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有一支歌曲很流行:“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歌词其实是改编的,从哪改编来的?从《诗经·秦风》的《蒹葭》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首诗,怀疑跟牛郎织女有关。这不吓人吗?是的,连我自己也觉得出奇。不过,是不是说我某天做梦想到了这说法,或者哪天脑子忽然异动蹦出这个想法,不是。这样说,有些根据。是推测,但也有些材料证据。首先,诗篇是不是写了一片水泽?是。水之湄、涘有芦苇,说这片水不应太小,澡堂子式的一片水长不了这么多芦苇。另外,水中还有一个“坻”或曰“沚”,就是水中高地。这是要点,请记住。一大片水,包围着一个小高地。那,这是在写什么?这一大片水,诗言“溯游从之”、“溯洄从之”,就是顺流从之、逆流从之,就是转着圈从之;诗又言“宛在水中央”,顺着也找不着,逆着遇不到,这只有一个情形,就是水是圆形的或说是大体圆形的,中间有一个岛屿似的高地,周围是一片水。
联系历史,联系周代礼乐的建设,这片水和岛,就应该是西周时期的一个礼乐建筑,名为“辟雍”。什么叫辟雍呢?西周的是看不到了,到北京的国子监去看一看,那里还有辟雍,是明清时的,是有意延续西周古老礼乐建筑的,其结构即周围是水,中间一个建筑。当年清朝皇帝就曾坐在中间的亭子一样的建筑里讲学。像亭子的建筑很壮观,那点水,可就太惨了。整个建筑很不自 然。
一般而言,地理的变化远不如一个王朝兴衰的人世变化速度快。西周的大片水域围绕的辟雍建制,在哪里?据专家研究考证,就在今天西安市西与咸阳市交界的地带。这里,古代有大片的湿地沼泽,方圆40华里。今天没有水了。不过这里的一条河流今天也是有的,它发源于终南山,名叫沣河,古代称丰,大致南北向流,下游北偏东流入渭河。古代大片的湿地沼泽,水源就来自丰。
春秋时期西周辟雍遗址还有,到了西汉,这一大片沼泽就是上林苑所在,湿地沼泽则称昆明池。当年汉武帝想征西南夷,要用水军,就开始开挖昆明池,结果把周代镐京及镐京以西(两者很近)的辟雍遗迹毁掉了。不过,大片水域还在,而且汉代还在这片水中的高地上修亭台殿阁,如建豫章宫。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者为了寻找西周镐京遗址,到沣河中游西周故地做实地踏查,有一个与《蒹葭》诗篇相关的发现:在汉代昆明池靠北端,推测也就是西周辟雍水域所在的地方,发现了一座石头雕刻的男人像。石像原来树立在哪里?就在西周辟雍水域围的一个小岛上,这个岛的面积颇大,上面有一个四十余户人家的村落。
那么,这个石像是谁呢?很幸运,文献有记载,他就是牛郎。汉代班固和张衡作《二京赋》《两都赋》,都曾写到他,前者说:“左牵牛而右织女。”后者谓:“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这就是说,牵牛像的左手方向还有织女像。按照这一线索,人们在昆明池水域之外,在牵牛像所在小岛的西南方向的一个村庄,居然发现了另一座女性石像,即织女的石像。真是巧得很!两座石像,正好是一左一右,隔水遥遥相望!
读者诸君!这就是笔者说《蒹葭》歌唱,可能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蛛丝马迹。
一首好诗,与一个美丽的传说先相连,无论如何都没有把诗篇美好境界讲砸了锅吧?而且,这样一讲,《蒹葭》又与后来《古诗十九说》的一篇有了亲戚关系。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些文人做的古诗,后人合编在一起,称其为“古诗十九首”。其中有一首诗就以牛郎织女为题:“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大意是什么呢?闪亮的牵牛星与皎洁的织女星隔天河相望。织女伸出素手,札札然侍弄着织布机,可是“终日不成章”,“章”,就是完整的一幅布,总也织不成。因为她心里想着人。可望不可即,眼泪像雨一样流。天河的水清又浅,但人世就这么麻烦,就这么一汪子水,又清又浅,却永远地隔着他们两个。于是他们只好在“盈盈一水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脉脉不得语”,连个知心话也说不成。故事还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突出有情人被隔绝的无奈。诗篇充满了同情。
这个题材,到现代诗人郭沫若写《天上的街市》,寓意就大不同了,他要让他们团圆:“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星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以街上的灯与天上的星相比,很不错。最后他就想象,现在牛郎、织女不像过去那么痛苦了,诗人指着天上的流星说,那该是俩人打着灯笼在走,互相来往吧!有情人不成婚姻的悲剧命运意味没有了,多出的是有情者的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