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国家层面予以全面展开,是在2001年。时至今日,这项改革已进行了10年,但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14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提出,要继续深入推动这项改革,需要把政府自身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等进行整体考虑和整体推进,特别要有上端改革的配合。否则光靠政府自身改革,很难避免低效率的重复。
这是“政府革自己的命”
东方早报:就你观察,国务院在这个节点召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有何背景?
汪玉凯: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早于1998年在深圳启动,而国家层面是在2001年全面展开。10年来,从国务院层面讲,原来有40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后来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了2000多项,现在已经不足2000项。而从地方来看,现在县级以上的行政审批大厅已经建立了4500多个,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但是,改革到现在,在行政审批方面问题还很严重,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政府施政,所以还得继续改。
东方早报:那么,你认为,现在主要有哪些突出问题呢?
汪玉凯:我认为现在依然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政府审批的面太宽,事项过多,审批时自由裁决权太大,有时候程序不规范、暗箱操作,容易发生权力寻租。二是政府管理的事项过多,审批的门槛高,行政许可改革不够,应该让给市场的没有让。三是政府过多地介入了市场的微观活动,影响了市场发挥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与此同时,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比较严重。
东方早报:这项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问题解决不了,其困难在哪里呢?
汪玉凯:和医疗改革、土地改革不同的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革自己的命”,每减少一项审批就减少了一项权力。这就像一个人右手拿刀砍自己的左胳臂一样,割自己身上的肉是十分痛苦的。
东方早报:这种“革命”应该如何理解?本质是不是还是利益的问题?
汪玉凯:对,一次政府改革,从表面上看是机构的变化和人员的调整,但其背后是权力格局的再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比较普遍的状态下,调整、协调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仅非常困难,而且还会引起部门的抵触。因此,此前的行政审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有些表象的权力让出去了,可能最本质的权力还在手中。
最大突破口:“阳光政务”
东方早报:这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什么要突出投资、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三个领域?
汪玉凯:主要是因为这三个领域问题最为严重。投资领域,现在国内的投资大头还是靠行政审批,很多部委都有自己的专项资金,国家投资往哪投、投在什么领域,都是它们来定。社会事业方面,很多公共设施建设,也需要政府来审批。
东方早报: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你认为有哪些危害?
汪玉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改革的重要方面,越到后面,改革的难度越大,涉及到的利益矛盾更加复杂。在这样背景下,一旦公平正义受到干扰,就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给政府公共治理形成巨大的压力。
东方早报:那么,你认为,应该如何推动这项改革继续深入?
汪玉凯:我认为,在中国现行的体制框架下,政府自身改革的实质性推进,仅仅在行政体制内部进行,估计很难推进。而是要把政府自身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等进行整体考虑和整体的推进,特别要有上端改革的配合。
东方早报:你觉得,从目前看,有突破口吗?
汪玉凯:我觉得最大的突破口就是推行“阳光政务”,让政府的权力公开化透明化。当然,光公开还不够,还要对权力进行梳理,哪些权力不应该由政府来行使,哪些权力要给市场、给社会行使。首先要规范权力,其次再公开权力。通过社会的“倒逼”来推动政府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