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中国货币市场、震撼国际商品和证券市场的中国银行业钱荒“风潮”究竟意味着什么?放在新兴市场发展转折的背景上考察,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
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是新世纪以来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的突出现象,但绝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雨露均沾的“黄金十年”已告终结,剧烈分化的时期正在到来。因为即使在过去10年经济较高增长期间,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仍然存在严重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首先源于其近10年来的经济增长仍然高度依赖于初级产品部门,是2002年以来的这一轮初级产品“超级周期”推动了它们的经济增长。
与制造业驱动的经济增长相比,初级产品行业驱动的增长具有一系列无法克服的弱点:经济波动性强、加剧收入分配失衡和两极分化、资产泡沫严重、加剧社会矛盾等。而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影响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更低的贸易壁垒帮助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源打开了更多市场,更加自由化的资本流动为开发资源提供了更多必要投资;另一方面,它们的制造业要么在萌芽之中就被资本抛弃,要么在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的基础上遭遇“非工业化”倒退。
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近十年的经济增长普遍高度依赖于资本流入和信贷膨胀,某些热门新兴市场此前几年的成就也给它们埋下了经济逆转、倒退的风险。因为它们吸引了更多的热钱内流,资产泡沫更大,而政府、企业盲目投资扩张的冲动更强,留下的债务等窟窿也更大,通货膨胀压力也更强。
尤其不可忽视的是,经历了跨越式经济增长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存在社会矛盾上升的软肋,经济转折很有可能引起其社会矛盾急剧激化乃至爆发。届时,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相结合,将使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过去十年新兴市场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长业绩相当显赫,但经济增长未必等于社会矛盾缓解消除。假如与经济增长伴生的是分配不公、腐败等问题,这种经济增长反而会加剧社会矛盾,政府被利益集团挟持绑架,致使经济增长未能惠及全民,这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高发病。
由于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存在上述严重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未来10年到20年间,新兴市场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高增长期将走向结束,转而进入经济与社会震荡高风险期。
在未来10年到20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分化中,中国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远远好于其他金砖国家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单纯的经济冲击不可能倾覆中国。同时,国内民族构成和文化传统一致性较高等因素也赋予中国较高的社会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中国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
冷静审视人民银行的调控武库就会明白,我国金融市场并不存在真正的“钱荒”——流动性短缺,这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决策层和人民银行有意为之,意在挤压虚拟经济部门的泡沫,消解金融风险。而在新兴市场发展转折必将对中国构成重大冲击的背景下,采取这样的措施主动挤泡沫,又何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