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心恒:试析唐明皇与杨贵妃之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17 次 更新时间:2018-12-28 14:17

进入专题: 唐明皇   杨贵妃  

​杨心恒  


来源: 南开大学报  


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把唐明皇与杨贵妃之恋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中脍炙人口的佳句也成为千古绝唱。我不是文学家,不敢对这首诗的文学艺术性说长道短,只是想把这首诗中对帝、妃之间欢爱与思念的描写与历史事实作个比较,去探求: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到底存在不存在爱情?《长恨歌》是一首歌咏爱情的诗,还是讽刺唐明皇淫乐误国的诗,抑或是白居易借题发挥的诗?


《长恨歌》共120句,可分三个部分:从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到“惊破霓裳羽衣曲”共32句,为第一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42句,为第二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末句“此恨绵绵无绝期”共46句,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唐明皇的好色和杨贵妃的美丽,以及帝、妃结合以后不舍昼夜的恣意欢悦。长诗开头直奔主题:“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汉皇”是指唐玄宗李隆基。明明是唐朝皇帝为什么称汉皇?这是诗人托于汉以刺唐玄宗,杜甫的《兵车行》就用这个手法,白居易袭之。此外,本文题目写的“唐明皇”,其实这称呼是清朝康熙后叫开的,因为康熙皇帝名字叫玄烨,为当朝皇帝讳,不能称李隆基为玄宗,而把他死后的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为“唐明皇”。


“御宇多年求不得”,这不合史实。且不说后宫佳丽三千,不乏倾城倾国,用不着求;就说玄宗于先天元年(712)八月庚子登基后,冷落皇后王氏,宠爱自幼养在宫中的武则天的族人武氏,他并没有求。开元十二年(724)七月己卯,废皇后为庶民,玄宗欲立武氏为皇后,因众臣反对,故“进册武氏为惠妃,其礼秩比皇后”。惠妃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因宫中闹鬼惊吓而死,死后被追谥为贞顺皇后。《新唐书》记载:“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译成白话就是:“武惠妃死了,后宫没有合乎皇上心意的人,有人进言说,寿王妃天资出众,适宜选拔到朝廷里来,于是就把寿王妃召进皇宫。”这种记述也不太符合史实,因为惠妃死后,玄宗身边还有梅妃。梅妃名叫江采苹,福建莆田人,医道世家出身,是高力士在开元中召进宫的,那时惠妃还在世。据说这梅妃有倾城倾国之貌,更兼能诗善舞,体态轻盈飘逸,玄宗一见大喜。因其酷爱梅花,故封为梅妃,居众妃之首,深受玄宗宠爱。怎么能说“后廷无当帝意者”?所以说,惠妃死,玄宗寡欢,史家猜想而已。


说到杨玉环,诗中写道:“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这叙述跨越太大,省略不少。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之女,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生,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入宫,时年15岁,被玄宗封与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妃。史书上说“婚后二人甜美异常”。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即在惠妃死后3年,玄宗令寿王妃出家,赐号太真,住太真庙。另给寿王聘韦昭训女为妃。天宝四年(745年)八月壬寅,立太真为贵妃。这年唐玄宗61岁,杨贵妃26岁。玄宗说:“朕得贵妃,如得至宝也”。父夺子妻,有悖人伦,不以为耻,反而“如得至宝”,爱情耶,淫乱耶?请读者评说。


长诗第一部分以下诗句是形容杨贵妃的美和唐明皇的乐。描写杨贵妃的美,诗人没有用国色天香、沉鱼落雁等古书常用词,而是用了极其生动和强烈的对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使人仿佛看到杨贵妃一出场,娇艳无比,光彩照人,六宫三千佳丽一下子成了黑白相片!乖乖!你想她有多美!得到这么一个压倒群芳的美人,皇帝当然喜不自胜,宠爱有加。怎么宠爱?“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装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缦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段反复吟咏的昼夜行乐是渲染爱情呢,还是讽刺唐明皇淫乐无度呢?读者自能明辨。


其实,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结合是一场权色交易。60多岁的唐明皇得到20多岁的美女杨玉环,如愿以偿;20多岁的杨玉环归了老公爹唐明皇,“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也有所得;看来这是公平交易。其实这交易是不公平、不平等的,整个婚姻过程都是在唐明皇一手操控下进行的,杨玉环一点自主权也没有。皇上看中了发育成熟的儿媳妇,要收入房中,不要说封贵妃,重赏赐,便是凭着皇帝的龙马精神硬是宠幸,儿媳妇又有什么办法?所以杨贵妃最终被缢死于马嵬坡,委实冤枉。


不说杨贵妃冤枉,单说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到底存在不存在爱情。什么是爱情?没有公认的权威定义,但是有一条是公认的,那就是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杨贵妃对唐明皇是否专一?她归了唐明皇后是否思念前夫寿王?史无记载,不得而知。不过有一传说,杨玉环初为贵妃时,爱上了翰林供奉、大诗人李白。这有可能,不过此为绯闻,不足为凭。那么唐明皇对杨贵妃是否专一?并不专一。有史为证:一日玄宗与杨贵妃到百花亭赏花,玄宗触景生情,想起梅妃,抛下贵妃去宠幸梅妃,彻夜不归。杨贵妃闷闷不乐,饮酒沉醉,迁怒于高力士,要告他的御状。醉酒之下贵妃唱道:“恼恨李三郎,竟自把奴撇,撇得奴挨长夜。只落得冷清清独自回宫去也”。此即历史名剧《贵妃醉酒》。其实不考证也知道,向皇帝讨要爱情专一那是缘木求鱼,只有迂腐到无可救药的人才会有这样想法。历朝历代,哪个皇帝在爱情上专一过?没有。唐明皇之于杨贵妃也是如此。还有,杨贵妃曾被唐明皇两次赶出宫:一次是贵妃恃宠与公主闹别扭,得罪了玄宗,被赶回娘家。另一次是忤旨,又被赶出宫。两次被赶出宫,虽然都被召回,然而这却说明,杨贵妃之于唐明皇,玩物而已。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并非至宝。哪有把至宝扔来扔去的。


《长恨歌》第二部分开始是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因安史之乱弃城逃跑,时间是天宝十五年(756年)。诗中写道:“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史实是军队发动兵变,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杀死国相杨国忠。杨国忠被处死,六军还是不发,“上问之,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怒。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竟就绝于尺组之下”。一代绝世佳人,与唐明皇欢乐10年,就这么被吊死了,年仅37岁。


长诗到此,叙事完毕,以下诗句都是诗人的演绎抒情,书写唐明皇对杨贵妃刻骨铭心的思念。为什么说是演绎?因为这诗不是唐明皇自己写的,是白居易根据唐明皇与杨贵妃生前的欢爱情形演绎出来的。杨贵妃死后,唐明皇失魂落魄地逃往四川,只觉得黄尘散漫,旌旗无光,见月伤心,闻铃肠断,朝朝暮暮思念贵妃。一年之后,返回长安,走到马嵬坡,不忍离去,然而“不见玉颜空死处”,连个祭奠的坟头都没有了。这给第三部分寻找魂魄埋下了伏笔。既然祭奠不成,只好“东望都门信马归”。只此一句,就把唐明皇的失意、惆怅、脑子里一片空白、目光呆滞的心情和神态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回到都城后更加凄凉,庭院荒芜,宫娥衰老,孤独寂寞,长夜难熬。“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唐明皇的如此心情完全是因为失去杨贵妃吗?不是的。失去宠爱的贵妃当然伤心失意,不过还有比这更使他失意的是他同时失去了皇帝的尊位。就在杨家兄妹被缢死后,太子李亨北上宁夏灵武,是年七月壬戌(7月12日)被臣下拥立为帝,称肃宗,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玄宗为上皇天帝。唐肃宗封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奉旨讨逆,至德二年收复长安,才使唐明皇能够回来。唐明皇回来后被安置在他当太子时住的宫殿——兴庆宫。后又迁到太极宫,以便监控。此情此景,唐明皇的心情能好吗?诗人为了作诗,把玄宗失去皇位这一重要事实给隐去了,只说他思念杨贵妃。有人讥笑这几句诗寒酸,不似帝王宫中景象。极是,因为李隆基此时已经不是皇上了,所以才如此失意惆怅。此外这年李隆基72岁了,七旬老翁,荷尔蒙已枯竭,还会像孤女怨妇似的“翡翠衾寒谁与共”?不合实际。


长诗第三部分是临邛道士命方士寻找杨贵妃的魂魄。“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寻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最后在东海仙山蓬莱宫中找到字太真的仙女,原来杨贵妃的魂魄已成仙。成仙的贵妃“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仍然娇艳鲜活,还很思念唐明皇。所以见到朝廷来使,“含情凝睇谢君王”,赠信物,重寄词,约定每年七月初七半夜时分在长生殿相见。最后盟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评论说,《长恨歌》“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大约就是指长诗的第二部分杨贵妃死后的36句和第三部分全部。因为从第一部分32句和第二部分前6句中,只有欢乐无度和无奈就死,既看不出缠绵悱恻的情,也无杳杳无期的恨。可见,写帝、妃之间的爱情是长诗的第二部分后36句和第三部分。然而第三部分完全是虚无缥缈的神话,不是真有其事,所以不能把它作为判断唐明皇与杨贵妃有真爱情依据。


《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作者白居易时年35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一千年来,国人都把《长恨歌》当做爱情诗传诵。这没错,因为诗中确实以精到细腻的笔触写情书恨。然而这情与恨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吗?未必。史书上说,白居易少年居符离(今安徽符离集),与东郊农家女湘灵姑娘相爱,感情甚笃,但因门第不当,不敢公开,未能成婚。白居易离开符离时,二人发誓永远相爱。诗人29岁时中进士,做了官,请命于母亲,要娶湘灵为妻,母亲不许。到35岁作《长恨歌》时,白居易仍然孑身一人。所以有评论说,《长恨歌》是白居易借前代帝、妃悲剧,抒发自己痛苦与深情之作。如此看来,《长恨歌》是诗人写自己缠绵悱恻之情,书自己杳杳无期之恨,只不过是拿唐明皇与杨贵妃说事罢了。长诗第一部分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床笫之欢与歌舞之娱,白居易与湘灵是没有享受过的。因此《长恨歌》除了抒发诗人自己感情之外,对于唐明皇,则是讽刺其淫乱误国之作。


一己之见,未必正确,还望方家批评。

    进入专题: 唐明皇   杨贵妃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421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