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懿宸 包婕:ESG不是伪概念,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80 次 更新时间:2024-05-25 09:51

进入专题: ESG  

施懿宸   包婕  

 

当前,ESG议题已成为全球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主体关注的焦点。随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全球的关注度持续上升,ESG理念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成熟,其重要性也在中国逐步被市场所认识和接受。然而,国际层面ESG的发展也在近来出现诸多矛盾点。一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气候披露新规,旨在推动企业更加透明地披露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和影响,另一方面,“反ESG”浪潮也在近两年涌动,部分资管巨头退出气候投资联盟,美国可持续基金反向流出。这些国际动态无疑对中国的ESG发展也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ESG发展的矛盾点,探讨ESG在中国的实践路径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反ESG浪潮的缘起和发展

ESG理念本身是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的,它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旨在从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度,对相关主体的发展提出具体路径要求,从而创造长期价值,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这些目标是全人类的共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旨在推进人类共同福祉的ESG,为何会被贴上“政治化”的标签,甚至遭受误解和非议?这背后的根源在于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供应危机。

纵观ESG投资理念的发展历史,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于2006年开始建立并致力于帮助投资者了解ESG因素对于投资的影响,并支持其各签署机构将这些因素纳入其投资决策当中。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球范围内已有5372家机构或组织签署了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其中包含740家资产持有或管理机构,主动参与到ESG投资市场之中。与此同时,聚焦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议题,全球各国纷纷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或ESG相关政策,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向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人类发展长远危机。在此背景下,ESG投资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是在2020年到2021年底,彼时清洁能源相关股票大涨,投资者看好ESG的投资前景纷纷入场。据晨星公司(Morningstar)统计,2021年全球共有6490亿美元注入了专注于ESG投资的基金。

而自2022年俄乌冲突开始后,全球能源供应短缺,火电、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股票随之大涨。相较于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投资成本高、见效慢,股票收益达不到投资者的预期回报,资本市场对ESG的概念逐渐“祛魅”,ESG投资热开始消退。与此同时,“反ESG”的影子在美国右翼人士之间初现端倪,这种质疑声音在政治化因素和媒体舆论的导向下逐渐向大众蔓延,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部分市场主体和民众对ESG的看法。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3月,美国已有超过30个州提出了反ESG法案,正在执行以及尚未批准的限制ESG法案总数超过100项。2024年3月6日,美国境内由共和党执政的10个州联合向巡回上诉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的气候披露新规超出委员会法律权限,并涉嫌违反宪法规定。全球ESG基金也在近两年大规模缩水,据彭博社报道,2023年有20多只ESG基金被关闭;据晨星公司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可持续基金小幅反弹,吸引了近9亿美元的净新资金,与2023年第四季度的净流出8800万美元相比有所改善,然而美国可持续基金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季度流出,净流出额达到88亿美元。此外,摩根大通、道富环球投资管理公司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均于今年退出气候投资联盟“Climate Action 100+”,黑石(blackrock)也将其会员资格转移至国际实体。

二、“反ESG”浪潮不可持续

从美国“反ESG”的州来看,大多是以石油、烟草、钢铁等传统产业为经济主导,这些产业往往不符合ESG理念。一旦实施ESG政策标准,这些产业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转型压力。在这一背景下,这些州“反ESG”的声音日渐高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维度。然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代表了全球范围内对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共同追求。虽然ESG理念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行业和个人产生一定影响,但这并不能否定该理念的价值。至于美国一些州“反ESG”的做法,更多是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出发的考量。这些州可能认为ESG理念和策略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不符,因此选择限制或禁止其在当地的应用。然而,这种做法忽视了ESG理念对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价值。

对于当下ESG资金的退潮,虽然投资者因为短期内收益的波动对ESG产生了一些质疑,但这种状态并不会长期持续。俄乌冲突终将结束,油价也将回归合理区间,届时质疑声将自然消失。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提出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2022年底的3倍,表明未来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全球能源革命的进程不可逆,ESG的大方向也是不可逆的。

在可持续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短期的经济波动和市场压力。这些挑战往往伴随着利益的重新分配,有时甚至会导致政治化的争议。然而,要解决这些冲突,关键在于让市场力量发挥主导作用,而非依赖政治干预。从长远来看,化石能源的有限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而清洁能源的发展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市场参与将决定“反ESG”不会成为长期现象。如果大多数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市场表现将反映这一点,例如企业将减少自身碳排放、消费者将更多选择绿色低碳产品。

ESG作为一套系统性的框架和方法,能够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尽管在搭建ESG体系之初可能面临成本和挑战,但长期来看,不仅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更是与人类社会持续进步与发展的方向相一致。ESG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应当基于市场机制形成共识,激励引导更多投资者、企业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只有当更多参与者认同这一理念,市场才能发挥有效作用,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至于ESG投资是否能够产生超额收益,这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同样,投资者是否选择购买ESG产品,也是由市场因素所决定。因此,我们应采取鼓励的态度,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积极融入ESG理念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而ESG投资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这将成为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趋势。

三、中国的ESG发展呈现整合包容之势

ESG所推崇的理念与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高度契合,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到“共同富裕”、“双碳”目标,ESG都无疑与我国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进程紧密相连。

2018年视为ESG在中国发展的元年,标志事件是2018年6月1日,A股被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因为所有纳入MSCI指数的上市公司需接受ESG评级,A股上市公司由此开启了接受MSCI ESG评级的道路。根据ESG相关投资策略,一家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也成为投资者评估企业的环境社会贡献,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更高的ESG评级成为上市公司稳健经营、规范治理的价值体现,也被认为是一家企业能够带来长期、优异、稳定的经济回报的参照。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企业开始重视ESG,并开始单独发布ESG报告。

随着ESG理念在中国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对ESG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监管组织和自律组织的咨询档中都反映出市场对于ESG信息的强烈需求。信息披露是ESG工作的“基础设施”,只有信息披露的完善,后期相关的指数排名、评级、投资活动以及金融产品开发等事项才能陆续展开。到了2022年,国家监管层面开始强调ESG整合概念,并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国内ESG体系的建设。

2022年3月,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明确提出要“抓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工作,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释放出积极推进企业ESG体系建设的明确信号。同年5月,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其中提出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要求央企进一步完善ESG工作机制,提升ESG绩效,在资本市场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2023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建议与参考。2024年4月,深交所、上交所和北交所同时正式出台《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首次系统性形成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对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进行规范。该《指引》吸纳了ISSB发布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框架,将可持续风险和机遇对披露主体财务状况、现金流、资产负债等的影响纳入其中,高度体现了可持续信息与财务影响挂钩的趋势性。同时,在具体ESG议题中,又体现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具有中国可持续发展特色的内容。

整体来看,中国在发展ESG的时候更加注重包容性,在接轨国际通用ESG标准的同时,也整合了中国特色的ESG指标。通过构建国际与中国兼容的ESG指标体系,中国将能够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ESG能够创造长期价值

ESG理念与其方法框架的建设跟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实际上不论从监管还是市场层面来看ESG理念都在全球逐步主流化发展。从ESG标准、评级、报告、投资产品及信披监管要求等各个方面来看,各国监管和市场对ESG的重视程度都在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参与ESG建设,将其作为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ESG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套特定的标准,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ESG价值评估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的财务报表难以向管理层和投资者传达的公司声誉、品牌价值、战略规划、产品安全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内在价值;通过ESG将填补市场评判标准的局限性,全面评估企业信用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助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现在的投资者在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时,不再仅关注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如何,而要考虑其能否可持续发展、是否有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这就需要综合评估企业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代表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基础。可是这种经济价值是否能够持续,就要看企业是否具备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因此也要具备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企业要想创造长期价值,就需要跟社会的脉动保持一致。

从监管视角出发,我们要想发展ESG、发展可持续金融,先要把标准拿出来。我们在拿ESG要求企业的时候,如果没有标准,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就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企业“漂绿”行为。因此标准是首要的,有了标准之后才能去要求企业做信息披露,通过信息披露获得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交给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级机构,把数据转化为一个评级,最后提供给投资人或金融机构,作为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的参考信息,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ID(Data-Information-Decision)。对此,监管部门率先需要解决ESG发展中的漂绿问题,对金融产品、消费产品是否符合ESG,是否引导购买,这是政府能决定的。市场是否购买是由市场价格均衡来决定,而政府能解决的就是漂绿的问题。

 

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施懿宸;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联合主任 包婕

    进入专题: ESG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74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