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本文旨在解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对其总体布局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正在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动员令,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旨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主张
正确认识国际力量对比,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历来是中国制定对外战略和策略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近年来,世界上新旧格局转换和力量对比变化引发的地缘政治裂变持续发酵,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威胁肆虐全球,国际经济走势阴晴不定,人类社会面临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
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坚持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的基本估计,另一方面也清醒地认识到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正是基于这些判断和估计,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为了实现这样的崇高理想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主张,在国际事务中“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摈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指出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归根到底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优良品格与人类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诉求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兼顾中国自身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本原则,以参与全球化谋求共同发展并引导全球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终极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发起的旨在引导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与进步的最大规模的全球行动,也是中国推动国际关系健康发展、国际秩序理性调整、全球治理升级换代的世纪之举。简言之,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搭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开辟人类社会走向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重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国正在利用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努力打造辐射周边各国的经济走廊,如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等。
四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全速推进,大大提升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水平。据统计,2014—2016年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20万亿人民币,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近600亿美元。与沿线国家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总金额为3049亿美元。中国与20个沿线国家共建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方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就不菲,金额多达2460亿美元。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放了1100亿美元贷款。中国与沿线22国签署了总额超过9000亿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
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立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全球伙伴关系,一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方向。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体系中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意义,因而中国特别重视大国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中国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一、为变幻莫测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新动力
中美关系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占有特殊地位。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事关两国自身利益,也牵动整个国际关系。为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倾注了大量心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2013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庄园会晤”,为中美关系发展规划蓝图,谋求“跨越太平洋的合作”。2014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瀛台夜话”。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中美两国领导人再度会晤。2017年4月,中美两国领导人成功举行“海湖庄园”会晤。中共十九大后,特朗普总统又成了习近平在北京接待的第一位外国元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应对中美关系新变化、打造中美关系新格局方面,旗开得胜,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反响。
中美之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既是两国根本利益使然,同时也有现实基础和条件。目前,中美之间已形成90多个政府间对话机制,结成40对友好省州和200多对友好城市,人员往来每年超过400万人次,贸易额达5000多亿美元,最高时接近60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
二、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很有影响力的大国。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历经20余年,经受住了各自国内形势变化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2013年习近平作为国家元首首次出访选择俄罗斯,双方确认中俄关系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加大相互政治支持,全面扩大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
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全面紧张。习近平主席专程赴索契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在政治上道义上给俄罗斯以强力支持。2015年,中俄双方发表《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和《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两份文件。
近年来,受国际贸易总体萎缩、俄罗斯经济下滑等多种因素影响,中俄经贸额未能达到预定目标,但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动力充溢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双方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推动区域安全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仍有很大合作潜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关系的大局和时代潮流,也是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
三、坚持共同打造中欧“四大伙伴关系”
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国家联合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影响。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中欧关系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点方向之一。中欧建交40多年来,建立起60多个对话磋商机制,涵盖了中欧合作的各个领域。
2013年,中欧双方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国家时,第一次访问了欧盟总部。2015年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欧洲议会议长时表示: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始终将欧洲发展视为多极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利益深度交融,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在凝聚双方共识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目前,欧盟的自身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内部矛盾和问题积重难返。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干扰和冲击。尽管如此,中国与欧盟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初心不改,目前正在积极考虑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助力欧洲战略投资基金,并且要进一步拓展与欧洲在高新技术、基础设施、金融等诸多领域的合作。
深化周边关系营造睦邻友好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周边环境最为复杂的大国。近年来,周边外交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
中亚地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地缘战略位置非常独特,是中国倡导并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地区。历史上,这里是多种文明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对冲区,也是古丝绸之路重要货物集散地和人员交流中转地。此外,中亚地区自然资源异常丰富,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当可观。除经济合作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政治关系与反恐合作也十分紧密,与中亚各国的利益纽带日趋坚实,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意识正在加速形成。
东南亚地区十个国家共同组成的东盟,是中国周边地区最有活力的区域合作组织。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多次访问东南亚国家。冷战结束后2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一直发展很好。针对未来十年的发展,中方提出了“2+7合作框架”:即以深化战略互信和聚集经济发展两点共识为基础,推进政治、安全、经贸、金融、互联互通、海上、人文七个领域合作。
近几年,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蒙古、印度、巴基斯坦等邻国进行过影响深远的重要访问。2014年夏季,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提出了中韩两国坚持睦邻友好、坚持互利合作、坚持和平稳定、坚持人文交流四项主张,直接促成中韩两国自贸区的建立。访问蒙古时,习近平主席主张中蒙永做相互信任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与蒙方领导人共同确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互利合作格局。访问印度时,习近平主席与莫迪总理深入交流,共谋两国关系未来,推动复杂而微妙的中印关系向前迈进一大步。2015年访问巴基斯坦时,习近平主席着力于巩固中巴传统友谊,深化双方互利合作,实质性推进“一带一路”标杆工程,强化了两国联手打击恐怖主义、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的决心。
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天然伙伴和政治依托。团结依靠广大发展中国家,过去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如今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要“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立即访问非洲,确立了中国对非工作“真实亲诚”四字方针,即对待非洲朋友要“真”、开展对非合作要“实”、加强中非友好要“亲”、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要“诚”。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对非援助的新举措:一是建立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开展互联互通前期工作;二是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优先用于基础设施;三是通过投融资、援助、合作等方式,鼓励中国企业和机构参与非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这些举措在非洲和国际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2013年夏季,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拉丁美洲。这次访问充分体现了中国新领导人对中拉传统友谊的尊重和对拉美国家的重视。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要与拉美和加勒比各国紧密团结,相互支持,真诚合作,在通往发展繁荣的道路上携手共进。2014年,习近平主席第二次访问拉美,中国与巴西等国签署各类合同与框架协议150余项,涉及金额700多亿美元,涵盖能源和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中拉金融合作正式启动。
2015年,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拉合作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平等的合作原则;第二,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第三,坚持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第四,坚持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拉美国家对此高度赞赏。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了斐济。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踏上南太平洋岛国,意味着中国周边外交已经拓展到遥远的南太地区。习近平主席与南太各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双方要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坚持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坚持为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深受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还将“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将继续“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相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历史形成的友好关系和优良传统,还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引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近年来,国际舞台上孤立主义和保守主义大行其道,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泛滥成灾,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有严重表现。中国一如既往,继续坚持多边主义,重视发挥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组织和机制的作用。丰富多彩的多边外交,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推动建立新型地区合作格局和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引领新一轮全球化并应对国际关系大变革的重要平台。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组织。加强与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合作,是中国开展大国外交、多边外交的首要环节。2014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相继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开启了中国与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扩大合作、深化合作的新局面。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参加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再一次展示了中国政府对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在国内国际,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十国集团(G20)是冷战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共同组成的一个新型多边机制,负有管理全球经济、应对发展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三大职能。中国非常重视这一多边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参与G20活动的力度越来越大。譬如,在G20第八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呼吁世界各国努力塑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在G20第九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建议各方从创新发展模式、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治理三大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中国高度重视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推动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特殊作用。2013年,习近平主席作为中国新任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席APEC会议,尽显大国领袖风采,给国际社会留下深刻印象。2014年,第二十二次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作为东道主全面阐述了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融会贯通的思想,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合理性、现实性有了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识,对中国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也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和体会。这次会议,成了APEC历史上规模最大、成果最为丰硕的一次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发起成立、中国起主导作用,并且总部设在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中国高度重视上合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2013年,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参加上合峰会时,即明确提出,要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主张在上合组织范围内开辟交通物流大通道,商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协定,加强金融领域合作,成立能源俱乐部,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机制。2014年上合组织峰会时,习近平主席又提出四项新的建议,即坚持以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为己任,坚持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目标,坚持以促进民心相通为宗旨,坚持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为动力。
金砖五国是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共同组成的新兴国家合作机制,是当今世界战略格局和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产物。推动金砖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并在国际舞台上相互协调,不仅对五国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对整个国际关系走势,也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2017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厦门主持召开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为金砖国家合作打造未来的“金色十年”,规划了宏伟蓝图和发展目标,金砖合作正在迈向新的高峰。
中国正在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中华民族要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变的崇高意愿和神圣情怀。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是基于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更加紧密这一基本现实,同时也基于中华文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一美好理念。为共同建设一个远离恐惧而普遍安全、远离贫困而共同繁荣、远离封闭而开放包容、山清水秀和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继续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懈努力。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有更大发展和更大作为,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和牵动世界格局重组和国际秩序重建。中国在世界舞台中央发挥更大作用的新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