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浩:政务微博给力须做好七道思考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59 次 更新时间:2013-04-14 20:00

进入专题: 政务微博  

陈培浩  

2011年以来,中国微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微博用户量暴增。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到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已达到2.498亿,成为世界微博用户第一大国。以各级政府机构、官员为主体注册的政务微博,也已从个别尝试发展为遍地开花,成为政府了解民情、沟通民意、服务民生、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全新尝试。运用好政务微博,不仅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公众的参政门槛,还能改善政府管理方式,增进政民互信,既是政府顺应潮流、服务于民的创新之举,也可以视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

政务微博蓬勃发展,但在微博热推、媒体热报、公众热议的热闹背后,还存在着建设热、运用冷,发布热、听取冷,娱乐热、务实冷,群落热、制度冷等问题。随着微博服务功能的完善和社会介入程度的深入,前所未见并无法准确预知的风险会越来越频繁地显现出来。如何从微问政完美过渡到微施政,不断推进虚拟社会的管理创新,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微博治理之道,成为中国政务微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一、想做什么——明确政务微博使用目的

与政务微博遍地开花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前政务微博群体中八成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各级政府机构、官员开通政务微博的初衷各不相同,发布信息者有之,宣传形象者有之,应对舆情者有之,受行政命令强制而为者有之,但更多数量的政务微博似乎只为应景,开通不久即沦为空壳微博——既没有发布自己原创的内容,也没有回复网友反映的问题,只是敷衍了事地转发一些无关痛痒的新闻信息后便如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如此这般,在不解民难、反增民怨的负增长中匆匆走完从应景微博到空壳微博再到短命微博的必然宿命。政务微博热的虚假繁荣,使传统官僚行政盲目与跟风、浮躁与妄动的弊病暴露无遗。解决政务微博问政之困,首要任务是创新工作理念,形成统一清晰的目标指向,从而引领政务微博不断科学发展。

二、能做什么——准确认识政务微博功能

政务微博使政府机构和广大领导干部由被动的网络问政走向主动的网络执政,它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公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政务微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布政策事项,释疑解惑的宣传工具;沟通社情民意,交友谈心的互动平台;掌握社会动态,测向控局的舆情中心;满足公众诉求,排忧解难的办公网络;应对公共危机,辟谣取信的公关武器;处置突发事件,维稳保安的应急体系。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政务微博有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微博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毕竟不能完全代替更加系统、更富逻辑性、信息量更大的传统媒体。成熟把握政务微博的功能,至少应该做到理性而不盲从、准确而不夸大。

三、该做什么——厘清政务微博公私界限

政务微博尤其是官员微博公私不分,缺乏对应有职能和公共事件的处理经验。政务微博代表的是法定权威与公共权力,具有天然的官方色彩。从其价值指归看,政务微博是为了将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引入一个平等开放的公共空间,让公共管理回归其公共性的精神实质。从其标的指向看,政务微博所解决的问题应该具有公共性、普遍性的问题,对于公众所提出问题的解决也应该通过政策、制度、政府机构完成。但在现实中,相当数量的政务微博发布了过多的私人化内容,导致公共性匮乏。更有甚者,自说自话甚至参与口水战,从而给政务微博的官方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在使用微博时,要准确把握好公私界限,彰显其价值观和公权职能,要顾及社会常识、政治伦理底线,最大限度地凸显公共性和强化公共价值。

四、如何来做——建立政务微博长效发展机制

政务微博在迅速扩张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乱象,如名称不规范、组织建设不规范、运营机制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到位、配套服务缺失等,这些问题使政务微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大打折扣。加强政务微博管理制度建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政务微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主要包括政务微博开通的审核登记、信息发布审核流程、公众提问反馈应答流程、使用指南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防止政务微博的短期作秀行为,促进政务微博的长效发展。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统一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统一互动信息处理、统一信息结果反馈,实现政务微博科学化、规范化运作。在政务微博密集涌现的情势下,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不仅是机遇,而且更多的是挑战。政务微博毕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只有建立政务微博长效发展机制,才能促进其走向良性运行的轨道。

五、由谁来做——加强政务微博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效益的发挥,都离不开人这一至关重要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政务微博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当下的传播语境中,政务微博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它不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和社交平台,更体现为一种政府的媒介素养和执政素养。政务微博茁壮成长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政务微博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维护人员尚未真正掌握微博的传播规律,甚至有不少政务微博是由兼职人员来进行操作管理。因此,要想让政务微博真正发挥作用,就应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梯队,明确划分职责范围,对相关人员进行传播学基础知识培训,总结政务微博的成功案例,用系统的理论知识来扫除实践中的盲区。当前,一场关于说话的革命正在进行,微博等新媒体已经被列入中央党校的培训课程,在部分地区微博已经成了各级官员的必修课。专业的人才队伍,为做好政务微博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做得如何——建立政务微博绩效评估机制

由于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政务微博缺乏向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可靠的公共服务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推力,这同样也不利于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并由此产生了许多空壳微博。对政务微博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管理,使其更好地促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成为必然。促进政务微博自身建设,同时又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在优化政府管理、改善政府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政务微博绩效评估体系设计思路的逻辑起点。政务微博评估指标体系既要涵盖政务微博的使用效果,又要充分考量社会公众的评价。为了保证客观公正,可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政务微博的活跃度、引导力、传播力、亲和力进行评估。唯有探索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长效的评估机制与模式,方能引领政务微博正确发展,促进政务微博建设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七、做得出彩——善治方能使政务微博更给力

善治的深刻意蕴在于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合作的过程。政务微博无疑为善治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所有的参与者都基于自身的理性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被引入一个平等开放的公共空间,公共管理开始回归其公共性的精神实质。政务微博必然无法涵盖公共事务治理的全部内容,但是政府与社会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信仰方面的转变将为公共事务治理提供理想化的典范。政务微博的成长过程可以看作是政府维护甚至重建社会公共关系的努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务微博不仅仅是一个公共信息发布平台或者社会情绪宣泄渠道,而且是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善治的一个缩影——在一个便捷高效的交互平台上,精英与大众良性互动,整合公共权力与社会资源,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需求。

可以预见,未来富于创新性且可操作性强的政务微博必将大有作为。其一,提高透明度,可以通过改善信息管理确保行政管理的效率,使其作为现代化的推动力。其二,政府流程变得明确清晰,公民有更好的机会根据越来越准确而原始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三,改善公正性,预防滥用职权,对日常的腐败现象构成威慑力。其四,透明度和问责力度的提高以及随后的公开性文化的形成能够建立起政群互信,使决策更具持续性和稳定性。其五,促进有限政府的实现,节约法律资源。

作为一个与公众交流的渠道,政府部门和广大官员要做好对政务微博有效信息的筛选,更要真正投入精力去经营和维护,这样政务微博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政务微博风生水起,但要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力量、中国魅力的政务微博矩阵,依然任重而道远。

    进入专题: 政务微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298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领导科学》2013年2月下,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