯(32)、德国(27)、加拿大(26)、美国(25)、瑞典(18)、奥地利(18)、日本(18)、荷兰(17)和意大利(17)。这说明,虽然中国军团总体水平近年来进步神速,但综合水平还属于第二方阵。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

10、奥运遗产

奥运遗产是实现奥运会愿景的结果。

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将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分成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7个部分。北京冬奥会为中国乃至国际社会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包含为公众、城市和区域发展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创造的或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长期收益。

北京冬奥会留下的经济遗产,一个重要亮点是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数字人民币展示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创新成就,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会作为第一届广泛使用数字货币的奥运会,甚至是改变整个世界货币流通和经济金融发展史的奥运会载入史册。需要说明的是,数字人民币并不是一种新的货币,而是中国法定货币的数字版。未来,数字人民币支付将在中国大众生活中更加普及,而其安全、便捷、高效的特点将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活力。

北京冬奥会筹办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直接助推张家口赛区崇礼实现跨越式发展。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前,崇礼是个贫困的小山村,短短数年时间这里就被打造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冰雪旅游胜地。2019年,这座小城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并被美国《纽约时报》推荐为当年全球旅游目的地之一。

北京冬奥会留下了大量滑雪场滑冰馆等“有形资产”。在北京筹备冬奥会的6年多时间里,我国冬季运动基础设施上到一个新的台阶。冰雪产业规模也在呈几何级数扩展。据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拥有标准大道速滑馆十来个,我们已是世界上标准大道速滑馆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滑冰场已超过650个,滑雪场已经达到800多个。

体现奥林匹克象征和艺术的文化元素是奥林匹克运动留给人们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其中的奥运会会徽、吉祥物、体育图标、奖牌、火炬等景观设计,都突出了东方文化的特色,为奥林匹克文化添上了一笔浓浓的具有东方文化神韵的笔墨。

北京冬奥会的一大特色是,在获得举办权之后,就开始考虑冬奥遗产传承利用,并制定实施了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北京冬奥会举办之前,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总结提炼了北京冬奥会自2015年申办成功以来数年筹办工作所形成的遗产成果,重点呈现了促进中国冰雪运动普及发展、超前谋划场馆赛后利用、持续提升京张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主办城市转型发展及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需要特别注重展示和弘扬奥运会带来的无形精神遗产,而促进奥林匹克价值观真正能进入学校,让奥运教育与学校立德树人等工作紧密结合,则为奥运无形精神的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可持续发展思路。


资料来源:

北京冬奥组委官方网站,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媒体报道。



    进入专题: 北京冬奥会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61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