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中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八位北大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87 次 更新时间:2009-01-15 14:35

九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八位北大前辈。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最优秀的品质,诠释和塑造着北大人的学术精神。

吴文俊:只要活着就要创新

满头银发,一脸睿智,温暖如午后阳光的笑容浅浅地挂在脸上,看不出这位老人就是荣膺八项科学大奖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吴文俊先生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51年,他谢绝了法国师友的挽留,回到祖国,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1956年与华罗庚、钱学森同台领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57年38岁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获得2000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我不希望中国科学家像一些欧美科学家那样‘早熟早衰’。取得成绩就不见了哪行?只要活着就要创新!科研要不怕失败,成功也不该成为前进的包袱。”——吴文俊

王选: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

方正古朴的粗框眼镜,坚定执着的神情,这位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的学者、一个著名企业的精神领袖始终坚信“一个好的科学家或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

1958 年,王选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留校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1994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根据现实情况,这一标准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算好人’。”——王选

黄昆:我不能位尊无功,俸高无劳

他是一位让学生们“害怕”的老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他的治学品格。

先生让人“害怕”是因为他对学生和对自己一样严格要求。他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的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教授合著的《晶格动力学理论》在国外被奉为物理学“圣经”。黄昆与北大教授王选一同获得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没有什么神奇和惊人的地方。各方面给我荣誉不少,我不能位尊无功,俸高无劳。”——黄昆

刘东生:无一处而不学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没有诗人的浪漫,他却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他热爱的黄土地里。这个被人称为“超级老头”的人,就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老先生。

他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曾任北京大学教授。1964年至今,他致力于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环境演化的研究,开辟了地球科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书丢了可以再买,不在乎有多少书,而在乎为我所用。吃透一本书,熟悉运用基本概念,任何时候都有益处。”——刘东生

叶笃正:我给中国做事

观天上风云变幻,阅人间起伏沧桑。这位很喜欢看金庸武侠小说的科学老人,已然走过了92年的风雨。

叶笃正先生于1940年西南联大毕业。曾在许多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叶先生最自豪的是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在这位将“求实、认真”奉为人生信条的科学家看来,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中国大气物理科学家群体。叶笃正先生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是中国人,我做事,我给中国做事,我给中国老百姓做事,给中国人做事,这是第一个我应该回来。”——叶笃正

吴征镒:我愿意提供肩膀做垫脚石

他是科学家,但有人却把他的科学著作比喻为“诗”;他研究那小而柔弱的植株,可自己却坚定得宛如参天大树,根底扎实,直上科学云天;他92岁高龄之时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却甘愿为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做垫脚的磐石。他就是被人们称为植物学“活词典”的吴征镒先生。

他1940年考入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历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的能力有限,人生不过几十年,诸位还要获得比我们更长的时间,取得更大的成就。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在比我们还要艰难的路上去攀登,我愿意提供肩膀做垫脚石。”——吴征镒

徐光宪:追求个人和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一头银发,一架金丝眼镜,一张略显清瘦的脸庞。老人安安静静地坐着,沉稳得像一座山。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徐先生”。

先生1951年任教于北京大学至今。秉着“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的理念,先生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核燃料化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几十年来,先生不仅培养了博士生和硕士生近百人,还为我国稀土产业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和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小平同志提出‘共同富裕’,其根本目的就是共同幸福。如果你身边的人都不幸福,你一个人也很难幸福。”——徐光宪

王忠诚:千万不能割断与人民的感情

儒雅而略带笑意的面容,镜片后的目光一片慈祥。“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一长串头衔很容易使人产生敬畏感,但先生慈祥、和蔼的面容却让每一个拜见者心生亲切。

王忠诚先生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他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是世界上惟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人,至今仍是神经外科手术史上5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拿起手术刀,只能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而千万不能割断与人民的感情。拿走手术刀,就要带出一批把中国神经外科事业推向高峰的接力人。”——王忠诚

本文责编:baon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428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大青年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