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升,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科博士研究生
3月5日,朝鲜继今年2月份之后,再次发射4枚导弹,引发国际社会对该地区局势的关注,可以想见,已然因萨德问题而动荡的中韩关系、半岛局势的前景将更为暗淡。2016年9月9日,朝鲜宣布第五次核试验成功后,中国外交部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措辞,直接点名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但至今,朝鲜丝毫没有任何改进的迹象,特别是此次发射的时间非常敏感。第一,2月28日王毅部长与来华的朝鲜外交部官员李吉圣进行了谈话,要求相关方保持克制;第二,这几天正值中国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显而易见,朝鲜问题将对中国今后的外交布局产生严重的威胁。
首先,朝鲜核试验直接为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武器系统提供了机会。韩国要部署萨德系统的消息早在2010年就引起过一阵波澜(起因仍然是朝鲜的挑衅行为,即击沉韩国天安舰事件),当时在中国及韩国国内民众、在野党的反对下,这件事被搁置下来,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上台以来对韩采取的一系列友好措施,使得韩国对于部署萨德系统的考量大大降低。甚至在2013年核试验后,韩国对于萨德的部署仍然是犹豫的。然而朝鲜仍然一意孤行地在2016年初实施了第四次核试验后,萨德系统的部署便被很快确定下来,导致中国东北及沿海地区将被美国所监视的严重后果。另外,日本国内也利用朝核问题,开始讨论部署萨德导弹的事宜,而日本如果决定部署,中国在安全领域的压力可想而知。
其次,朝鲜利用核试验绑架中国外交。今年媒体曝光韩国将部署萨德系统后,舆论普遍开始对韩国采取了偏负面的态度,然而,我们决不能忘记的是就在2015年,韩国总统朴槿惠可以说是顶着美国的压力出席了我国抗战胜利90周年大阅兵。这与习近平主席上台以来对韩开展的友好、务实外交分不开,也是中国为未定东北亚局势做出的实质贡献。民间的感受应该是更强烈的,自2013年以来,韩国在文化、旅游等方面为我国民众的物质、精神生活都增添更多色彩,比如今天爆红的各类综艺很多都是与韩国合作的成果,还有当时“吃炸鸡喝啤酒”的热潮等都历历在目。然而在朝鲜核试验后,对韩外交从政府和民间两方面,都可以说是“被逼无奈”地开始转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降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年底中韩已经开始了就“苏岩礁”问题的谈判,这本来对于中国树立良好的海洋国家形象将是又一个里程碑,然而目前该谈判可能面临破产。同时,美国、韩国、日本重新走向团结一方面绝非中国所愿,另一方面则可能使中国不得不更紧密地“保护”朝鲜。
再者,朝核问题成为中国在国际多边体系中的枷锁。中国出于传统友谊一直对朝鲜进行道义上的援助已经被国际社会所普遍认知,然而这也恰恰造成了中国的压力。在联合国,以美国为首的阵营越发要求中国对朝鲜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而朝鲜核问题的负面影响使得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愈发失去了妥协的余地,更有甚至,朝核问题可能成为对抗中国、换取中国在国际问题中让步的一个砝码。在2016年G20会议前期,日本国内媒体就纷纷报道了关于部分国家用朝鲜问题施压G20的新闻。在海洋方面,我国也面临着东海、南海问题,如果朝核问题进一步发酵,对于我们解决海洋争端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中国外交部此次采取严厉的措辞也是理所当然,但不应当就此点到为止,而应该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回顾国际关系历史,对于核武器问题的解决方面,主要有四条道路。
第一种是阿尔及利亚模式,即将核反应堆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之下,并加入《核不扩散条约》。这就要求各方回到多边体系框架下解决朝核问题,也就是重启六方会谈。
第二种是伊朗模式,即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使其放弃核武器。由于中国一直强调制裁可能危及朝鲜普通群众的生活,制裁的有效性将依赖于中国的决心。
第三种是南非模式,即自动放弃核武器,但这一路径在目前的东北亚地区没有任何实施的可能性。
第四种是印巴模式,即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拥有核武器而形成的“核平衡”。就目前东北亚情形看,就是朝鲜核武器与韩国的萨德系统对冲,但是中国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安全代价。
所以,从历史的经验看,对于中国来说最优的选择就是必须要求朝鲜停止进一步的核试验并回到谈判桌,同时恢复六方会谈,通过多边谈判达到管控以至于销毁朝鲜核武器(韩国保证撤销部署萨德系统)的效果。如果朝鲜仍强行进行核试验且不愿意谈判,那么中国就有必要下决心对朝鲜进行严厉的制裁,一方面将其拉回谈判桌,一方面为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留下余地,虽然韩国决定部署萨德,但只要没有真正实行,就仍然有挽回空间。曾经有专家认为,如果对朝鲜制裁严厉,导致社会动荡将不利于中国东北的稳定,那么问题是,放任朝鲜采取挑衅行为,就能够确保朝鲜社会稳定以及保障我国的安全么?不论如何,不能总是让中国为朝鲜的蛮横“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