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初升,其道大光。100年前,真理之光划破漫漫长夜,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今天,在最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党,正迎来自己的百年华诞。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辉煌篇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胸襟与气度,把中国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志向所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社会主义中国一步步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为维护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行动。
今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积极尽最大力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一)
1852年,马克思在《纽约先驱论坛报》的专栏文章中预言: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乃至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历史的分量,历经岁月沉积而更显厚重。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充分印证了马克思当年看到的在“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东方古国大门,中国社会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任人欺辱。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各种救国方案轮番登场,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没有能够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1921年,江河冲开绝壁夺隘而出,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在中国大地萌发,“中国工人阶级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个完全新式的工人阶级政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这是那种少数在发生之时看上去并不太重要,但由于其后续影响而荣耀史册并彻底改变了数亿人生活的事件。”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哲学与科学学院教授路易斯·保利诺看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正如美国学者费正清所言,中国共产党创造了“革命的世界奇迹”,又创造了“发展的世界奇迹”。
经过28年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斗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70余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满怀豪情、接续奋斗,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伟大奇迹。从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发展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并迈向工业强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形成了4亿以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体系,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毛泽东同志曾畅想的“最新最美的画图”,已跃然于世人面前。
100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柱。”见证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由衷感慨。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副校长洪风表达同样的思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百年沧海桑田巨变中的核心力量。”俄罗斯东方媒体新闻网主编卡拉钦斯基认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迈向新高度的最大优势。”
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其他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二)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三峡大坝、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当时有的外国记者认为,这些完全是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天,中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中国发展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设想。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学习精神。但在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型国家搞现代化建设,世界上并不存在可以简单复制的成功经验。历史反复证明,寄希望于道路移植来解决“中国问题”,最终没有出路。正因为清晰看到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始终坚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破解了西方历史学家眼中的“托克维尔难题”,探索出积极适应变化、积极引导变化、始终保持稳定和可持续的政治治理模式,锻造了今日中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自信从容。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特色: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费正清看来,中国的现代化是自身内在基因变革和内在发展冲动的结果。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深意不只关乎实现现代化的人口数量,更在于从实践层面证明,人类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越来越多有志于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新路的国家,将目光投向中国共产党,希望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获得启迪。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感慨:中国的发展变化向世界证明,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说,中国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在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道路。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是中华文明给世界其他地区的伟大礼物之一。
(三)
2020年9月17日,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望着讲堂檐前“实事求是”的匾额,久久凝思,强调“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透过历史风云,“实事求是”四个字,为世人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一再走出历史窠臼,提供了最有解释力的线索。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实事求是,不断根据新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变革,保持了灵活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成为中共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中国研究学者费立民如此感叹。的确,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时代考题,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不断为丰富人类社会发展思想作出原创性贡献。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探讨中,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为很多国外政要学者聚焦的范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精华理念。”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一场读书报告会上,德国学者阿多菲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阅读分享,吸引了很多现场热心的听众。33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全球引发广泛关注和思考。老挝政府副总理吉乔将这本著作视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包括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结合。无论是“群众路线”蕴含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小康社会”折射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美好社会图景的想象,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的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标识性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政治学教授拉迪卡·德赛认为,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相结合,让普通民众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成就之一。
“在今天这个充满了挑战的时代,我们不仅应该重温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更应该面向东方,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中汲取营养”“中国共产党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参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永葆马克思主义“美妙之青春”。
(四)
1921年1月,湖南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新民学会召开新年会议,18位到会的年轻人围炉探索国家民族的觉醒之道。主持会议的毛泽东在讨论中说:“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这篇收录于《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第一篇的讲话显示,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有着宽广的世界眼光。
百年历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二战硝烟散去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董必武以遒劲笔力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下名字,写下了中国共产党对“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庄严承诺。
从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中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和平的可贵。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承诺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会费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维和出兵国,一批又一批中国维和人员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在推动朝鲜半岛、伊朗核、叙利亚、阿富汗、巴以冲突等地区热点问题和平解决的过程中,中国方案、中国行动发挥的作用日益上升。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赞叹:“在建设一个和平、人文与友好的世界过程中,我们将遇到一系列问题,而中国将一直是联合国不可替代的伙伴。”
百年历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流入国、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越是世界经济困难时刻,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就愈发突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全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2021年前5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4.76万亿元,为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阴影注入强劲动力。
“现在,你可以在柏油路上驾车从乌干达的一个角落到达另一个角落,而这些路多数是中国企业修建的。”乌干达执政党全国抵抗运动总书记理查德·陶德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让沿线民众联系起来,得到沿线国家欢迎,这正是其“美丽之处”。共建“一带一路”点燃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希望,让古丝绸之路重新焕发活力。服贸会、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等搭建起立体式、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画出了各方合作共赢的同心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克拉克如是感悟:“中国与其合作伙伴能够共享和平与繁荣,这就是命运共同体”。
百年历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坚决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实际行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反恐等领域合作。中方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被认为是“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树立了大国典范。”
中国在外交领域“已经成为多极世界的伟大构建者”,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如是评价。以研究“和平学”著称的挪威学者约翰·加尔通认为,“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情怀打量这个世界,正是中国的大国外交提供的新‘世界观’。”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顺应时代潮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五)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面对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倡导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着眼当前全球最棘手挑战,中国共产党倡导各方坚定不移推进抗疫国际合作,呵护共同家园。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世界人民带来健康危机,也考验着各国的全球治理观和国际合作观。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急需的抗疫物资,迄今已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中国率先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已向国际社会提供了超过3.5亿剂疫苗,包括向8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还同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技术转让和合作生产。在全球健康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围绕资金援助、疫苗提供、疫苗合作生产、知识产权豁免、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等提出新的五大举措,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强大助力。埃及病毒学专家马格迪·巴德兰表示,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出珍贵价值。
着眼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加强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同各国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今年起,中国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将充分释放,为世界创造更多需求、带来更多机遇。中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着眼增进战略信任、加强文明对话,中国共产党倡导探索和构建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积极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朋友圈”不断扩大。2017年,中国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成为世界政党政治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事。越来越多的外国政党负责人来华访问,近距离观察思考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乌拉圭广泛阵线党主席米兰达曾率团赴云南实地考察脱贫攻坚情况。3年后,他“云回访”当年农户,看到了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可喜变化。米兰达说,云南怒江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这样真实感人的中国扶贫故事可以为各国政党所借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深厚的文化基因,彰显崇高的理论品格,契合强烈的时代需求。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行动指南,上升为国家意志。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全面推进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书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六)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陕北。在与红军将士朝夕相处的100多个日子里,斯诺强烈感受到革命者身上“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他断言,中国革命将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从成立之初的50多人,到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而本色不改,饱经风霜而初心不变。
这是坚定人民立场的世界第一大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无论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情怀转化为坚毅前行的澎湃力量。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毛泽东同志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14亿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韧奉献、团结协作,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际人士感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这样的动员力和战斗力。
这是永葆奋斗精神的世界第一大党。100年来,面对枪林弹雨视死如归,面对艰难险阻无私奉献,面对波折浩劫从不消沉,面对改革挑战勇往直前……中国共产党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和豪迈自信,被国际社会视为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人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把中国扶贫工作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世界故事之一”。他说:“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默默奉献的年轻党员干部,他们可能原本在省会城市工作,在各自岗位上正崭露头角,但却选择到偏远村庄工作,目标就是帮助贫困村民脱贫。”
这是勇于自我革命的世界第一大党。“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国际媒体在评论中国共产党的反腐成绩时写道,这是“足以同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极大消除贫困相提并论的一个巨大贡献”。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今天,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如何客观准确看待中国共产党,正成为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课题。相较于一些西方人士陷入意识形态偏见、以失真的视线看待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多国际有识之士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给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带来的巨大贡献。《菲律宾星报》时事评论员李天荣认为,“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着最为复杂的矛盾与挑战,但始终有勇气和政治智慧不断推进改革,这令世人为之赞叹。”
坚定的理想信念、深远的历史眼光、恢弘的国际视野、卓越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执政党,更是一个使命党。”不少海外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每个阶段的目标追求都特别明确,并根据变化的国内外形势调整自身政策,回应人民期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在中国人民中享有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超过93%。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取得的卓越成就,为各国政党提升领导力、执行力和社会凝聚力带来诸多启示。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高悬于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标语,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和世界观。
立志千秋伟业,百年风华正茂。时间铭记梦想的足迹,历史镌刻不朽的功勋。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扛在肩上,始终把推动人类进步事业视为应有担当,这是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行的历史定力,是创造辉煌的不竭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目光坚定,信心满怀。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与各方携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奋斗!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