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这是我在1972年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安国县委刘振宗书记的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两封信。信的开篇和结尾,同普通信件雷同,不过就是多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自我介绍和敬语(及提出给我一个县做试点)而已(两封信掐头去尾附后)。
当时我还是个20刚出头的“愣头青”,被部队“清理”出到河北中部的一个村庄终日劳作已一年多了。我当时的身份“尴尬”,既是中共正式党员、退伍军人,又是父亲戴着“国民党中统特务”、“资产阶级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帽子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当时我学历初中“专科”而已(因教改,物理、化学、外语等很多课被先后砍掉)。信发出一段时间后,公社秘书马泽良(河北农大毕业,后任市教育局长)找我谈,说县委刘书记有批示,要“查背景”,为保护我,他就把信和批示销毁了。第二年,我就背着行李卷,拎着两个纸箱子当“盲流”闯“关东”了。
1978年,在东北一个偏僻林场的我曾把信寄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很快得到了他们的回复(后附)。1980年代末,一位作家写以我为主人公的报告文学“起飞于丹顶鹤的故乡”,把此事又翻出来写入几笔,此后,此事就告一段落。直到今天,网络又给我提供了平台,这才有了“丑媳妇见公婆” 的机会。
虽然此信观点今天看起来稚嫩肤浅,漏洞百出,错误叠生,近乎痴人说梦。但在那个全中国只有一个人有思想,其余大部分国人都在用“屁股”想问题的时代,我还能是我自己(虽然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这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也是略感欣慰的一笔。
一、第一封:
1. 在上层建筑领域的无产阶级大革命的推动下,在党的“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战线整个形势喜人又逼人,一个新的更大的工农业生产高潮正在蓬勃兴起。
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基本上是沿苏联的做法,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呢。
3. 工人和农民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这三大差别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是剥削制度造成的。在苏联,修正主义特权阶层的产生,资本主义的复辟,历史的大倒退,不能不说十月革命后,没有很好的采取消除三大差别的根本措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三大差别是产生修正主义的土壤、温床,是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存在的一个基础。
4. 毛主席曾经说过:“如果说法国的资产阶级国民议会室里至今还有保皇党的代表人物的话,那么在地球上全部剥削制度彻底消灭之后多少年内,很可能还会有蒋介石王朝的代表人物在各地活动。”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横竖是要存在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的,我们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同时,是否能在经济战线大刀阔斧的进行一场根除三大差别的大革命呢?
5. 这场经济体制方面的革命过程是否是这样的:
(1).农村人民公社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大办(中小型)工业,特别是轧花、榨油、米面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都让农村公社去搞(布局当然要适当)。
(2).除却冶金、燃料、化工、机械等重工业系统的不能分割的大工业,其余轻工系统的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可否逐渐的移到农村去。新筹建的是否能建到农村去。都在国家统一计划下,由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这些原企业、事业单位的城市工人,都随本单位到农村去。
(3).国家全力倾注于重工业。
(4).在农业机械化运动中,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农业大机械的使用,以彻底把农业从双手中解放出来,使我国农业赶上、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如果这样,现阶段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否要产生一些变化,这个基础是否要更扩大些?(耕作是否要大队或公社统一计划)原生产队一级核算是否要成为三级核算?
(5).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强度减小,农村中条件具备的地方,是否能建立起依人定量的公共食堂?
(6).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以利国计民生。是否在对人民说服教育的基础上颁布略带强制性的法令,或者卫生部门下更大的力量。
(7).这可否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按不同地区实际情况,长期规划,逐步实行。
6.经过这番改革,原人民公社发展成为这样的:
人民公社是一种大型的工农业劳动组合,工农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直接发生联系。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密切结合在一起,这样使三大差别不断减小,以至最后消灭。
人民公社有其经营管理的中小型工厂,在国家经济部门(县以上)的统一计划下生产。其利润除上缴国家一部分外,其余用作扩大再生产,和对农业的投资。工厂人员小部分吃国家的饭,由国家调配,如一部分行政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大部分公社内调配,吃公社的饭。
公社的农业是现代化的,长期的兴修水利,改良土壤,良种密植,创造了稳产高产的良好条件。农民使用着各种农业机械(包括大型农业机械),公社的土地统一种植,分片管理,贯彻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工(包括副)、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农民的衣食住行将全部由集体得到保障。
公社普及七年制或九年制义务教育。
公社的福利事业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大大发展。
6.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的理论,党的十次路线斗争及长期革命斗争的宝贵经验,使全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及政治鉴别洞察力,增至今天这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上层建筑领域内所进行的无产阶级大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我们的党更加团结,我们的专政空前巩固,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我们的人民充满朝气,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将永远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的、中小型的、不间断的世界战争的进行,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革命历史潮流的发展,制止、延迟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我想,在国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后,认真看书学习。深入批修整风,狠抓路线教育及其他各项政治运动的长期进行,在若干年内,是否可取代、推迟有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种急风暴雨式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那么,我们是否能下大力量(有如1958年那样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运动),在经济建设战线打一场彻底翻身仗。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至多不超过2000年),使我国在各方面走到世界各国的前面,成为最富有、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第二封:
工业是父亲,农业是母亲,应该组成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就叫作人民公社。那么全国就可以有两万余个这样的工农一体的大家庭。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工业大生产(重工业,工业基地)将是国家工业中的中坚,是祖父,是爷爷。
这样做有十大好处:
1.工农一体化,必求领导一元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2.现时来说,有利于加强工农联盟。
3.有利于减小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4.有利于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教育,使其按社会主义原则,达到高度的组织化。
5.有利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合理。
6.有利于综合利用,避免公害。
7.有利于备战备荒。
8.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给农业以巨大的技术力量,促进农业机械化,进而促进国家工业化。
9.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必须坚持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不断革命。但决不可以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共产主义离我们遥远又遥远,远不可至。 我们切身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会稳步实现的,并不是什么“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革命将会更成效,但决不是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10.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在“左”右两个方面,不但对政治思想领域,而且对经济建设领域很有干扰。现在蓬勃开展的批修整风运动,使全国人民的注意力集中到对其流毒的清除上,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三大觉悟。在此基础上,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可使全国人民以极大的兴趣于经济战线上,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这样,我们可以稳步的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继续革命,进一步肃清林彪反党集团的余毒,以便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收到一张一弛的效果。
三.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复信:
宋胜利同志:
来信谈到你于1972年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信的内容摘要,我们认为,其中有些意见现在证明是比较正确的,有些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歧视、排斥、迫害你的借口。你说,你竟因此而背上“黑锅”,这是难以理解的。不过,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什么怪事都可能发生。我们相信,现在大概不会再这样了吧。至少,你自己精神上也可以解脱了。你过去关心国家大事,敢于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很好的,这个精神今后更应坚持和发扬。
此致
敬礼!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办公室(章)
1978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