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伏瞻: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与丰富内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07 次 更新时间:2021-03-31 22:49

进入专题: 新发展格局  

谢伏瞻 (进入专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系统准确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全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权威教材。这本书紧跟实践发展步伐,及时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都作出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


2020年上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站在全局高度,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十四五”时期的逻辑主线,统一思想、同心协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的竞争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复杂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商品和服务跨区域流通不畅,各国内顾倾向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本地化、周边化和分散化趋势。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在正常的国际环境下参与国际竞争,而且要在风云变幻的情况下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外部风险。


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谋发展,使国内供给和需求对经济循环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增强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风险,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断推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一历史性成就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趋势,对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土地、自然资源存在瓶颈制约,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亟待解决,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任务艰巨,社会治理仍然存在不少弱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不平坦,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体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一条有别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也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作为重中之重


我国经济要转到依靠自主创新和内需主导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来,就要看到,在发展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同发达国家总体差距在缩小,但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比较明显,科技创新链条上还存在不少卡点和堵点,对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引领作用仍然有待增强。实践一再证明,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特别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个别经济、科技大国明显加大对我国的规锁,力图阻滞我国发展,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和重中之重,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在那些有被“卡脖子”风险和被“脱钩”的可能领域建立和提升自立自强能力,在极端情况和关键时候能够做到自我循环。


科技自立自强决不是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更好维护“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赢得主动,站上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强大的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国内大循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基础,国内大循环越畅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越高,越能形成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增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我国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从趋势看,我国消费水平和品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居民消费升级同科技、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的增长空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基础设施、民生、科技创新体系和防灾备灾体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雄厚支撑。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采用改革的办法,使经济循环畅通无阻。通过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改善供给质量,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通过打通制约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良性循环的堵点,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破除各类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跨区域流动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消除或明或暗的地方保护主义,以更高效率的国内大循环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循环效率和水平,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通过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更深度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更高水平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循环体系,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历史方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沿着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路径顺势而为,久久为功,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好局、起好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进入 谢伏瞻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发展格局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581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