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趋势”是指基础因素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而导致了与原先不同的走向
缉思从“趋势”入手,解析了未来全球政治变化的大局。他的方法论和结论(政策选择)我都十分赞同,下面提几条补充意见。
所谓“趋势”是指基础因素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而导致了与原先不同的走向。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变化和走向可以是长期的、历史性的,如社会进步、环境和资源的约束等;也可以表现为一段历史时期主流观念的摆动(swing),如现代社会中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主要思潮及其制度安排和政策主张的消涨,具体讲它反映在民主制度中的制衡与效率,价值观中的自由与秩序、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市场机制中的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等。
前者是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对传统的扬弃中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
后者则是互动与制衡的关系,它是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反映了社会观念、利益的多元化,它们有对抗的一面,也有相融的一面。
同时,张力也是避免极端和纠错的平衡机制。当我们讨论未来趋势时,应引入张力的思维方式,因为它是历史变迁的常态,也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回到缉思概括和疏理的未来十年世界政治趋势,我以为其中有些重大的变化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张力,即不同观念、利益和力量之间平衡点的移动和重新定位。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三对张力,即:全球化受挫(透支)与民族主义兴起;人权的意义得到更充分的认同,并由此重新定义了主权的正当性;现代民主制度和普世价值成为全球的主流但遭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各种意识形态和后现代思潮的挑战。
我们可以说,全球化、人权、民主制度和普世价值反映了社会进步和人类的未来,但我们不能说这些观念和制度是完善的、理想的,也不能说民族主义、民族国家利益和各种多元的思潮没有存在的合理性。
至少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三对关系会保持张力并构成世界政治走向的主要脉络。
缉思讲的另一类问题,如人口、资源、气候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约束,也是工业化产生的代价。
这些问题具有外部性,不能运用市场机制来解决,也不能由单独的国家来承担,而需要全球分担责任、协调行动。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即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相应的全球治理机制。
除了上述问题外,全球公共产品还应包括: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公平正义的秩序、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应对人类面对的挑战,包括:核扩散、恐怖主义威胁、局部战争、人道主义危机、贸易保护、贫穷、环境和气候恶化、粮食和能源保障、教育、疾病和自然灾害防治、资源合理利用等。
全球治理机制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主要大国,如美国、中国、欧盟应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因为这不仅是它们的责任也是它们的利益。来源: 《财经》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