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8月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中国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以来,该理念受到各国广泛关注,引发巨大国际反响。
顾名思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但正如有中国学者所深刻指出的,共同富裕“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它背后其实蕴藏着一套完整的经济思想体系,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经验的高度浓缩。归结起来,共同富裕理念具有以下三方面鲜明特征:
首先,真正地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的宗旨并非是为了某些虚头巴脑的所谓普世价值观,而是将提高收入、改善公共服务等最基本民生问题作为最大落脚点,是真正地在为人民谋幸福。
其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目标。习近平主席强调,“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教训十分深刻。”中国将致力于通过打造共同富裕,坚决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和阶层固化,逐步形成橄榄形分配结构,实现社会和谐安定。
再次,高质量发展是基础。共同富裕并不是靠劫富济贫、搞平均主义来完成,而是要靠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先“做大蛋糕”、再进而更好地“分配蛋糕”来实现。当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已超过一万美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因此,发展依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
共同富裕理念在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与赞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激起了那些永远带着“有色眼镜”的西方批评人士的担忧。比如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将强迫企业(也包括外企)为共同富裕“买单”、奢侈品等行业在华利益将受损,等等。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忧虑”是毫无根据的,有些甚至是带有恶意中伤的色彩。前文已指出,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发展,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少不了企业的积极、良性参与。当前,中国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并将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而逐渐与发达国家接轨,只能说是给包括外企在内的所有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吃下了定心丸。试问有哪国政府会一边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而另一边又强迫企业“买单”的?西方的抹黑谣言不攻自破。其所谓的“强迫买单”一说也只不过是企业在中国履行正常的社会责任罢了。此外,共同富裕还将催生出更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指日可待,全球供应链格局甚至都将为之改变。在这一背景下,奢侈品等行业的在华业务非但不会受损,反而必将会进一步扩大。
共同富裕理念虽然主要聚焦的是中国国内问题,但却毫无疑问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中国凭借走共同富裕之路开辟出了一条不同于并且超越于西方的现代化新路。一方面,中国不走美式新自由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与中国共同富裕理念秉持历史唯物主义、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同,美式新自由主义大搞历史虚无论,鼓吹历史终结,认为民主即可包治百病。它虽然也擅长做大财富、创造价值,但却更倾向于帮助富人“割人民韭菜”,很少能顾及到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中国也不走欧式福利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欧洲的福利主义模式虽然也高度重视人民的福祉,但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掉入了“养懒汉”“等靠要”的福利主义陷阱,完全背离了共同富裕所鼓励的勤劳创新致富原则。最为重要的是,美欧现代化道路无不是建立在从殖民地攫取的血淋淋的原始资本之上,而中国的共同富裕现代化新路则完全是依靠自力更生独立发展“摸着石头过河”蹚出来的,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别。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共同富裕理念及实践显然价值非凡。其中,在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层面启发意义最大。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人类的文明是多样的,不同国家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也必将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各国来说,找到一条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才是人间正道。另外,从客观影响上来说,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将进一步带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不可逆转的群体性崛起,彻底改变世界权力结构,推动国际体系向着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倾斜。而至于在具体的政策实施层面,中国如何在效率与公平间取得动态平衡、如何统筹系统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治国理政的具体经验,也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伙伴提供了现成的借鉴。
(步少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副所长,原文载“CGTN西班牙语频道”微信公众号,2022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