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在党的重要决定中,第一次把智库建设提升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高度,提出了加强智库建设的重要任务,明确了智库建设的方向。对致力于智库工作的广大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是2009年3月成立的一家民间智库。从开始组建到整个发展过程,都始终瞄准建设世界一流智库的目标,以增进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为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坚持新思路、新体制,依靠市场机制,在创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中进行了不懈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积累了一些经验。
为落实三中全会关于智库改革发展的部署,结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实际,本文就如何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问题进行以下思考,以期引起讨论。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大意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重要批示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问题,引起了党政部门特别是从事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广大同志热烈地响应。大家都在认真思考如何落实习总书记的批示,办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智库建设写入了《决定》,使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习主席的批示和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了当前形势下,加强智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管理体系改为国家治理体系,是我们党在国家治理理念上的新发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除了要继续发挥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智库积聚了大量的人才,智库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建议,蕴含着人民的智慧。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加强智库建设是在复杂形势下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经济互相融合、互相影响,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获取最大的利益,就需要全面及时掌握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形势变化的信息,并能从有利于本国人民利益的立场出发,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反应。这样的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党政机关部门人员是难以胜任的。依靠各方面的智库收集相关信息,做出及时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为中央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是使做出的决策及时正确和避免失误的重要保证。
加强智库建设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客观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存在的体制弊端,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在未来7年之内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制定一系列改革实施方案,搞好改革的顶层设计。而制定好这些改革方案,需要借助智库的智慧。只有通过各个领域智库的创造性劳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改革提出建议,政府部门才能对各方面提出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以推行,从而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
加强智库建设是完善民主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改革任务,发扬民主的过程就是集中群众智慧的过程,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特别是智库的意见,能够使决策更加完善。专家的意见一般来说更能代表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更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表象。因此,重视智库的意见是提高民主效率和决策水平的重要举措。
加强智库建设也是提高我国智库水平的客观需要。改革以来,我们各级党政部门对政策研究越来越重视,各级党政机关一般都设立了政策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同社会上各类智库保持着密切联系,吸收社会各方面意见,在决策科学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主要缺陷是这些机构附属于党政机构,成为党政领导的秀才班子,独立思考能力大大弱化,由于往往揣测领导意图,不愿发表与领导不同的意见。政策研究机构难以作为独立智库发挥献计献策的作用。
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在这方面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智库建设的经验。发达国家在长期国家治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如美国,现在有各类智库2800多家,分布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所有智库没有一家是财政供养的,都靠在竞争中生存。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方面的重大问题,智库从不同方面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只要把各种方案拿来进行比较,选取最优的方案付诸实施,就能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决策失误。大部分智库代表着各党派的利益,反映各个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也有一些智库能够超越党派的利益,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提出更正确的建议。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应当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
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是一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智库,由一个著名的企业家出资建立,他把增进美国人的福祉作为智库的宗旨,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办好智库的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布鲁金斯学会有80多个研究人员,每个研究人员配备2-3名助手,学会把研究人员作为智库最重要的财富,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学会以研究成果的质量取胜,实践证明这个战略是布鲁金斯学会在美国智库中脱颖而出,在2012年的智库评比中名列第一的重要原因。第二个要素是独立性。研究人员要有独立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在美国党派林立的政治生态中保持智库的独立性也就是保持它的客观性,这一点要做到很不容易。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提出真知灼见,不人云亦云,才能提高研究成果质量。第三个要素是智库的影响力,包括对政府决策、企业决策、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智库的研究成果能不能发挥作用首先应体现在政府的决策中,把智库研究成果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或者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这是智库发挥作用和进行竞争的最大空间。智库还要通过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向社会发布来影响、引导或改变社会舆论。智库的研究成果有一些是保密的,只定向地向某些机构提供;有一些研究成果则是公开的,向社会传播的广度越大越好。美国在智库的评价中,把研究成果被政府采纳的数量,被其他各方面引用的次数,对媒体的影响程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对智库提高研究水平和充分发挥作用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美国的大量智库是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这些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智库主要通过对宏观经济走势和全球市场需求的预测,对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研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个性化的智力服务。美国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是智库发展的最好的时期,因为企业都在寻找出路,这就为智库发挥自己的作用提供了机遇。美国企业有一个重要的职业道德,就是对智库的劳动成果非常尊重,不会当自己对委托智库咨询研究的问题了解之后,就把智库甩在一边,美国的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考察和合同谈判,都带着一个咨询公司作为助手。同样他们也告诫中国的企业,如果想到美国投资而且希望得到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聘请一家有资质的咨询公司,舍得在咨询上花点小钱,将会带来大得多的商业利益。我本人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曾带队对美国的咨询业进行了考察,跑遍了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还写了一本关于美国咨询业介绍的专著。我深感中国企业要想走向世界,成为跨国公司,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展中国的咨询业,在这方面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发达国家咨询业的许多公司往往把自己的发展同企业的发展绑在一起。如日本的野村证券是著名的专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的公司,他们提出的经营战略即“双头鹰”战略,就是以研究支持咨询,以咨询带动研究,提出要与日本的企业共生、共享。在上世纪70年代,野村证券为推动日本企业到海外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分析国外投资环境和投资机遇,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而且通过野村证券公司为日本企业进行国际并购提供市场交易和融资服务。野村证券与日本走出去的企业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野村“双头鹰”的经营战略值得中国致力于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咨询企业学习和借鉴。
智库以智力劳动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咨询人才的选拔培养成为决定智库生死存亡的问题。麦肯锡是一家美国著名的智库,日本的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先生曾在麦肯锡长期工作。90年代我到麦肯锡考察时,大前研一曾热情接待我,向我介绍了麦肯锡人才培养的经验。他说麦肯锡的咨询人员要从名牌大学毕业的最聪明的学生中选拔人才,这些人才进入公司后要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通过至少7年以上的传帮带,才初步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智库的人才不仅需要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复合型的人才,特别是能够善于抓住用户的需求,并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的专家,善于把各方面的意见综合起来,提供一个用户满意的、最好的解决方案。
发达国家的智库由于没有财政供养,需要凭自己的本事提供优质的研究成果赢得用户的信任并获得应有的报酬,竞争就成为智库生存的重要法则。智库为了发展就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一些滥竽充数的智库将在竞争中被淘汰,真正高水平的智库和研究人员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发达国家的智库没有铁饭碗,所以他们才能捧起金饭碗。从事智库行业的人具有较高的收入,是一项很体面地工作。依靠财政供养的铁饭碗是不可能形成高水平的智库群体的。
三、中国现有智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有的3000家智库绝大部分是由财政供养的,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政府为他们进行政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竞争,因此,缺乏发展活力。我本人从事政策研究工作30多年,从1981年进入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后来到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再后来又到中央政策研究室。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提高政策研究水平迫切需要强化竞争机制,不仅在机构内部要有竞争机制,特别是在研究机构之间更需要有市场竞争机制。因此建议要尽可能缩小附属在党政机构的人员的数量,更多地鼓励发展不要财政供养的由市场机制来决定其生存的民间智库。五年以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成立主要就是想在创办不吃财政饭的民间智库方面走出一条新型智库的路子。五年来,国经中心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通过为政府、企业提供有偿咨询服务,建立研究基金,争取社会各方面研究课题经费的支持,争取政府购买服务等,不断寻求智库发展的资金来源,现在已经开始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许多才华横溢的中青年研究人才宁可扔掉铁饭碗,加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研究咨询队伍,研究的广度和研究成果的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家坚信按照这条道路继续探索,就能为创办世界一流智库做出贡献。
当前我国智库群体存在的第二个突出问题,是社会上对智力劳动成果的知识产权理念薄弱,认为智力劳动的成果应当无代价的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对于有偿咨询服务很不习惯。因此,咨询市场的发育程度严重不足,这是制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别是制约民间智库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理念,强化智力劳动成果具有交换价值的理念,承认智力劳动成果的付出需要得到合理的回报,从而建立智力劳动成果价值补偿机制。通俗地说就是要肯定咨询意见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的重要作用,承认这种智力劳动成果的付出需要得到补偿,并且愿意为有价值的成果付出相应的价格。特别是目前国民经济正处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刚刚起步,发挥智库对决策的咨询作用,是迅速提高企业和政府决策水平的根本途径。通过形成发达的咨询市场,强化咨询企业之间的竞争,才能激发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研究咨询队伍。
我国智库发展目前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不高。这是长期以来受传统计划体制影响的结果。智库研究成果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全球范围内吸收全面系统的有关信息并加以系统分析。中国的智库要加强同国外有名的智库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际一流智库的经验。要派出大量中国智库的研究人员到国外的智库做访问学者或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吸收国外的智库和研究人员到国内来与中国的智库进行合作研究,接纳国外的访问学者。面对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还可以联合起来承接一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共享。要通过提高我国智库的开放程度来扩大研究人员的国际视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吸引了全球一些著名的智库和著名的专家来中国来进行交流,在思想观点上进行碰撞,产生了许多思想火花。著名智库专家基辛格先生在三届智库峰会上都发表重要讲话,提高了全球智库峰会影响力。基辛格讲,各国经济朝全球化方向发展,但政治决策是分散的。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各国智库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许多同志提出,以全球智库峰会为平台组建全球智库联盟,通过全球智库的交流合作为政府间的合作提供智力支持。我认为这个建议富有远见。
中国智库存在的第四个问题,就是各级党政机构对智库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平衡。有一些党政负责人重视发挥智库的作用,这些地方的智库发展的就比较好。不少地方党政领导对智库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善于借助外脑来提高工作的水平。他们所在的地方和机构,智库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各级党政部门和企业经营管理机构应当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有关部署,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挥他们在咨询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党政部门内部设置的政策研究机构和由财政供养的智库机构与民间智库应当建立密切的联系,摆脱文人相轻的陋习,通过平等的竞争、人员的交流,共同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智库研究人员包括民间智库的研究人员同政府公务员之间要形成旋转门,优秀的智库研究人员应当选拔到党政机关做公务员,党政机关内部的政策研究机构的公务员也可以定期到民间智库从事研究工作,进行知识充电。
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
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出的重大创新,是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这是办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左的或右的偏离,都会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负面影响。在社会科学领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为重要。
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把为中国人民谋福祉作为宗旨,从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研究中国和世界的各种经济、政治、军事问题。世界各个国家的智库都把为本民族、本国的利益服务作为重要的目标。作为中国的智库同样应当把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重要的目标。有时候牺牲一些短期的、局部的利益是为了换取长远的、整体的利益。智库应当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以全国人民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出正确的建议。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努力提高研究人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为研究的重点。这样提出的建议才能更多地被有关决策部门所采纳,从而使研究成果尽快发挥效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按照理事长曾培炎提出的要求,把发挥“临门一脚”的作用作为重要职能。这就是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针对国民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可供决策选择的实施方案,提交给中央有关部门,供有关部门在决策时参考。把各项建议被采纳的情况和对决策影响的程度作为考核研究成效的重要标准。这就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在成立很短的时间内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诸如在建立自由贸易园(港)区,调动商业银行外汇贷款积极性,建立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发展淮河经济带和黄河几字弯经济带等问题上,为宏观经济决策做出了贡献。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智库或研究人员的成果一旦在社会上发布和传播,对社会舆论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智库和研究人员要有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为社会增加正能量而不能增加负能量。智库应当通过撰写一些有影响的重要文章,发布重要的研究成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国际舆论,做到为政府帮忙而不添乱。智库对企业、政府实行有偿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付给智库研究费用,这是正常的。但是智库不能为了追逐利益而丧失原则,这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智库必须做到的。丢掉了社会责任感,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的信任,智库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我国是一项崭新的事业,需要各类智库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未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智库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时间:2014-04-03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