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世祥:“中国模式”论的外国陷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44 次 更新时间:2013-04-28 23:03

进入专题: 中国模式  

莫世祥  

骂杀与捧杀,原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 1934 年写的一篇杂文的题目。该文警醒世人:

过分吹捧,其实和恶毒咒骂一样,都具有致人败亡的“杀人”功效。只不过,世人对于赤裸裸的骂杀,容易引起警觉和反弹;对于乐滋滋的捧杀,却难免虚骄自傲,不知危险将至。据说,捧杀的典故源自东汉应劭的《风俗通》:“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赞马快者,竟能刺激骑手喜极策马狂奔,终致人倒马毙,如此捧杀,着实比骂杀更为奏效。

当今的中国与世界,同样回荡骂杀与捧杀的噪音。西方政坛一再响起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类的骂杀,已经引起中国人的反感和反驳。不过,来自外国尤其是西方的捧杀,则还未引起全体中国人的足够警觉。西方部分人士热心倡导与着力鼓吹的“中国模式”论,其实就是捧杀中国的一把软刀子。

西方学者吹捧中国将会取代美国世界主导地位的预言,将盛赞“中国模式”的外国言论推向辉煌灿烂的顶点。然而,面对宣称“中国模式”将会取代西方模式、中国将在国际上恢复古代朝贡体系的极端吹捧,有心人不难醒悟,西方这类极端吹捧,其实正是“中国威胁”论出台的前奏铺垫。当“中国统治世界”的预言震撼国际社会的时候,“中国模式”的外国捧杀绩效,已经昭然若揭。

就宏观经济而言,“中国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下的外向型经济。在“中国模式”形成、发展和定型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充分利用中国招商引资促使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通过对华转移本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实体经济运作,以及要求中国履行相应的“大国责任”的外交施压,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政治利益。发达国家从中渔利的行径,可以称作“中国模式”的外国消费。

2009 年,英国学者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终结,全球新秩序的诞生》预言: 到 2027 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将超过英国,2050年的时候将达到美国的两倍。这就意味着到那时中国就真正的统治世界了。这种对中国模式极度的吹捧,可以说外国学者在这方面是提出了相当多的方案。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了较为严峻的事实,即西方国家在利用中国模式进行消费。这种消费首先表现为:

中国发展从宏观经济的路径来看,可以说是利用劳动力密集型的比较优势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这条道路使中国最终成了“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就意味着西方把大量低端的、污染性强的制造业转到了中国,而他们从中国拿走了绝大部分的GDP 利润,将污染留在了中国;另一种表现就是西方国家极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的效果就是他们可以转移国内危机产生的民众不满,然后它还可以使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缩水。

除了在经济上对中国模式消费,西方国家还希望中国能出手援助处于欧债危机的欧洲国家。同时,他们将对中国模式的赞美推到一个极端以后,实际上是将“中国模式论”和“中国威胁论”衔接起来。《当中国统治世界》这本书甚至预言中国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中国很可能在未来恢复传统的中国古代朝贡体系,这种言论实际上已经和“中国威胁论”密切结合,将中国“威胁”展示于西方国家面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贬抑“中国模式”的西方论调当中,已经出现将“中国模式”等同于“中国威胁”的主旋律。“中国崩溃论”的首倡者章家敦和美国及西方战略界的一些人士,就径直将“中国模式”称作是对美国意识形态的威胁。“首先,他们认为,中国模式处于美国模式的绝对对立面,与西方世界所看重的价值观、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具有不可调和的根本性冲突。其次,他们认为,中国政府正有意识地将软、硬实力相结合与西方世界进行抗衡,特别是对外出口中国模式已成为中国崛起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他们认为,中国模式的流行势将损害美国的重大战略利益,最终有可能颠覆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这种观点可以称作“中国模式威胁”论。它将西方对华的捧杀与骂杀紧密联结在一起。至此,“中国模式”的外国消费暴露出西方对华策略从经济牟利到政治施压的真相。

虽然西方舆论对“中国模式”及“北京共识”的赞美乃至溢美,至今仍然颇受中国媒体的欢迎、赞同和转载,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始终对来自西方的“中国模式”论保持警醒的态度。

中国官方的警醒态度主要表现为:尽管西方部分人士热衷赞颂“中国模式”将取代“华盛顿共识”,将促使中国取代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但是,中国领导人始终强调和平崛起中的中国仍然属于发展中的国家,无意将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别国,中国永远不会称霸。2011年 3 月 14 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特地向中外记者公开说明: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可是“中国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中,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发展是一种模式。”

中国学术界的警醒态度主要表现为: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中国学者发表赞颂“中国模式”的大量论著,可是中国学术界对于到底有无“中国模式”、“中国模式”能否持续发展等关键问题,迄今仍然存在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双方意见截然对立,并未达成任何共识。这意味至今仍有相当多的中国学者对这些问题抱持否定、质疑的反对态度,并未因为“中国模式”论风行中外而陶然自乐,也没有被西方舆论开涮、消费、捧杀而浑然无知。

综上所述,由西方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鼓吹的“中国模式”论,与其同时散播的“中国威胁”论一样,分别具有捧杀和骂杀的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模式威胁”论便天衣无缝地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国模式”日渐显露的内在弊端和不良后果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开涮、消费和捧杀,正在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醒觉:中国长期驾驭的外向型经济的骏马已经人疲马乏,倘若听信吹捧者的赞美、溢美之词而继续狂奔,东汉应劭在《风俗通》讲述的寓言就会重演。只有改革与改变“中国模式”,才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政治增进民主、社会实现和谐的必由之路。

    进入专题: 中国模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46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