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国家民族人民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人类现代发展进程的三个核心范畴
党的十八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的光芒,这是因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是贯串十八报告的一条红线,这条红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
报告提出:必须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90万亿,折合美元14万亿,即达到当时的上中等国家的水平,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走到世界前列。
报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而且要建成伟大的现代文明国家,实现全民族文化、科技和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将国家发展、文明复兴统合到人民利益这个根本之上,即国家强大和文明复兴的唯一目标,就是服务于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福祉。
国家、民族和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观察人类发展史、特别是人类现代发展进程的三个核心范畴,并以此区别于从抽象的人、个人或“中产阶级”出发的一切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我们只要对照一下党的十八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18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与奥巴马的胜选感言,这种区别就将看得极其清楚。
十八大期间,各国媒体云集北京,许多媒体也深入北大进行采访,在与这些媒体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对我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感触是:“国家、民族和人民”――这种表述非常有冲击力,令他们感到耳目一新,这是因为他们总是听空谈人性的煽情演说,甚至已经听得麻木了,美国的大选可能会抓住击毙拉登、乃至莱文斯基案这种花边新闻入手,奥巴马和罗姆尼总是空谈人类和抽象的个人,将一切归结为抽象的人和个人自由,却置美国长期的发展目标于不顾、置具体的民生疾苦于不顾,结果便是选完了也就完了,即他们不可能像我们的十八报告这样,集合全党全社会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福祉制定这样一个长远的、稳健的、充分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方针。而我们的报告是从实践和人民中来,同时强调必须回到实践和人民中去,绝不仅是说一说、讲一讲,而是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落实,必须保证目标最终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八大报告体现了从人民和实践中来、到人民和实践中去的中国决策方式,而这就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
为什么把科学发展观称为“新的发展观”
十八大报告强调“求真务实”,这表现为在报告开篇第一部分,就提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六大不足,而六大不足中,就包括软弱涣散、理想信念动摇和宗旨意识淡漠,以及社会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的问题。也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所以,就有人认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发生了动摇,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发生了动摇,十八大之前,国外存在着各种猜测乃至谣言,说到底其实也就是这个原因。
宋代政治家叶适曾说:“倘举国皆疑,则不可为天下”,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坚定明确的方向、思想和信念,这不仅办不成大事,而且必然会导致软弱涣散,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各种怀疑论: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报告科学准确地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特别是将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提升到“完成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我们“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样的理论高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团结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基础,而这一科学论断,在关键时刻回应了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为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中国人民的大团结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所谓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始终坚持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动摇,所谓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为了实现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无止境、改革创新无止境,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改革、破除阻碍中国发展、中华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一切东西,无论它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洋教条还是土教条,是时髦时兴的还是孔老夫子留下来的。在革命时代,毛泽东同志曾说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今天,为了实现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我们也必须把改革进行到底。
科学发展、五位一体的发展观,就是这种创新勇气的体现。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所代表的发展道路遭到了各种批判乃至唾弃,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自己同样也遭遇着各种各样的严重挑战与危机,正是在回应这些严峻危机的过程中,方才使我们不断认识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动力不足、内需不振等问题,这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因此,并不是通过经济手段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市场扩张造成的资本收益过高、劳动收益过低、城乡差距扩大、社会分配不公、就业不足的问题,也并不是通过进一步推行市场化就可以得以解决的,而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应对各种严峻挑战与危机中,重塑了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把政治制度、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与经济建设一体化的高度。
我们为什么把科学发展观称为“新的发展观”呢?因为科学发展观之“新”,就新在它是在面对危机和战胜危机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方略,而这一点,恰恰就是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精髓所在,因为马克思的学说,就是在直面资本主义危机和探索克服危机的方略中形成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讲理论自觉呢?这是因为,西方至今没有找到克服危机的办法,或者说,他们即使是在学术、理论层面找到了一些线索,但却由于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和生态模式方面阻力根深蒂固,因而在实践中无法有效推行,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探索,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自豪而不自满。之所以说我们这里也还存在着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比较差一点的现象,这就是说我们还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19世纪以来发展思路的束缚,还没有从我们自己克服危机和实践中,形成和产生理论的自觉,因此,在一些领域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也就不深刻,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两个跨越――即跨越僵化的计划经济和唯市场论的发展方式,便还缺乏自觉,不了解中国在转变、世界在转变这个大势,不明白在大转变的过程中,早转则主动,晚转则被动,不转变发展方式,便是死路一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贯的,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将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紧密结合起来,而这里的结合点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是我们观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发展,是人类现代转变的根本动力,国家形态的发展进程,体现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清晰脉络。因此,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现代社会的发展,看作从神权、皇权和王权国家,向着主权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转变的进程,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深刻揭示与概括,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实际的科学真理。
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历史证明:一切离开了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学说、理论和设计,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和基本国情,都不能回应中国人民最迫切的要求,都不能为中国人民所接受、拥护,也都不能获得人民的认同,因而也都是妄想和空想,德国哲学家海因里希?冯?特赖奇克(1834-1896)曾经指出:“国家最重要的财富,亦即它的终极目的,就是力量。任何人如果不能充分认识这个真理,就不应插手政治。国家就其目标而言并不是一种物理力量,而是为了维护和促进更高利益的力量。力量要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就必须服务于人类的最大福祉”。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离开国家的强大与发展,离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根本,离开了人民国家为人民这个根本,一切空谈抽象的人和个人的学说和理论,都会被历史和人民抛弃。
党的十八报告之所以要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强调要对这条道路、这个理论、这个制度始终坚持、倍加珍惜,首先就是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条道路、这个理论和这个制度,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使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
艰苦奋斗是贯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条红线
民族是指一个道德的、文化的、教育的和文明的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就是文明,也只有民族的发展――即文明的发展,才能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因此,所谓文化自觉,就是指对于文明的担当,而对文明的担当,也就是指对民族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要求,而这里的关键就在“扎实”二字,因为文化建设、理论、思想和道德建设不能讲虚,但实际上却最容易讲虚。而所谓“扎实”的关键,便是把文化建设落在基层,落在最广大的基层劳动者身上。基层劳动者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支柱和载体,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真正楷模,对于这一点,要充分认识,对于劳动人民主体性这一点,要绝不动摇,只有把最美乡村教师、把一线工人、农民和广大正直的、钱学森式的知识分子树立为全社会的楷模,只有将杨善洲、焦裕禄树立为干部的楷模,才能树立起劳动光荣、腐败可耻的社会风尚。只有将基层劳动者的文化产品、文化创造产业化,而不是将公共文化资源资本化,这才是扎实发展我国文化的正路。
应该承认: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媒体、包括我们的学术界,的确存在比较严重的脱离群众、脱离基层的倾向,文化空谈、文化资本化一度成为时尚,一些文化人以精英自况,他们热衷于批评社会、嘲笑基层普通劳动者,但缺乏自我批评,忘记了我是谁、为了谁和依靠谁这个安身立命的根本――对此,广大人民群众是反感的、是有意见的,是“不感冒”的,因此,走基层、转作风和改文风,这不仅仅是新闻界的事,而是整个文化界的事,所谓文化改革的实质就在这里,文化创新的动力也在这里,当前,人民群众对于腐败问题深恶痛绝,而反对腐败,关键就是树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把权和钱作为宣传对象,从制度上说,就是真正加强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在各级人大、党代会代表中的比例,以使权和钱不能绑架我们的人民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12次代表大会报告,将艰苦奋斗和群众路线,作为长期工作的指南,与爱国、民主、求实和创新一起提倡,这是针对现实情况而产生的一次新的思想飞跃。因为艰苦奋斗是贯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条红线,而所谓文明自觉,在今天就是指必须永远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就是忘记了历史,也就等于丧失了未来。而我们之所以一度忽视了这一点,就是因为我们与救亡图存的红楼钟声、与联合大学的战火辗转发生了隔膜,进入繁花似锦的北大校园,一些人似乎也与中国基层的现实产生了隔膜,随着知识分子生活状况的不断改善,我们对普通老百姓的民生诉求缺乏感同身受,必须看到:今天的我们,缺乏老一代知识分子国破家亡的痛感,缺乏我们的老师辈与工农相结合,与他们在田间车间共同劳动创造,包括由电子管厂搞成北大方正那种国际企业的艰苦创业的实感,大家的确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有了一点了解,但却对广大农民工、普通劳动者民生的艰辛难以体会,于是西风吹得游人醉,错把他乡当故乡,长此以往,有些人便会有堕落成晋惠帝那种“何不食肉糜”的糊涂虫的危险。
北大人是有信念的,十几亿人的国家是要讲一点精神的,如果我们北方人也不讲精神,如果我们北大也忘记了“同学们大家起来,肩负起天下的兴亡,今天我们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复兴的巨浪”――如果忘记了这样的责任担当,北大就不再是北大,如果忘记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北大就不再是北大,因为北京大学的历史,就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缩影,北大的党代表朱善璐同志在十八期间曾经感慨万千地说: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北大的历史,想起了北大人胸怀世界,不畏风吹雨打,不怕流血牺牲,成为创立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想起了青年毛泽东在北大为追求真理而发愤读书,身无半亩而胸怀天下的形象,―――对此,我认为每一个北大人都应感同身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世间一切幸福都需要劳动来创造”,这说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根本。列宁曾经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所说的国家,就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因此,国家就是民主,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就无所谓民主。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巴黎公社最伟大的一个创举,就是把政治工作、管理工作当作了劳动,而不是一种特权,政治工作、管理工作,与一般社会生产劳动之间不应该有刻意的贵贱之分,同样的,知识工作、科技工作也是社会生产劳动的一部分,而不是一项特权,当年,小平同志指出“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曾经多么欢欣鼓舞,而今天有些人刻意把自己与劳动人民区别开,自况为精英的时候,这正是值得深刻反思的现象。中华民族有尊师重教的伟大传统,但是,我们只有尊重普通劳动者,才能对得起他们的那份尊重,而那种把劳动人民视为愚昧、落后和改造的对象的论调,则忘记了、或者背叛了小平同志的教诲: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了当前经济工作的奋斗目标,以我国现有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这个目标实事求是,完全可以实现,当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的严峻性,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就包括如何克服投资效率不高、消费疲软、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等“中等收入陷阱”,而克服发展道路的难局,这就把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提高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正像离开不断扩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在各级人大中的比例,即离开了人民民主制度的创新,我们就找不到反对腐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真正途径一样,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也并不仅仅是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就可以解决的,如果我们的学者只对项目和经费有感情,只对媒体的曝光率有热情,而对于普通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如果我们的学生只喜欢夸夸其谈,而厌恶动手走路调查研究,如果我们忘记了知识分子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任何特权阶层,那么,北大就不再是北大,如果我们树立的榜样仅仅是财阀和学阀,乃至电视明星,而不是献身于边疆、基层、厂矿和乡村的知识劳动者,北大也就不再是北大。
如果是那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真正丧失不竭的动力。
北大是祖国发展的发动机,是民族复兴的知识和思想库,人民养育了北大,北大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和正在作出应有的贡献,北大人被称为天之骄子,这个天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作为普通共产党员,我深深地感到,北大这个党的发源地之所以是“常维新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紧紧抓住国家、民族和人民这个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根本,以此不断地改造我们的学风、党风、文风和工作作风,只要抓住这个根本,我们就能保持优良学风,改正不良作风和学风,就一定能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红楼灯火在,夙夜为公心。2013年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应该扎实努力工作,去迎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