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桐:深刻把握“7·26”重要讲话的基本要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95 次 更新时间:2017-10-11 21:59

进入专题: 七二六讲话   十九大  

许耀桐 (进入专栏)  


7月26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最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我们可以从“7·26”重要讲话产生的背景和基本要义认识和把握讲话中的一系列关键词及其精神实质。


一、“7·26”重要讲话产生的背景

(一)怎么看待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一系列”、两个“许多”等关键词,为理解这很不平凡的五年理顺了思路。

第一个“一系列”是推出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比如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都是最重大的,涉及全局的。第二个“一系列”,是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方针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五大新发展理念”,现在成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第三个“一系列”是推进了一系列的重大工作。

两个“许多”,第一个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比如说全面深化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开了38次会议,出台了200多个改革文件,推动了几百项的改革措施,很多过去想解决但是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都迎刃而解了。第二个“许多”,就是办成了许多我们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比如说军队和国防的改革。

(二)怎样看待当前的国内外形势。首先,要看到当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主要是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西部方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乡村方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社会方面,硬实力和软实力协调发展中的精神文化方面存在的补短板问题。其次,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如说要推动我们的资金、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等走出去,困难和挑战显然是很多的。还有,当前面临的风险也很多,我们要应对、化解这些风险。

(三)怎样看待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要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我们党还要通过十九大来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所以,十九大最重要的是,制定一个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应该具备三个性质,就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还要解决三个“事关”和五个“什么”的问题,这都是第一次提出来的关键词。三个“事关”是要求,五个“什么”是目的和结果,行动纲领是达到要求和目的的有效手段、途径。


二、“7·26”重要讲话的基本要义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有一个萌发的阶段。1956年我们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这是萌发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第三阶段是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现在的新阶段就是十八大以来继续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了三个“意味着”,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新使命。第一个“意味着”,是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所以,第一个新使命就是要“强起来”。第二个“意味着”,是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要不断开辟发展的新境界。所以,这第二个新使命就是要开辟社会主义的“新境界”。第三个“意味着”,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第三个新使命就是“做贡献”,为人类发展贡献出中国的智慧,提供中国的方案。

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

(二)关于“四个伟大”。在“7·26”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四个伟大”。伟大斗争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要去应对重大的挑战,抵御重大的风险,克服重大的阻力,解决重大的矛盾。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确切地说叫做新的伟大工程。毛泽东在1939年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先提出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现在,党的建设还是“伟大工程”,而且是“新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做到两个“牢牢”、两个“最大”以及四个“更好”。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第一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第二个是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只有坚持初级阶段这个国情和实际,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伟大梦想就是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四个伟大”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可以分开来认识,但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

(三)关于执政基础。在“7·26”讲话中,“人民”是一个高频词。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在于人民,在于民心所向。其实,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也是这样认为,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这就是说,得天下自有它的规律可循,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但是,只有共产党能不忘初心、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说:“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这句话早在2012年他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时就说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的执政理念。2014年1月,在黑海之滨的索契,习近平用质朴的话语,回答俄罗斯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告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也是我们的执政导向。坚持这样的执政导向,最关键的就是要落实到满足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习近平提出,人民有“八个”期盼,集中代表了现在人民的要求。其次,“八个更”,也是对“十三五”规划和任务的一个概括。

(四)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更大”、三个“更加”。两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个“更大”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来抓紧抓好党的建设,三个“更加”是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这些关键词汇,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又取得了最新的进展。

要以“更大的决心”解决党面临的问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仍然在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需要不断克服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的“四大危险”,还要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四个自我”能力。如果没有“更大的决心”,是不可能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要以“更大的勇气”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正是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斗志,掀起“打虎拍蝇”的反腐倡廉斗争,清除多年沉积的腐恶势力。现在,我们仍需要鼓起更大的勇气,以更为强劲的气势继续推进反腐倡廉斗争。

要以“更大的气力”管党治党。管党治党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非下大气力不可。习近平把全面从严治党当作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来对待,而考试是要花大功夫的,习近平阐释道:“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必须认认真真,全力以赴,只能考好,不能考坏。

要“更加科学”地抓党的制度建设。科学治党,就是坚持制度治党、实施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已有54部,包括党章1部、准则1部、条例8部、规则6部、规定21部、办法9部、细则8部,超过现行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的三分之一。党中央要求统筹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到建党100周年即2021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要“更加严密”地抓好党的纪律建设。管党治党要更加严密,需要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今后全党要更加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更加有效”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归根到底要有效果,才能达到管党治党的根本目的。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真抓实干、强调落实。通过落实取得有效的成果,是最终检验全面从严治党是否可行、是否成功的标准。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进入 许耀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七二六讲话   十九大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39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