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先:中国新丝路≠新殖民主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34 次 更新时间:2014-11-07 17:55

进入专题: 新丝绸之路   新殖民主义  

李绍先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先提出的,同年10月3日在印尼国会演讲时再度提及。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加强相关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我们称之为“五通”。

 

“一带一路”是全局性的大战略

初步估算,其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63%。加之“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将吸引更多的国家和经济体,“磁吸效应”巨大。

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符合中国国内经济平衡发展、平衡对外开放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南沿海率先崛起,西部和西南部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十多年前我们国家中央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通过未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落实,可以撬动西部和西南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东部和西部的产业合理转移。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很大的成分是向东开放。现在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国将明显加大向西和向南的对外开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放,产生的复合效应必然更大。

应当一提的是,伴随前二、三十年的向东开放,中国东南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得以受益,亚洲东部出现了很多新兴经济体,我相信,未来伴随着中国的向西、向南开放,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亚洲西部甚至更远的地方,也会有一大批国家深受其益。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欢迎搭中国发展的便车”。

此外,“一带一路”也是在中国领导人新的外交战略思想指导下提出的,这一新的外交战略思想的表现之一就是强调世界的包容和多样性,以及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把包容称为一种美德,对多样性则更加重视,他承诺中国将会全面开放,同时强调“同其他国家互利合作”的理念,“一带一路”正是人类多样性的展示,特别是在不同的民族、种族和宗教领域。

命运共同体就是整合不同人的不同梦想作为共同追求,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习主席说:“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又提“新殖民主义”?

中国商品已经畅销全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顺差、逆差,以及贸易结构问题,不免引起某些人的担心。但我的一个沙特朋友曾颇为得意地向我展示,自己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穿戴的都是中国商品;即使美国人也在享受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也是受益者。

还有些人担心“一带一路”建成后,会不会只是方便中国“掠夺”资源,甚至以“新殖民主义”攻击中国。“一带一路”沿途确实有不少重要的资源国家,比如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海湾地区。但应该积极看待中国对资源的需求。资源大卖家也需要稳定、可靠的大买主,美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在减弱,而快速发展的中国正符合卖家的需要。

在投资方面,中国也能与其他国家实现密切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步骤,中国的投资不会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成为“经济控制”的前奏。“一带一路”要实现互联互通的目标,沿途国家将从大量基建中受益。中国本身也需要投资,例如能源结构不合理,要降低煤炭的占比,未来清洁能源的市场非常之大,“一带一路”沿途也有些资金充裕的国家,中国欢迎他们前来投资。

“一带一路”上有些国家内部不稳定,有些国家之间有比较深的矛盾,这也成为某些外部人士不看好的原因。但我认为,中国的对外合作一直非常注重平衡,尊重相关国家的核心利益,不会帮助某国挖另一国的“墙角”。虽然中东地区等是“高危地区”“是非之地”,但“一带一路”是命运共同体,我们在建设时一定会协调各方利益,“五通”中首要的就是政策沟通。至于部分国家由于战乱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加入,“一带一路”也可以绕过这些国家,不会影响整体建设。

总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作了更加明确的标注,表明中国的崛起不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前提,而是将通过和平、包容、共赢的方式实现共同发展。

 

本文摘编自“丝路之友”对话会上李绍先教授的发言。

来源:观察者网

    进入专题: 新丝绸之路   新殖民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97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