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对经济持续稳中向好要有坚定信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70 次 更新时间:2017-02-23 10:21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范恒山 (进入专栏)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10年国内经济增长为10.6%,2011年为9.5%;2012年到2016年,则分别为7.9%、7.8%、7.3%、6.9%、6.7%。经济增长还会不会下行、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这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的确,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福祉直接相关,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局面。怎么看待当前和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形势?事实上,当前的经济增长幅度并不低,经济增长的拐点也并不遥远,经济发展的前景仍然光明,要对中国经济发展保持坚定的信心。


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实际上不低

的确,与过去许多年相比,2016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降到较低水平,但深入分析,这个速度实际上并不低,并且还代表着比较好的经济发展质量。其一,这是在国际经济发展低迷的状况下实现的。据IMF的资料,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除了2010年增长指标有些反弹,达到4.37%外,世界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大部分年份没有超过3%,可以说是增长缓慢,复苏乏力。这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统计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最高时达到82.9%,一些年份超过30%和40%,而近几年的贡献率却很低甚至是负增长,当前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是靠扩大内需所取得的,这着实不易。其二,这是在经济增长基数已经较大的水平上取得的。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689,052亿元,按美元计价已超过11万亿,位居世界第二。这个总量比处于第一位的美国(18万亿美元)少约7万亿美元,比处于第三位的日本(4.1万亿美元)多约7万亿美元,比新兴国家中的印度(约2.1万亿美元)、巴西(约1.8万亿美元)、俄罗斯(1.3万亿美元)高出好几倍。与国外相比,我国每年经济的增加值超过了一个中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我们自身相比,现在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前些年增长好几个百分点。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到30%。其三,这是在主动调节速度推进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实现的。过去许多年我们的确实现了很高的增长速度,但是这个高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在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的状况下取得的,可以说为此付出了比较沉重的代价。近几年,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体现着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能转化的基本内涵。按照发展规律和解决突出矛盾与问题的要求,工作重心从着眼于实现高速增长转向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和实行创新驱动上。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着力实施“三去一降一补”,钢铁、煤炭等过去在发展中作为增长支撑的一类产业的过剩产能被抑制和化解,房地产等行业存在的泡沫被挤压。这种状况下所取得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说是相对实在的。其四,这是在一些触及权利和利益关系的改革深入推进的形势下实现的。这些改革包括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建设信用体系;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优化政府治理生态与方式;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等等。其五,从许多方面看,这一增长速度都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我们要看到,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并没有带来一些重大关联问题的负面反弹。去年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全国新增就业人数不降反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改善,社会保持总体安定稳定。我们也要看到,这样一个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同类的新兴发展国家,近两年来,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国家经济增长都处于很低水平,有的还是负增长。印度虽然实现了7.6%的增长,但是其基数很小,不可与中国同日而语。我们还要看到,这样一个增长速度也符合发展规律的要求,总体来看,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随着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不断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也会逐渐出现下行的趋势。


保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基础良好

往前走,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国内外因素的严峻挑战,可谓诸多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隐患交汇,发展的道路很不平坦。但是,我们有一些独具的优势,有不少积极有利的因素,调整转型过程中又创造出许多支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的经济动能不断积聚积累,保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局面基础良好、潜力很大。首先,基于我国国情经济发展具有两个稳定的基础性的支撑条件,或者说有两个基本的支撑面。一是在市场层面,我们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是由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这个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而这种需求就是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从现实看,庞大数量的人口至少在三个方面直接支撑着经济发展:一是均等的需求。城乡、地区间人口无论生产还是消费、个性需求还是公共服务等上,在现实获得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填平补齐这种差异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二是转换的进程。我们正在经历从发展中国家向比较发达的国家的转变,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的大力推进所带来的供给,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三是内外的替代。如果我们自身能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则既能实现国内市场我国产品对国外企业生产产品的替代,也能实现我国消费者出国购买产品转向在国内市场购买产品的替代,而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二是在政府层面,我们具有强有力的行政领导管理和组织能力,这种强大的能力是由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这使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和资源攻克难关、进行应急处置,有利于从整体上推动供给创新、需求扩展,并且有效地排除干扰和掣肘,促进资源要素更大范围的配置和地区间、企业间的合作联动。正是这两个基本方面支撑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局面,也使几十年来所有唱衰中国经济的预言基本上都成为虚言或妄言。除非特殊的非经济因素影响,有这样两个基本的支撑条件,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发展状况。

其次,具体到当前,支撑我国经济稳中求进,有不少积极因素。一是组合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其效应将逐渐释放出来。近几年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国家各部门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涉及面宽广,针对性较强。如出台了推进消费升级的政策措施,促进通用航空、绿色消费、幸福产业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通过优化投资审批程序、创新投融资方式,促进投资稳定增长;深化“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取消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出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铁路、公路、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按期限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加强对改革发展的示范带动,设立一批重要的功能平台;针对东北地区等经济下行较快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等等。这些重大举措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应将逐渐发挥出来。二是在创新基础上的经济转型深入推进,新经济加快发展、新动能加速培育。经济发展新兴能量不断积累并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对传统产业动能的改造提升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部署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举措;积极运用信息网络和智能化新技术,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提升;着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努力改善工业结构、提升制造业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体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发展。三是陆续推出一批重大战略,有效拓展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比较突出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落实“三个一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推进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等等。四是政府服务体制、市场经营环境、社会信用体系的持续改革和优化完善,为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与能量的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行政审批范围大大缩小、审批方式公开透明和信息化运转以及实行清单管理等,推动经营管理体制和营商环境向国际化、便利化、效率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在新形势下进行的政府换届,也将产生新的能量和新的创造;等等。而所有这些都将有利于推动下一步经济更好的发展。

再其次,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指标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体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势头和在一定时期转变上升的迹象。一是工业企业产品价格上升、效益向好、成本下降、杠杆降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连续4个月上涨,去年12月份上涨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加加快,去年前11个月同比增长9.4%,其中11月份增长14.5%;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6元,同比下降0.14元;11月末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二是市场预期稳步改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5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去年12月份为51.4%。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4.5%,保持较快扩张态势,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景气水平较高。三是网购、旅游、文化等热点消费持续较旺。“双11”再次引发网购消费热潮,成交额同比出现较大幅增长;去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预计增长11%,旅游总收入增长14%;全年城市院线观影13.7亿人次,增长8.9%。四是制造业和民间投资有所加快。受市场信心好转、企业盈利改善等带动,去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3.6%和3.1%,分别比前10个月提高0.5个和0.2个百分点。诚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少困难,如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长仍然乏力,消费增速面临种种制约,外贸出口增长困难较多,但支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有利条件还是充分和有力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动经济发展

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稳中求进,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坚持并实践好这一发展思想,能够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关系,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也能够最终促进经济发展速度的稳步提升。

其一,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实现的经济增长必然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的发展总是务实的、具体的和可计量的,直接体现为普通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为每一个普通家庭的收入水平和财产状况,这就从根本上屏障了弄虚作假、好大喜功,阻碍了那些与群众利益无关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建设,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做法。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几、经济增长速度达到多高水平并不重要,而给他们直接带来了什么益处才至关重要。这就保证了所实现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速度。

其二,能够实现人民福祉增进的较低增长不会危及社会稳定和谐。经济增长同人民的福祉相连,每一分增长都是每个人实实在在的利益增长和生活状况的改善,直接体现的是“拿在手中、喜在心上”,这种状况不可能出现社会的动荡;经济增长与人民的福祉相悖,在高楼林立、花团锦簇的环境下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直接利益的减少和缓慢增进,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尤其是近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要人民的利益有实质性增长,不应特别纠结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

其三,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带来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事实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一切发展同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从而能够全面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和创新创业活力。在全民发展动能充分调动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必然是全方位、满负荷的发展,经济增长也必然是扎实的和超水平的增长。总体来说,创造新的增长点、保持经济增长的较高水平,提高长期增长潜力、推动经济发展,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指导和开展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指导和开展工作需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着力解决人民普遍关心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普遍关心的问题直接涉及到人民生活的环境、品质和安全,决定着人们生活是否快乐、健康与幸福。如脏乱差环境的整治、交通拥堵的解决、水土气污染的治理、市场秩序的维护、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与平安社会的建设等都属于这一类问题,应把它们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及时的、有效的加以解决并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密切关心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包括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发展的权利和就业创业的公平机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不分地区、不分人群的全覆盖;保障共享权利,坚持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普通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增进人民的福祉。三是着力提高大众消费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人民群众的消费是最大的市场,也是经济增长的最大源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人民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当前我国来说,除了在“高精尖”产品的提供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外,在普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老百姓出国消费的数额十分惊人,但大部分购买的是日常的生活用品。要把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市场,用质量促进外购回流,用质量推进全面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

来源:紫光阁



进入 范恒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30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