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华:技术界限与孤独灵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81 次 更新时间:2020-12-14 21:48

进入专题: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郭振华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香水》是一部反思现代技术文明之界限的力作。作者一方面将无限制的技术理性的终极产物形象化为一旦掌握便足以倾倒众生的无敌香水,它能使技术掌握者成为“上帝死了”之后的“人间的上帝”;另一方面将这一神迹般的技术之界限描述为技术掌握者在孤独中的幻灭。香水无法满足主人公格雷诺耶最梦寐以求的渴望,即“让别人爱自己”。格雷诺耶“在没有爱的情況下长大”,“在没有温暖的人的灵魂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倔强和他人的厌弃而生存。他生来没有独属于自己的气味,是没有个性的人、多余的人。他求人爱未果,退而求其次求人恨亦未果,终生无法与他人产生真正的关联。格雷诺耶试图确认自己绝对主体性的存在,幻想凭借香水的技术将人间改造为独属于自己的“气味伊甸园”,将他人和世界完全对象化、客体化;但他又是如此地渴望主体间的交互性而不可得,以至于带着香水绝望而返,回到出生之地,终成深夜流浪在腐臭的鱼肆的众人的“圣餐”。

注定将完成“普罗米修斯的业绩”、用制造香水的技术统治“气味的短暂的王国”的格雷诺耶,出生在巴黎乃至法国最恶臭之处。他的母亲不仅因为长期处理死鱼内脏而不闻其臭,而且因为临盆的疼痛完全丧失了对外界的感受,急于将胎儿处理掉。格雷诺耶出生时连“最低限度的天生的友好”也不具备,选择活下来是“出于纯粹的反抗和纯粹的恶毒”的“良好的考虑”。格雷诺耶的这种“理智”不是复杂生活中成年人的抉择,而是婴儿般的本能和理所当然。

乳母因格雷诺耶“没有散发出人间儿童应有的气味”而厌弃他,修道院长老也因他没有气味却能用鼻子审视周围和他人而感到恐惧。只因嗅觉是“最原始”、“五官中最低级”的器官,而格雷诺耶“不知羞耻”地、如此“彻底地嗅他”,让长老感觉自己被嗅穿皮肤、嗅到内心深处。长老本该体现神人之爱,但他如同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第二节中遁入深林的隐者,将爱抽象地保留给已死的上帝,在具体的人中除了自己谁都不爱,并且在将上帝与自己的并置中自我抽象化、自我神化。格雷诺耶使长老具体地感受到自己的人味和污浊,于是被丢弃至“灵魂已经枯死”的加拉尔夫人的非法育婴所。格雷诺耶很适应那样一个无人关注,甚至没人把他当人对待的环境,像一只扁虱般沉默地活下来。

“理智”的格雷诺耶从儿童时期就对抽象的名称不感兴趣,尤其讨厌伦理道德等抽象概念,只喜欢各种具体的气味,比如木头。对“木头”的抽象命名,拯救了格雷诺耶对木头的具体味道的窒息沉浸。格雷诺耶的气味世界的边界很快便超出了人类现有语言的边界:别人嗅不到气味间细微的差别,他能够分辨得清清楚楚,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表达。格雷诺耶由此怀疑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决定绕开语言,开始进行从无到有的创造:不仅可以在想象中随意调用,而且可以通过重新组合的技术在想象中进行混合调制,创造出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气味,在孤独中自得其乐,并不觉得不能通过语言与他人分享是个问题。格雷诺耶以整个巴黎为气味狩猎区,他人并不是人,只是气味的来源。对大多数人而言,城市是复杂的织体,是陌生人相遇和发生关联的空间。而格雷诺耶以无味嗅有味,将城市编织的整体拆解为无法再分割的细线,不受习俗和语言的干扰,直接嗅向每个个体本身。

在公园外,格雷诺耶第一次闻到香水味,认识到作为香水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香精都不错,但混合的整体出了问题(隐喻当时社会的整体性有问题)。格雷诺耶想改造香水整体的构造方式,但改变标准不是好与坏,而是新与旧:新才是好,最好是无中生有创造出来的新。不久,格雷诺耶闻到比香水还要美妙的味道,那香味似乎能帮他解开其他一切香味的奥秘。寻寻觅觅,那人在灯火阑珊的深巷;烛光摇曳,一个少女切着黄香李。格雷诺耶要以这纯洁的少女之香味准则的样板,重新整理其他气味。少女的香气成了格雷诺耶生命的意义。格雷诺耶想把这“神化的芳香”压入自己“乱糟糟的黑色灵魂”中;从此只按照这香气所带来的“魔力公式”去思考、去生活。他杀死少女,嗅取一缕香魂,仿佛置身天堂。通过这场“香味革命”,格雷诺耶第一次感到作为人的幸福,由此发愿成为一切时代的最伟大的香水创造者。这个世界在气味上并不完美,他要把世界改造成完美的气味伊甸园,要实现排除一切不完美的完美,为此杀人也无所谓。

格雷诺耶帮一位老香水师复制一款香水“丘比特与普绪克”(Cupidand Psyche)。在同名神话中,普绪克(灵魂)因为失去丘比特(爱)而不能独活,奄奄一息之际因丘比特从天而降的一吻而重获生机。爱是人的灵魂,是人的最后一口气,是让人感受到自己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心魂所系。人们渴望彼此之间的联结,渴望在身体进而灵魂的紧密联结中完成自身。格雷诺耶帮助老香水师抓住这款香水的“灵魂的结构”。虽然格雷诺耶不能搞出分子式、不能将香水的混合配比说清楚;但他却能直接上手、让香水如其所是地显示、再现。他要从这个香水店开始“彻底改造世界”,创造一个魔幻的、丰盈的世界,使人顷刻忘却身边的苟且,瞬间变得富有、幸福、自由、美满……

格雷诺耶想用在物质层面有效的技术突破灵魂的界限,用技术实现爱,但现有技术适用的范围非常有限,无法帮他提取特定动植物乃至无机物的气味。眼看格雷诺耶在绝望中濒临死亡,老香水师不得不告诉他还有其他技术。于是格雷诺耶用三年的杰出服务换取了满师证和自己的自由,前往格拉斯学习新的技术。在路上,鼻子将他引至偏僻之地,推向远离众人的“最孤独的磁极”。格雷诺耶在没有人味的山洞里享受孤独,幸福得无声哭泣但不知道该感谢谁。他在想象中的气味王国中恣意配制,像品味美酒一样享用自己脑海中的各种香水。直到有一天,格雷诺耶拿出最宝贵的珍藏,马雷街黄香李少女的芳香,一杯入怀,心生悲哀。七年后他才在一场心灵灾难中明白悲哀之源:格雷诺耶没有自己的人味,这是一种彻骨的孤独。

格雷诺耶开始研究人的普通气味,发现人的气味首先是一种共性,一种普遍的汗酸味。在这基本的共性之上,才有分子级别的个性气息。人们无法觉察甚至惧怕自己气味的个性,因为在共性中才感到安全。于是,格雷诺耶确定了自己香水革命的初步方向:制作普通人味香水。他成功了,第一次被众人当正常人看待。但是格雷诺耶不满足于自己仅仅作为普通人被接纳,他要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一个人被爱,甚至作为唯一的被爱者。如果人味香水使他为人接受,那么超人味香水理应让他为人所爱,甚至为人所拜,凭技术成神。他相信,香水的技术足以让他掌控人们的灵魂。格雷诺耶并不懂得爱在于欣赏,需要保持距离,对他来说爱就是要占有,就是让自己爱的对象属于自己。格雷诺耶以二十五位少女的生命为代价,做成了神级香水。之后被捕且被判处死刑。

行刑当天,香水瞬间征服众人,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最意难平而留不住的东西,就连失去女儿的父亲也跪在他身边,因为恍惚看到自己心爱的、早逝的儿子;那位父亲不再恨格雷諾耶,同时再也看不到他本人。香水让每个人在自己身边随便什么人的身上都能看到自己“理想的映象”,在香水的芬芳中感受彼此的呼吸,仿佛自己已然完整,世界本来完美。但格雷诺耶仍然没有被爱,他在香水的胜利中彻底失掉希望。此刻格雷诺耶是众人的神,但他仍然没有自己的气味,没有自己的独特性,仍然无法与任何人产生真实的关联。在胜利中,格雷诺耶感到可怕。孤独像刀剑刺穿他的胸部,插入他冷酷的心。格雷诺耶在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心碎中,终于感受到自己的心。

奇迹过去,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格雷诺耶既无法在旷野和山间,也无法在人群和城市中通过香水革命创造自己的人间天堂,成为人间的上帝。他甚至无法享受被香水迷惑的感觉—也许那样可以超越自身、超越技术理性,不计代价地爱上某个人。香水让众人以为自己不可企及的目的已然实现,但格雷诺耶之前从未觉得自己的目的不可实现,因此并未被香水带入狂喜的瞬间。人用技术杀死了上帝,实现了自己的主体性;格雷诺耶用技术成了众人的神,成了众人之上的绝对主体,但无法超越灵魂的界限,与爱绝缘。爱是格雷诺耶香水技术的目的。失魂落魄的格雷诺耶回到巴黎鱼肆。既然香水无法让格雷诺耶与他人发生内在的、灵魂的关联,他决定以香水淋身,激发众人对他的占有欲,强行与不相关的人发生外在的、肉身层面的关联。夜游者没有谁能抵挡如此浓烈的诱惑,像分领圣餐一样分掉格雷诺耶的身体。聚斯金德用苏格拉底式的归谬法,合理地将格雷诺耶所代表的无限制的技术理性推向荒谬的极致。

在《论爱与死亡》结尾处,聚斯金德认可俄耳甫斯对亡妻欧律狄刻不完美、不成功的爱:“尽管他失败了,可恰恰是因为他的失败,完全毋庸置疑,俄耳甫斯是一个更为完整的人。”俄耳甫斯只想与欧律狄刻过完正常的一生。他用神乎其技的音乐打动了冥王,有机会救回亡妻,却因为自己的怀疑回望而失败。聚斯金德认为,“这个铩羽而归的故事”之所以打动我们,就在于它在爱与死亡间的调解的失败。

俄耳甫斯凭音乐技术拯救亡妻的失败成就了音乐和爱,格雷诺耶香水技术迷惑众人的成功证成了孤独和幻灭。格雷诺耶不接受技术的界限,希望技术能够越过灵魂乃至死亡的边界,强行留住人间留不住之物。但终生无爱的格雷诺耶不可能明白,对于人而言,死亡并不是爱的对立面,而是爱的前提。“我们必死意识不仅加深了爱的可能性,而且它本身就形成了爱。”([ 美] 罗洛·梅:《爱与意志》,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140 页)。人因意识到自己难免一死而感受到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因孤独而渴望爱与被爱,在“凡人的爱情”中获得“永恒的灵魂”(安徒生:《海的女儿》)。人的灵魂在爱与死的边缘喘息微颤,那是技术的界限。



    进入专题: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393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读书 2020年1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