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缺失,人心浇漓,腐败的发生具有社会性。党中央提出“八荣八耻”,对全党全民进行荣辱观教育,其意甚深。最近,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腐败案发,撤职查办,盖因不知耻也。不知耻则无所守,遂使贪欲膨胀,利令智昏,自恃权势熏天,不知天高地厚,一朝覆灭,万人唾弃。陈良宇固然是咎由自取,案发前却也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高调道德的大人物。但所谓他的道德标榜,只是做场政治秀而已,并无力行之必要。每一个贪官,在落马前都有过类似的道德表演节目,落马后几乎都痛哭流涕地检讨自己放松了思想改造。一时传为民间笑谈。这说明,社会道德的建构,必须要具体化,在职业操守上,在生活常理上,在人性价值上体现出来,使人们在利益面前敢于有所不为。
我们不能冀望能够剔除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也无法想象一个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的世界是如何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能够达到的只能是大公有私。所谓大公有私,就是维护社会公共规则,履行社会分工的责任义务,恪守职业本位的道德规范,在此前提下,实现个人合理的利益追求。一个社会的存在,就是一套公共规则的存在。公共规则,职业本位,这是现代社会分工的基本道德要求。如果人人都能恪守自己的职业本位,和谐社会的意义也就尽在其中了。
在社会分工中,政界、商界、学界,各有其道,各有所守。政者,正也;商者,诚也;学者,知也。为官者,是公共资源的监护者,必须有廉洁奉公的操守。官员的贪污腐败,是对公共资源的监守自盗。为商者,是社会财富的提供者,必须有一诺千金的诚信。在信息时代,经商者一旦失去信誉,无异自杀。为学者,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必须有追求知识的真诚。没有对知识的崇敬,没有探求真理的勇气,则无法实现文化的薪火传承。但处在转型时期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垄断性强,官本位色彩重,官、商、学三界的社会定位模糊,职业的道德操守混乱,腐败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存在。
笔者身在学界,在学言学,耳闻目睹学界近些年来风气大变,感触良多。过去一向自命清高的学界,现已成了追逐利禄的市井之地。在鱼龙混杂的学术江湖中,奔走以伪学求仕之徒,炫耀以争名于朝为能,学术泡沫泛滥,学术垃圾成堆。深以为应强调学界操守,建立学人的荣辱观,这对以学术自守的学人,尤其是年轻学人很有必要。
学术,乃天下公器也。学问之道,是探究真理的工作,非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是不能做出来的,需要学人正心诚意,甘于寂寞,潜心研究问题,才能得之一二。但时下在官商两道的夹击之下,能够坐冷板凳的学问人是日渐其少,用尽心机获取学衔的功利人是日见其多。一些在学问上只有三脚猫功夫的人,一旦钻营到官场,就能以专家自居,成为风光无限的媒体英雄。由官场浮夸风气带来学界浮躁风气,使以学谋名,钻营政治之术,用学衔换官衔,成为了一些人获取利禄的终南捷径。而没有学术根基的人,谋了多大官职,就认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跑了多少次会,就以为自己有多少学问。更为可厌的是,这些人会因此自我膨胀,眼空无物,丧失了对学问起码的尊重。笔者就曾见识过这种在知识问题上显示行政权威的学界领导。在一次教授们研究教学的会议上,某领导蛮横地打断大家的讨论,口称:我要动用我的权威。需要说明一下,此人的学衔也是教授。
笔者并不反对学人参政,还乐于看到政界中有更多的学人加入,只是不愿看到学界被一种腐败的官本位气息笼罩着。搞学术和搞政治毕竟事业不同。或许其中一些人在学术上已有小成,但走入政坛以后,他们的问题意识就发生了变化,已不能再以学人的立场进行思考了,不能以曾经做过学术就可以无视学术的权威。更遑论那些本来就是徒有学术头衔、并无真才实学的学术混混了。对学界来讲,假内行、伪学者充任领导,会比真外行、非学者的领导更为可怕。因为这些假内行、伪学者的领导,会以学术领导的面貌出现,用行政权力垄断学术资源,制造一些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的伪问题,用假、大、空、玄的学术泡沫装饰自己,冒充学术权威,误国害民。学界之蠹虫,莫大于此。
当前社会上对学界的诟病很多,谴责教育腐败、学术腐败的愤愤之声不绝于耳。这都是源因于学界的职业本位发生了问题。而学界的学术本位不能确立起来,根由又是官本位习气的作祟。官风兴盛,学风荡然,学界道德下滑,职业操守不立,一些学人荣辱观颠倒,缺了老老实实的学问态度,多了投机取巧的功利之心,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也就会接踵而来了。正事先正人,正人先正心。所谓学人的道德文章,得先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笔者不才,仿中央“八荣八耻”的范式,填充一首学人的“八荣八耻”词,以求学界同仁补正:
以术业专攻为荣,以政治钻营为耻;
以传承知识为荣,以哗众取宠为耻;
以学术权威为荣,以显摆官威为耻;
以真才实学为荣,以沽名钓誉为耻;
以一得之见为荣,以泡沫学术为耻;
以诚实治学为荣,以抄袭剽窃为耻;
以探求真知为荣,以故弄玄虚为耻;
以学理探微为荣,以玩弄谀词为耻。
20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