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兵,河北威县人,1956年3月生于广西桂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1987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1992年晋升教授。1999年10月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1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辛亥文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晚清民国史的论文百余篇。近期主要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清代以来的学术、大学与近代中国、近代中日关系史等。
下载爱思想APP,推送实时更新
桑兵
桑兵,河北威县人,1956年3月生于广西桂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1987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1992年晋升教授。1999年10月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1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辛亥文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晚清民国史的论文百余篇。近期主要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清代以来的学术、大学与近代中国、近代中日关系史等。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 《学衡》与“新文化派”的缠斗
- 桑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战领导权
- 新文化运动史的逼真与如实
- 新文化运动与出版物的勃兴
- 和谁?为何?如何?——中国史与世界史对话的预期及现状
- 继续义和团研究的理念与取径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名实源流
- 叫得响与传得久
- 国共抗战的战略异同与政治纠葛
- 思想如何成为历史?
- 如何提升史学论文的文字表现力
- 伯希和与中国近代学术界
-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 攘外必先安内:国民党知日第一人戴季陶的日本观是如何演化的
- 思想如何成为历史?
- 鼓与呼:《论持久战》的舆论攻势
- 《论持久战》的各方反响
- 长编考异法与编年体的演进
-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
- 近代日本留华学生
- 梁启超的东学、西学与新学——评狭间直树《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
- 甲午战后台湾内渡官绅与庚子勤工运动
- 民国学界的老辈(之二)
- 民国学界的老辈(之一)
- 康梁并称的缘起与流变
- 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
- 中国的“民族”与“边疆”问题
- 孙中山研究笔谈
- 辛亥南北议和与国民会议
- “华南”概念的生成演化与区域研究的检讨
- 孙中山研究亟需注意版本问题
- 辛亥康有为的虚君共和论
- 全面抗战前持久战思想的发生与衍化
- 政权鼎革与法统承继
- 历史档案的属性及应用
- 辛亥时期国体政体的意涵与辨析
- 倾听历史:从史料史观之分到史论之合
- 民元孙中山北上与逊清皇室的交往
- “北洋军阀”词语再检讨与民国北京政府
- 陈寅恪的西学
-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 1948 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 “新文化运动”的缘起
- 桑 兵:教学需求与学风转变
- 治史不宜归纳,而要贯通
-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
- 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
-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
-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
- 胡适与国际汉学界
- 中外经济关系演变与中国近代化的定位融合
- 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症结
- 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
- 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
- 回归历史的本位:“北洋史”研究(笔谈)——从北洋军阀史到北京政府时期的民国史
- 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
- 走进新时代:进入民国之共和元年——日记所见亲历者的心路历程
- 科举、学校到学堂与中西学之争
- 清季变政与日本
- 民国学人宋代研究的取向及纠结
- 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 美国汉学的走向
- 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
- 民国学界老辈学人的学术传承
- 近代中外比较研究史管窥——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解析
-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
- 梁启超的东学、西学与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