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宗瀚:1.1万亿不翼而飞 中国存款疑外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08 次 更新时间:2011-10-13 22:09

进入专题: 存款外逃  

史宗瀚  

美国西北大学的史宗瀚(Victor Shih)在其《金融时报》的博客中撰文说,中国家庭及企业客户今年7月总计从银行提取了11,000亿人民币存款,相当于GDP的2.5%。但是到8月,企业仅获得1,880亿的新贷款,家庭客户的存款额也仅回升至260亿人民币,低得不正常。尽管9月的数据尚未出炉,媒体已经预测主要国有银行的存款9月上半月会大幅减少,那么那些存款都去哪里了?在分析和排除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可能性之后,作者认为中国要么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影子银行”,要么是拉开了存款外逃的序幕?

家庭存款转移?

有一种看法认为,家庭存款转移到了财富管理项目上,这些项目又向公司提供资金。原因是家庭客户存款的实际利率过低,他们有较强的动机把存款转移到有较高回报的项目上。

如果真是如此,公司存款应该大幅增加,但这种情况没有发生。例如,8月企业的存款增加了3,710亿人民币,但同时企业贷款总数与此相当,是3,600亿人民币。这意味着财富管理项目提供的资金对增加企业存款的作用几乎是零。

再退一步来说,8月份贷给家庭客户的金额是1,880亿人民币,这些钱没有化为存款。假如这些家庭贷款是用来偿还给公司的话,企业的存款额理应大大增加。可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企业存款增加这一现象。

贸易盈余、注入资金哪里去了?

考虑到中国8月份再次录得贸易盈余1,070亿人民币,而银行体系的资金应该增加1,070亿人民币的时候,这些款项的消失更令人摸不着头脑。

再者,中国人民银行在八月总共兑现了1,630亿人民币,给银行体系注入资金。而银行存款的准备金额并没有上调,一些银行的保证金存款准备金额新规定要在九月才生效。

当然,有人会说那些钱不过是从账面消失,并被纳入到银行中其他资产的黑池而已。这也是说不通的,因为财富管理项目的目的就是支付企业的开支。所以,假如款项最终落入公司的帐户,又或者收款者把款项付给另一家公司,企业的存款额应该有所增加。

国企变身影子银行?

所谓“影子银行”,是指那些有着部份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目前存在多种形式的影子银行,从国企、民间担保机构到个人等,且多有官方背景。

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专栏作家斯蒂芬(Craig Stephen)前不久撰文说,中国的银行系统再度遭遇重大挑战,地方债问题之外,影子银行业的兴起成为一个新的威胁,将直接削弱政府监管经济的能力,并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金融时报》报导说,大陆不少国企正在变身“影子银行”,趁正规银行受制于当局的货币紧缩政策、中小企借贷无门之际放贷资金。

截至8月31日,大陆有关上市公司发布委托贷款的公告一共117份,涉及64家上市公司,放贷年利率最高达24.5%,其中,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有35家,一共发放169.35亿元,同比增长38.2%。相对于存放银行接近零息,这些企业取得丰厚回报。

扬子江船业第二季的纯利便有四分之一来自放贷的利息。而手头现金数百亿美元的中国移动,更成立财务公司,从事放贷业务。

影子银行的贷款规模多大?法国兴业银行(SG)的研究报告中写道,估计有近3万亿元人民币的正式商业贷款已渗漏至地下银行。而野村证券给出的中国影子银行贷款的总额为8.5万亿元。法兴银行强调,在中国多家非银行企业最近的半年报中,这类非主营业务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利润。

存款外逃拉开序幕?

另一个可能性就是这些款项完全离开了中国,因而引致银行存款绝对的减少。

一个最近出现的漏洞是,中国的进口商可以用境内的人民币缴付给境外的供应商。而只要是可以合法地进行经常账户交易的地方,投资者也可以把金钱转移到海外。今年到现在为止,通过香港进行的人民币进口结算交易金额已经超过10,000亿人民币。

假如通过香港进行的进口结算规模够大的话,大量的境内存款便有可能离开中国,当然,即使是这个漏洞也不能说明在最近几个月的存款显著下降的原因。

史宗瀚的博文最后得出结论说,假如大额款项正在转移到影子银行体系,那么一个不受政府控制的金融系统所占的市场份额便会急升。

而假如大额的款项正在流出中国,这可能就是中国大规模而且持久的资金外移的序幕。

中国经济学者也发现,2011年7月出现了11,000亿的贷差。与前几个月份相比,2011年7月份的经济数据有2个现象与以往不同:1.货币供应量M2减少8,000亿,存款余额减少6,600亿。2. 贷款增加4,926亿,因此贷差11,000亿。

传统的存款派生贷款信用货币创造理论只可能产生存差:银行首先以购买货币(基础货币)的方式向社会投放等量的现金,然后持有现金的公众将其作为存款存储进商业银行,则经由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周而复始的贷款转存款、存款生贷款的机制,整个社会就会产生多倍于基础货币的货币供给量,因此存款永远大于贷款。7月贷差在经济理论上无法解释。

    进入专题: 存款外逃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14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