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林: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几个问题的认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61 次 更新时间:2017-10-19 15:04

进入专题: 第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王昌林  


最近,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全球范围特别是我国有关学者的极大关注。如何认识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是否确切,我国如何应对新的产业革命等,迫切需要关注。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反映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竹重要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转型期。为促使经济复苏,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但新的增长动力究竟在哪里,目前似乎看不清楚。

在此背景下,各种观点和判断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有:一是美国提出的“清洁能源革命”战略。二是欧盟提出并积极推动的低碳经济战略。三是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战略。目前,国内有100多个城市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美国趋势学家里夫金和英国《经济学人》编辑麦基里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设想。前者认为,新能源和互联网的结合将推动形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后者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制造业数字化,标志性产业是3D打印。

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例,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反映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新能源和互联网的融合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大家普遍认为,“工业革命”一词应译为产业革命,第三次产业革命应称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更为准确。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已作地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部署,其范围已基本囊括上述所有方向和领域。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应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发展时序,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是以绿色、低碳、健康为主题

新一轮产业革命主题和特征明显:一是它将引发农业、医疗、工业、能源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安全、健康等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手段。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全球化相互推动,将促进全球性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态势,与信息技术革命交叉进行。因为无论是新能源还是生物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继续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难以像蒸汽机、电力、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等出现那样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样,光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发展将会引发能源工业的变革,但对人们生活不会像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那样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生物技术革命将揭示生命的本质和奥秘,将引发医疗、农业等领域的深刻变革。如果说过去几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话,那么,生物技术革命是对“生命”的变革,将引发生产力的飞跃。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新能源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将为解决近200多年工业化以来日趋紧迫的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提供新的手段。也要看到,生物技术发展就如原子能技术那样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如果管理不善,也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颠覆性的破坏。因此,生物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不是想象的那么大。

从各国科研投资和风险投资的重点看,能源与环境、生物是各国的优先领域。目前,全球风险投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软件、生物技术、互联网、清洁能源等领域,表明信息网络技术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三)真正的产业革命可能在2030年左右到来

首先,信息技术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制造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专家估计,信息技术的发展至少还有10年以上。正如2002年美国《时代》周刊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正处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中期,从开始到完成,它大约将持续75年到80年,到21世纪20年代晚期结束。接着人们将迎来下一个经济时代:生物经济时代”。

其次,新能源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在2020年以后。专家估计,风电的成本2020年为每千瓦时0.4~0.8元,2030年为0.3—0.6元。2020年太阳能发电成本将低于每千瓦时1元。今后10~15年,新能源要大规模取代化石能源、新能源汽车要大规模取代现有汽车是不现实的。国际上有关机构预测普遍认为,到2020年新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为20%左右,到2030年将超过30,2050年超过50%。

第三,生物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估计在2030年以后。近年来,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再生医学等生命科学和技术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现在看来,要破解生命的奥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想象的难度要大。生物技术发展将会带来生物安全、伦理等一列问题,给人类自身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因此,生物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孕育期是新兴产业国际分工格局快速形成的阶段,我国面临“百年一遇”的机遇

首先,从新能源看,近年来我国风电、太阳能等产业快速发展,光伏电池、风电装备产量占全球的1/3以上,同时涌现出金风科技、常州天合等一批高速成长的龙头企业,虽然当前光伏、风电产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阶段性过剩问题,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从长期看,能源转型是必然的趋势,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完全有可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经营大企业。综合判断,新能源领域是我国最有可能实现突破的领域。

其次,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看,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发展以及集成电路、显示技术等产业的换代演进,给我国信息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带来一定机会,特别是在互联网应用等信息技术服务领域面临较大的机遇。但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差距较大,且面临跨国公司知识产权壁垒和技术封锁,要在操作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核心基础领域打破现有垄断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信息产业“缺芯少肺”的局面,实现突破性发展的难度很大。

第三,从生物产业看,我国生物资源、生物科技人力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生物产品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具备发展生物产业的诸多优势。但也要看到,生物产品管制性强,生物产业发展高度依赖创新。目前,我国的产业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科技创新体制等仍不适应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综合判断,我国生物产业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但必须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包括完善生物产品监管体制,流通体制、科技创新体制等。

(五)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发明和产业化以及新兴企业成长壮大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时期。面对当时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浪潮,国家及时作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力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生产制造基地,产值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当前,我国已具备了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的诸多有利条件,如,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拥有紧迫和广阔的巨大需求,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丰富,积累了比较雄厚的财力,资金供给充裕等。但从发展科技生产力的要求看,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科技与经济脱节,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不发达,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没有真正确立等。为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应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要建设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人才队伍,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要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建设“创业型社会”,不断释放我国巨大的创新潜力,营造全社会创新迸发的局面。

    进入专题: 第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502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