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现在最危险的情况是我们不知道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地方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是多少。我之所以害怕,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们跟地方政府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地方政府有没有还债的意愿,有没有还债的能力,我表示怀疑
2013网易经济学家夏季论坛7月31日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谈到中国金融危机未来出现的可能性。余永定称,地方政府债务、中国企业债务、影子银行、国际收支结构存在问题,跨境资本流动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债务危机。
而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债,到底是多少首先我们不知道,这是很糟糕的事情,这些人得了病没有我们不知道,各项指标是多少,我们也不知道,特别希望统计部门对这个事情加以高度关注,给我们提供数字,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就不重复了。我认为现在最危险的情况是我们不知道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地方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是多少。我之所以害怕,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的感觉,我们跟地方政府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地方政府有没有还债的意愿,有没有还债的能力,我表示怀疑。
以下是文字实录:
大家现在在谈中国会不会出现金融动荡,金融危机?我们也知道,在90年代,大多数金融危机都是债务危机,现在我们对中国是否会发生债务危机也确实应该高度关注。过去有一个经济学家观察上有些问题,他过于关注某一种特定的债务,可能忘掉了整个经济的债务,实际上一个国家整个债务对GDP的比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各个部门的债务对GDP的比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债是非常重要的,外债也是非常重要的,债务危机的爆发没准就从一个什么环节出来了。过去在2007年的时候大家都谈全球不平衡会造成国际收支危机,美国会面临着资本流入突然停止所导致的债务危机。但实际上发生的不是这样的危机,是什么呢?是次贷危机。所以过去这20多年来债务危机的发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我们应该注意债务的各个环节,各个链条,不能对任何一个方面掉以轻心。
在最近这些年来,许多经济学家都对可能导致债务危机的临界点做了研究,我刚才我没有时间仔细讲,大致来说,债务危机可以看居民部门会不会发生债务危机,企业部门会不会发生债务危机,公共部门、金融部门会不会发生债务危机,所有这些都应该分别考虑。这里是一些数字,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当然这不是一致的看法,有不同意见,。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非金融部门,就是公司,公司债务对GDP的比不应该超过90%,居民部门债务对GDP的比应该超过85%,公共部门债务对GDP的比85%,金融部门债务对GDP的比没有什么一致结论。总之,大家前一段一直在研究会发生债务危机的临界点,但是看来很难判断什么是临界点,而且债务危机的爆发往往是非线性的,债务危机的来临具有突发性,所以央行搞金融的人应该实时警惕。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哪些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中国企业债务、影子银行、国际收支结构存在问题,跨境资本流动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债务危机,当然这只是些可能性。中国目前的债务总体情况,这都是官方数字,公共债务,含地方,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总新的数字是21万亿,居民债务是2万亿,公司债务的判断非常不一样,有人说是60万亿,有人说57万亿,有人说更小,我们把比较大的债务数字加在一起除以GDP的比是160%。这个比例应该是比较高的,但是应该看到,中国的债务形势依然是可控的,中国债务对GDP的比显著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美国2008年为369%,日本更不要说了,目前仅国债一项就超过了GDP的23%,这是第一,跟那些国家相比,中国的债务应该引起我们警觉,但并没有到达跟其他国家相比那么严重的地步。第二,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中国有两万亿美元的净资产。第三,中国还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具体数字我不知道,相信李先生知道的非常清楚,我这里只是引用一个数字,一百万亿。
跟日本相比,日本2012年9月末,企业债务是252%,居民债务是77.4%,政府债务是231.4%,大大高于中国。中国这些债务里面比较显著的是中国的企业债,当然企业债的统计也是没有什么特别权威的根据,根据大多数投行一般的看法,认为中国的企业债,社科院的研究是110%左右,有些地方研究的是150%,160%,甚至更高,这是投行的一些看法,中国的债务超过了100%,在120%以下,在全球名列前茅,其他的债务情况相比来讲是比较好的,这一项是比较危险的,比较高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中国的储蓄是别的国家不能相比的,也很难简单的说,由于我们企业的债务很高,一定会出现债务危机。
我认为最危险的,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债,到底是多少首先我们不知道,这是很糟糕的事情,这些人得了病没有我们不知道,各项指标是多少,我们也不知道,特别希望统计部门对这个事情加以高度关注,给我们提供数字,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就不重复了。我认为现在最危险的情况是我们不知道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地方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是多少。我之所以害怕,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的感觉,我们跟地方政府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地方政府有没有还债的意愿,有没有还债的能力,我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