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出台禁令,严厉禁止买官卖官。无疑,这是好事,说明作为管理干部的中央部门,终于开始正视这个当前吏治腐败的关键问题了。当年,晋武帝司马炎问司隶校尉刘毅,他可比汉朝哪个皇帝。刘毅回答说,桓帝和灵帝(东汉末年两个著名的昏君)。晋武帝很吃惊。刘毅接着说,桓帝和灵帝时,卖官鬻爵钱归国库,陛下卖官鬻爵钱入私门,这样说来,陛下连桓灵都不如。很现实地说,现在中国的某些地方和部门,就是存在不仅买官卖官,而且钱入私门的状况。
如何遏制这种恶劣之风?下禁令固然重要,现在的中国,很多问题不是下了禁令就可以解决的,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禁令没有少下,但往往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漫说对领导干部没有多少效力,就是对老百姓,也效力不大,大街上,经常看见“严禁停车”的牌子下面停着车,“严禁随地大小便”的牌子下面有一滩滩的尿渍。我们的文化惯性是,只要没有人看着,就犯规,不犯白不犯,犯规,就等于得了便宜。因此,更重要的,是设计跟禁令相配套的制度,让人们遵则有利,违则吃亏。具体到买官卖官上面,就是设法让这种买卖无法操作,风险变大,大到让有心违规者,无法承受的地步,这样,自然就没有多少人乐意以身试法了。
那么,在现行的干部选任体制下,可以进行这样的改革吗?当然可以,而且,还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借鉴。某些村民自治实行的比较好的地方,同时也实行了村党支部或者总支书记两票制的选举,一个党员票,一个群众票,任何一票通不过,都得以否决。既考虑到了党的组织原则,又兼顾了群众的意见,这样选出来的书记,别的不说,至少长官意志就被遏制了,当然,私下的交易也就无从谈起。其实现在的干部选任制度,也有征询群众意见一说,每人一张表格,赞同反对,清清楚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群众意见往往不公开,多少人赞同,多少人反对,群众不知道。因此,群众意见,征询是征询了,但每每被束之高阁,给暗箱操作,提供了便利。如果群众意见能够在干部选任时占上一个合适的比例,通不过官就当不成,并将之用制度固定下来,官自然也就不好买了。
事实上,即使不考虑群众意见,干部选任时有多点人参与决策,买官就增加了难度。有个老干部跟我讲过,从前,一个县的干部选任,需要党委会的讨论,就没有这种事。现在则常委会讨论就行,甚至常委会也不讨论,一把手说了算,组织部门执行,想要官,买通一个人就行了。也许,他的话绝对了一点,但现在一把手权力过大,尤其在干部选任上面一个人说了算,也是造成买官成本降低,交易易做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要想在根本上遏止买官卖官,还是得建立完善的考试任官制度。中国实行过1300多年的科举,民国之后,也推出过文官考任制度,孙中山先生还提出五权制政府,将考试权单列。我们现在也逐步在实行公务员考试制度,但这个制度应该全国统一,统一出题,统一考试,宁可录取比例小点,但要严点,在保证道德水准的前提下,只要笔试合格,即可选任。如果非要面试,也得保证公开公正,接受公众监督,媒体监督,不给幕后交易留余地。严格来讲,考试选官,的确不如推荐和面试更能保障被选者的综合素质,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有一个道德良好的大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推荐就不如考试。中国的选官制度,之所以从两汉的察举变成后来考试取官的科举制度,道理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