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洋:“大国崛起”的细节启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16 次 更新时间:2007-01-20 11:41

进入专题: 大国崛起  

易其洋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央视以此拍摄的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播出后,受到观众热捧,又进行了重播,还推出了系列图书,同样深受读者欢迎。

《大国崛起》之所以能够引起热捧,一则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的电视上戏说、胡说、瞎说、“一点正经没有”的东西太多,人们腻烦了一些电视节目的“娱乐至死”;一则是因为,人们对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普遍关注,与专题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不谋而合。也说明,严肃的、宏大的、深度的、“一本正经”的东西,只要表现形式和传播时机契合受众需求,一样会赢得好评。

何谓大国?如何崛起?《大国崛起》播出后,就这一命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在饶有兴趣地收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所留心到的一些细节,也许可以给人一些大国如何崛起的启示。

细节:1596年到1598年,荷兰一位名叫巴伦支的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在经过一个地处北极圈的岛屿时,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甲板做燃料,靠打猎勉强维持生存。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中,8个人死去了。但这些荷兰商人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尽管这些货物中就有衣物和药品。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几乎完好无损地把货物送到了委托人手中。

启示:在我们的观念中,商人惟利是图,无奸不商。但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重要?16世纪荷兰商人们的回答是:信用。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马克思这样评价:1648年的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一个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国家,如果假冒伪劣盛行,坑蒙受拐骗当道,人们互相猜疑,信用体系崩塌,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成为大国的。

细节:四百年前,在“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当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但伊丽莎白女王并没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即便是“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这样的台词,也没有影响伊丽莎白女王就坐在舞台对面的包厢里看戏。

启示:对艺术家的宽容,就是对艺术创作的宽容;而对艺术创作的宽容,就是对思想自由的宽容。艺术涵养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底蕴和人文精神,而思想的自由,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想像力、竞争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绵绵不绝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保障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鼓励解放思想,尊重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的土壤和环境,追求真善美、探索真理、关注现实、关照社会的“大家”才会应运而生。

细节:1773年的秋天,瓦特的妻子去世了,给他留下了六个儿女,与他共同合作的工厂又破产了,生活落到了最低谷。但晚年的瓦特,生活非常富庶,瓦特财富的主要来源,不是制造由他发明的蒸汽机的工厂,而是被广泛转让的蒸汽机的发明专利。

启示: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专利法的国家。知识产权,是大脑的产品。保护和奖励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和鼓励创新,就是对知识的最高尊重和奖赏。林肯总统说:“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如果一个人耗费了时间、健康、智慧等等,辛辛苦苦搞出了新科技、新发明,别人争而仿效而无制度管束,假冒者大发其财,日子过得比创新者还要舒服,那必然会窒息人们对新技术、新发明的崇拜热情和创新动力,对于智慧付出者是极大的不公,一个民族的创造活力也很难竞相迸发。

细节: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第一个在此安息的科学家,为他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法兰西的先贤祠内,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1788年的一天晚上,《国富论》的作者,职务仅仅是一个海关官员的亚当·斯密,应邀去一位公爵家里做客。当斯密步入客厅时,原本谈笑风生的绅士们,立即停止了话题,纷纷站起来向他致意。斯密不好意思地说:“先生们,请坐。”这时,已经站在斯密身边的英国首相皮特认真地说道:“博士,您不坐,我们是不会坐下的,哪里有学生不为老师让座的呢?”

启示: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创新的主力,更是文化影响力的代言人。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还是尊重权力、尊重金钱,昭示着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和一个民族的历史性格。“官本位”意识浓厚,“有钱就是大爷”的思想盛行,知识和思想就会“向隅独泣”,生存环境的逼仄,社会地位的低下,也会消蚀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精神,更会助长一些权贵的嚣张狂妄,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官越大,学问就越大”,以权力欺压甚至限制学术创作和思想自由。

细节:1820年,普鲁士王国的一家乡村小学的学生们上学几乎是免费的,不上学却要受到处罚。德国的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德意志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当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时,国王拿出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而在19世纪初的俄国,为了筹措普及教育的经费,叶卡捷琳娜二世放弃了大约占当时整个俄国国家支出的十三分之一的皇室基金。

启示:教育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没有教育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更不可能有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全民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事业,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是智力。正是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细节:拿破仑有一次与贡庞夫人交谈时问道:“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什么呢?”“母亲!”庞贡夫人回答说。深受打动的拿破仑说:“不错!在这一词里包含着一种教育体制。那么请你费心,务心要培养出知道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叶卡捷琳娜二世创办俄罗斯第一所女子学院斯莫尔尼学院时说,要使一个国家的公民变得理想而完善,就要依靠每一个人的第一个老师——母亲。

启示:母亲的微笑和亲吻是抚慰孩子心灵最好的良药。母亲的拥抱和鼓励是激励孩子前进最恒久的动力。母亲的取舍和好恶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最原始的标尺。母亲的一切言行都赋予了孩子一定的精神与灵性,在无形中定格着孩子一生的品质与价值。推动历史的,往往是那些推动摇篮的手。

细节:1955年,一位名叫盛田昭夫的日本商人到美国拓展市场。美国一家大公司决定向他订购10万台小型收音机,条件是必须换上美国公司的商标出售。但生意刚刚起步的盛田昭夫却坚持使用自己的商标品牌,放弃了这宗生意。盛田昭夫坚持的品牌就是今天的“索尼”。

启示:模仿、贴牌生产、劳动密集、价格低廉,在让一个国家变成“制造大国”的同时,同样会扼杀一个国家的创新动力。一个国家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就得处处看人家脸色,就可能“人家一打喷嚏,自己就得感冒”。人力和物质资源匮乏的日本二战后迅速崛起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正是靠了一批像索尼这样的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跨国公司。

  

细节:19世纪末,像标准石油公司这样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和大财团,在美国各个行业纷纷出现。人们把他们叫做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牛肉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金融大王。当时,美国铁路总利润的85%被7个垄断集团控制,钢铁产量的65%由摩根钢铁公司掌握。国家财富的60%掌握在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手中。西奥多·罗斯福任总统后,开始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经济,破除垄断。

启示:美国算得上是最崇尚自由竞争的国家。美国的垄断企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是什么行政垄断。自由竞争产生了垄断,垄断反过来却阻碍自由竞争,扼杀创新能力,导致有些企业大而不强,不思进取,引发竞争无序、欺诈、腐败等现象。更重要的是,垄断会阻挡人们赢取财富的通道和公平机会,加速财富向少数人的集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矛盾对立,引发社会不安。美国能够引领信息产业潮流,充满生机勃勃的创新活力,不能不说与政府适时破除各种垄断密切相关。

由于历史发展和各个国家自身情况的纷繁复杂,一部纪录片,不可能探求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国如何崛起的规律和公式,但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样,历史演进的一些细节,同样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进入专题: 大国崛起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91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