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妮:人民币国际化目前面临哪些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35 次 更新时间:2011-09-22 11:35

进入专题: 人民币国际化  

朱妮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1.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出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征程,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随着政策的放开和试点范围的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逐步增长。2009年结算额仅为35.8亿元;2010年攀升至5063.4亿元,为2009年的141倍;今年上半年,达到9575.7亿元,超过2010年全年的业务量。

二是以个案方式开展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试点。在人民币跨境投资方面,新疆地区于2010年10月率先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ODI)试点。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方面,今年6月底,央行发布《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详细给出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业务个案试点的指引。人民币跨境融资方面,央行表示,稳步推进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结算是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三是与贸易伙伴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至目前,我国已先后与12个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互换总规模达到8412亿元人民币。此外,英格兰银行正考虑与我国央行进行货币互换。今年6月,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订新双边本币结算协定,将双边本币结算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并扩大了地域范围。

四是人民币回流渠道不断拓宽。除了贸易回流和人民币FDI试点以外,2010年8月,央行下发《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打开了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大门,人民币回流渠道得以进一步拓宽。截至今年5月下旬,已有20家境外机构获批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五是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自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开展以来,香港人民币业务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期。今年8月,中央政府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此次推出的多项新政成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2.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中国经济仍不相匹配。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总的来看,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的经济地位仍不相匹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低。

一是从国际支付活动中使用的货币占比来看,在与我国相关的支付活动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非人民币,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元。2011年6月,在与中国相关的支付活动中,非人民币占到98%,美元占比接近80%。

二是从货币国际支付占比与一国贸易额占比来看,2011年6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占0.24%,中国的贸易额在全球贸易中占11.4%,前者大大低于后者。

三是从外汇交易占比与经济总量占比间的相对比重来看,2011年6月,人民币外汇交易量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比约为0.9%,2010年中国GDP的全球占比约为9.5%,由此得到中国外汇交易占比与经济总量占比间的相对比重仅为9.4%。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和障碍

1.跨境贸易人民币进出口结算“失衡”。

目前,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现了很强的“单边性”。在2010年5063亿元结算量中,人民币进口付款比例大约为85%-90%。今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金额合计6675亿元,其中实收与实付比为1:3.67。人民币资金持续净流出。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现失衡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制度因素。今年8月23日之前,我国对出口类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一直施行试点制度,试点企业数量偏少制约了出口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规模。

二是内地和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分割所形成的套利、套汇空间,成为进口商办理人民币进口结算业务的主要动机之一。主要体现在两大业务上。

其一是海外代付。所谓海外代付,是指境内银行根据进口商资质状况,指示其境外机构直接向进口商的海外客户支付(代付)货款。由于离岸、在岸市场人民币资金价格差异较大,通过海外代付,境内进口商实现了更低成本的融资;而对于境内银行而言,由于信贷规模总体偏紧,通过代付形式发放的贸易融资不占用信贷额度,因此银行办理海外代付业务的热情也比较高。

其二是人民币信用证融资:境内进口企业在银行开出人民币信用证,期限以三个月或者一年的居多,香港关联企业用该信用证或其他形式的银行担保信用向境外银行申请低息美元贴现,用DF(有本金交割远期)锁定汇率,到期后用人民币兑换美元归还贷款。在信用证融资中,企业获得的好处是比境内更低的美元贴现成本、人民币汇率升值收益以及DF的理财收益,如果对远期信用证进行质押的话,还可以取得部分存款收益。

三是境外人民币供应与清算因素。目前除了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人民币业务较为成熟的地区人民币供应相对充足以外,其他地区人民币资金稀缺。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数量依然太小的现状,限制了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同样,人民币代理行网络与清算渠道尚未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境人民币出口结算的发展。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带来两方面不利影响:

一是少量的出口企业减少了人民币升值(对应的是别国货币尤其是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汇率风险,但大量的进口企业由于输出人民币而失去了本币升值获利的机会。简而言之,更多的人民币升值的益处被输出到了国外,为外国出口商所享有。

二是加重了外汇储备规模的积累。目前这种进出口结算货币的不对称性(即美元出口收汇形势基本未变和美元进口付汇减少)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的使用减少,消化外汇储备的渠道收窄,加重了外汇储备总量的积累。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对于跨境人民币进出口结算失衡还应辩证地看待。

首先,目前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数量太小已经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的一大障碍。人民币进口结算可以带动贸易项下的人民币流出,实现人民币海外积累,增加人民币境外存量。如果在国际化初期就过早地追求进出口结算上人民币收付平衡,最终可能只会导致国际化道路越走越窄。

其次,人民币进口结算大于出口的局面的确造成部分外汇储备“该付而未付”,“该用而未用”,从而引起外汇储备使用减少。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引起了外汇储备的“积累”。但这并不值得过度担心,因为这种由净进口人民币支付导致的外汇储备“积累”与外汇收支净结汇导致的外汇储备净增加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没有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后者则通过央行货币的被动投放扩大了社会基础货币总量,使货币政策有效性削弱。

总体来看,短期内人民币的净进口支付会使国内部分企业丧失升值获利机会,我国的外汇储备积累也将持续一个时期;但中长期来看,随着境外人民币持有数量的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将逐渐向平衡发展,并最终对我国经济金融带来良好的影响。

2.结算“失衡”反映现阶段国际化障碍。

跨境人民币结算失衡反映了国际化初期遇到的一个现实障碍——人民币国际化尚不具备扎实的微观基础。

其一,由于人民币境外投资渠道狭窄,即使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人民币的投资和回流途径也非常有限,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的主要动因是人民币升值套利,人民币升值预期又容易引发投机热潮,这种对货币的短期投机热潮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国际化。

其二,在目前已实现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绝大部分也是企业出于套利和套汇动因所进行的,人民币并没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方便快捷的计价结算货币。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本报告系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

    进入专题: 人民币国际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450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