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银:中国外交走向主动将重塑周边关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77 次 更新时间:2013-12-29 23:28

进入专题: 中国外交   周边关系  

周方银  

 

2013年,对中国周边外交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有不少具有深远影响的事情发生,同时,它似乎孕育着中国外交的某些方向性变化。

表面上2013年中国周边的很多问题仍在僵持,南海、钓鱼岛、朝核问题,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在短期内也看不到解决的方向和前景。中国的实力虽然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但美国依然处于体系性优势地位,美强中弱的大格局在中短期内并不会明显改变,这一点在军事安全领域有着更明确的表现。

许多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两面下注,或者对中国崛起进行潜在的战略对冲的做法,依然比较普遍地存在,大多数周边国家依然不会采取决定性的行动,制衡或者追随崛起中的中国。

上述这些不变的方面,让中国的周边态势保持了总体上的稳定。但在表面不变的因素外却有许多基础性的因素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美国经历了10月份的政府关门、债务上限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此背景下取消了对东南亚四国的访问,并缺席在文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亚太战略再平衡的关键时期,此类事情的发生,凸显了美国国内政治、经济问题对其外交政策可能存在的强大掣肘。

对这一点更明确的认知,一定程度上促使美国政策进一步内向化,导致其在国际冲突与对抗中的意愿和决心下降。这也表现在美国对叙利亚、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变化上。在这样的背景下,至少在中短期内,美对华政策妥协的一面增大,美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目标可能不是把中国的影响力推回去,而是努力稳住基本盘,保持自己在这一地区影响力的长期存在,使之不发生大的下降。比如说,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美国所采取的态度出乎不少人的意外,背后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如果中国给予美国必要的尊重,中美进行大的战略妥协的空间还可以加大。对美国来说,与中国的关系明显比与日本等国的关系更为重要,而且,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还在继续上升。

与此相应,日本则成为反对中国最坚定的国家,也是中国过去一年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在周边面临的最大的直接挑战。

在与中国对抗的方面,日本与他国不同的地方体现在,它几乎采取了一种公开撕破脸的方式,而不是在战略上始终留有余地的做法,这在周边有分量的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情况。日本的做法,其实是日本对中国崛起高度紧张的一种表现,说明日本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危机感,并在中日关系的紧张中投入了相当大的赌注。

未来一个时期,中日是周边地区博弈的焦点。中日博弈有它自身的复杂性,一方面中日本身存在若干结构性矛盾,有几个交织在一起从而变得更加难解的问题,包括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地区主导权问题、日本政治向右转的问题,等等;另一方面,日本还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美国的代理人与中国在博弈。中日博弈的结果,对于未来的地区秩序以及中、日分别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比之下,南海争端在地区秩序问题上的含义就小了很多。可以说,相关国家把更大的资源和精力投入了钓鱼岛问题,但这个博弈中短期内还分不出结果,博弈的走向依赖于相关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态势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客观上,过去一年,中国在关于钓鱼岛的博弈中主动性增强,被动性减小。当前的态势,有助于让人们逐渐形成一种预期:如果日本把赌注完全压在中国最终会让步这样一种终极可能性上,日本最终可能会错得很厉害。在中日关系态势上中国主动性的增强,有助于推动日本在相关问题上逐渐采取一种务实的立场,但日本立场发生这一方向上的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影响中国周边环境的另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因素,是中国外交本身发生的若干变化。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主动出招的情况显著增多。

过去一年多以来,中国通过采取"以我为主",而不是被动应付的思路,用一系列相互补充、互相配合的政策举措,初步打开了周边外交的新局面,这一成功可能是绝大多数人一年之前想象不到的。

这方面的举措,包括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中亚国家,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进行的颇为密集的访问,以及在这些访问过程中提出的许多颇为宏大的设想。

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方面更为灵活的姿态展示、中国与东盟"2+7合作框架"的提出,等等,一系列令人有些眼花缭乱的政策、措施、行动与倡议的出台,有时让人产生一种前一个行动还没有在心理上被完全消化,后一个动作就接踵而至的感觉,从而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冲击,也让人更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周边外交的新气象。

中国周边地区的力量分布态势,以及相关国家对力量分布态势未来走势的认知和预期,会对相关国家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过去几年,本地区的力量分布一直发生着并非可以忽略不计的量变。而现在,一方面,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中美实力差距在缩小,但美强中弱的大格局并未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很多中国学者过去认为,在美强中弱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实力优势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但事实上,中美关系和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两者虽然具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具有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在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在周边地区依然可以有较大的作为,可以发挥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一点不仅在经济领域成立,在军事安全领域也能成立。周边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中美关系脱钩,并展现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独立性。

从行为策略上,要改变被动应付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中国周边外交的目标和手段不能轻易为他国的行为所动,由他国决定中国的行为节奏,而是更多地坚持自己的战略规划。有时候,即使在不是十分有利的环境下,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出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被动应付为主的局面,让那些挑衅中国的国家更清晰地感到来自中国的战略压力。通过这样的行为方式,建立起更为可信的威慑力,有助于提高相关国家关于中国在核心利益和根本立场上会采取强硬态度的可信性,降低由于误判而引发的风险。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一部分人心目中认为中国存在的所谓的"安全短板"。

通过最近几个月的一些主动行动,中国外交初步建立起了一定的威慑力。这一威慑力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其他国家在一般意义上害怕中国,而是为了使其他国家不敢轻易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与根本立场,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合作的行为会受到中国的鼓励,挑衅中国则会承受惩罚,甚至是代价十分严重的惩罚。

现在的东亚与亚太格局经历着一个在僵持局面中逐渐转型的过程。2013年围绕钓鱼岛、南海、朝核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周边外交显示出应对僵持局面的自信、技巧和能力。

中国连续的内政外交行为,给人们形成一种颇为强烈的印象,就是中国的新领导班子有很强的进取心,他们在很多问题上的决心超出预期,同时,他们有很强的实干精神,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带来周边环境可见的变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2014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何使中国外交后续的行动跟上已经形成的预期,让很多大的思路和重要的提法落到实处,让中国周边外交的新面貌会进一步展现出来。

在过去一年,中国周边外交十分进取,并且已经取得多方面有形和无形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周边外交可以更好地实现进取与克制之间的平衡,形成一种在本地区有作为但很亲切、令人安心的中国外交形象,这也有助于从长期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使周边地区成为中国崛起的积极推动因素。


    进入专题: 中国外交   周边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97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