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历史和实践根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060 次 更新时间:2023-12-11 22:16

进入专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  

李昭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广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实践根基。我们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维度把握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坚实根基,切实担负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深厚的理论底蕴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等在文化的哲学维度、文化史的批判、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意识形态理论、无产阶级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精辟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起源、文化本质、精神文化生产发展规律、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和多样性、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无产阶级掌握和巩固文化领导权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文化理论,对一些重大文化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正本清源。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养料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根基。

针对文化领导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必须以统治阶级的思想占据意识形态主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针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的发展推动精神生产的进步,反之亦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针对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工作导向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作品应该表现一定的人民精神,最根本的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是否与人民休戚与共,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否能为人民所接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思想文化导向,充分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一脉相承,同时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作用和意义等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创新达到了新高度。

广博的历史渊源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的文明,创造了众多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理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自强,强调要不断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特别是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论断,极大丰富、拓展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铸就了中华文化新辉煌,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和精华,堪称又一次思想解放。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根基。

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不断强化和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传承和坚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和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发展。

坚实的实践根基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党的百余年文化建设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创造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环境、现实条件和任务要求发生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指引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巩固和加强,文化自信在历史文化的赓续中日益坚定,文化强国建设蓝图路径日益清晰,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全国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不断涌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立场,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到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九个坚持”,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概念;从党的二十大上首次将“文化自强”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到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十四个强调”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再到近期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的“七个着力”,共同构建起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全景。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引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跨越。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维度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坚实根基,有助于我们围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把“七个着力”重要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研究”(23AZD05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

    进入专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791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