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达:拜登新政与后疫情时代的两岸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55 次 更新时间:2021-05-10 09:38

进入专题: 台湾问题  

张百达  


前言

去年初,随着新冠疫情爆发,其冲击效应不仅蔓延全球,对于原本冷宕低悬的两岸关系更是形同雪上加霜。如今,在两岸人民历经疫情挑战与病毒威胁,以及不论因于两岸本身抑或中美战略竞争所导致的紧张与对抗之后,随着疫情受控与疫苗上市,两岸有识之士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两岸关系,仍然抱持着许多憧憬,不仅期待彼此均能平安度过疫情的威胁,更能够远离战争的阴霾,共同珍惜当下所享有的幸福与和平。

一、美中战略竞争持续 两岸面临战略抉择

众所周知,两岸关系不仅是单纯的两岸之间的关系,其中还涉及亚太区域乃至中美两国,也就是北京与华府这两个在本区域内具有重大乃至核心利益的双方权力竞逐。尤其,在经历过去四年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对中国大陆发起一连串经贸战与科技战后,北京当局原本期望中美关系随着拜登政府上台能够出现和缓的契机,同时减少特朗普时期对于“台湾牌”的操作。

然而,由于一国之外交政策往往不仅受制于其所界定的国家利益所驱动,更同时受制于其政权利益等内部因素的制约。因此,当“美国优先”与“遏制中国崛起”已成当前美国政坛不分朝野的主流共识之际,特别是其中还涉及某些部门利益等现实因素下,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不仅仿如宿命般地逐步成为双方难以逃脱的自我实现寓言,更使得一些美方人士对于中美这两个拥有核武库国家,其双边对抗情势一旦失控,所可能引发的军事冲突与战争升级风险提出各种示警。

但是,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火车所蕴藏的强大动能与惯性,此刻要扭转当前中美战略对抗与竞争的发展态势,似乎显得高度困难。特别是当其中想要维持霸权地位的一方不断主动采取一系列的攻势作为,而被视为挑战霸权地位的一方在其应对策略的选择上,则似又未能超越易令外界感生畏惧与防备之“战狼文化”的局限,两相激荡的结果,更加剧原本的猜忌。

此刻,比较可行的方案或许是:思考中美双方如何避免出现战略误判,并加强日常危机控管与沟通机制,以确保双方的竞争能够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能够维持在竞争但和平的轨道上运行,以免因任何一方误判情势或双方擦枪走火,从而走向双方本或无意启动的毁灭性战争。其中,自然也包括中美双方在台海议题上的竞逐。

不论是中美两国元首农历除夕进行的“习拜通话”,抑或日前于美国阿拉斯加首府举行的2+2高层战略对话,显示当前中美两国均意识到:如果双方的矛盾与竞争在短期之内是无可避免与妥协的话,那么,至少也应设法建立起高层直接对话渠道,以作为双方避险的重要措施。

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拜登政府国安团队虽与前任特朗普政府时期完全不同,但由于其所处的国内政治环境与战略气氛几无差别,以致在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以及遏制中国发展与崛起等层面,均展现出相同的政治思维。

尤有甚者,相较于特朗普时期倾向单边主义与现实利益导向,拜登政府则更倾向于联合盟友,以集体行动的方式对中国展开围堵与施压,同时亦更加强调民主、自由与人权等西方传统价值,并反映在对香港情势的发展以及有关新疆维族人权议题的重视。

此外,由于台湾位处第一岛链的核心位置,不仅扼守解放军进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同时亦关乎美国东亚盟邦日、韩两国海上交通命脉之维系;尤自去年以来由于台湾疫情防控良好表现,晶圆制造在全球供应链角色受到关注,加上与西方价值理念具高度亲和性,不仅台湾战略地位与国际能见度大幅提升,更使得持续强化台美关系成为华府战略圈的理性选择。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舰持续穿越台海,延续特朗普任内多项对台军售与台美交往限制的松绑,持续增进台美双方互动等诸多作为来看,拜登政府台海政策虽仍倾向维持不独、不武的双重吓阻策略,鼓励两岸重启对话,但显然不可能主动放弃台湾这张“好牌”。因此,夹存于中美争锋前沿的台湾,其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也必将持续深受中美战略竞争的影响。

但这是否意味在中美战略竞争的现实权力格局中,相较新加坡及东协等国强调不选边并维持与中美两国交好,或如欧盟国家强调“欧洲主权”的立场,面对来自美方积极拉拢与对岸各种压力下的台湾,是否完全没有任何选择余地或战略自主空间?而蔡英文政府只能持续维持既有亲美路线,而不需思考兼顾两岸关系的和缓或改善?抑或真如某些人士所主张之台湾应毫无悬念,只能采取一面倒的战略抉择?面对仅百浬海峡之隔的崛起对岸,这已成为台湾沉重的战略课题。

然而,相对同样重要的是:面对中美进入长期战略竞争,对岸有关方面如何看待特朗普时期所经历的中美关系与台海情势,乃至2000年以来两岸曾经错失的许多重要机遇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究竟有无藉鉴之处?是否应留给红绿双方足够的回旋余地,特别是在不失原则立场前提下,让彼此处理有关交往前提上保留一定的弹性务实空间?又或者,北京当局选择持续乃至进一步加剧对台各种战略围堵与政军挤压,使其最终被迫面临无从选择的情况?如何化解台湾人民日深的疑虑,或也是对岸有关方面需要深思的课题。

二、两岸僵局不解 提供外部介入空间

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格局下,固然会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形成某种的制约,但由于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阶段仍符合美中台三方共同战略利益,符合两岸双方共同安全与利益,同时也符合北京争取和平发展所需之战略机遇。

因此,尽管中美战略竞争在可预见的将来仍会以各种的形式持续进行,例如:美军抵近侦察与解放军反制作为已成例行公事;而台湾面对解放军现代化及其机舰于台海周遭活动越趋密集之际,也面临必须提升自我防卫能力的压力,但这绝不能视同蔡政府不重视两岸关系的改善。反之,缺乏适当自我防卫能力的台湾,就某种层面而言,无异是对某些煽动台海战争、鼓动两岸彼此内耗、增添两岸人民仇恨的武统论与民粹主义者的最大鼓励。

尤其,当前两岸官方交流中断,显非蔡政府原本设定的政治目标。早从蔡于2012年首次参选“总统”所发表的“十年政纲”,即提出两岸应“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并透过多层次、多面向的交流逐步建构“两岸和平稳定互动架构”,寻求建立稳定且建设性的双边关系等倡议。此外,自2015年蔡再次代表民进党参选“总统”以来的相关谈话,2016年就职演说与2020年获得连任以来的多次谈话中,不仅对两岸僵局的化解进行过许多尝试与努力,也对两岸关系发展表达过正面的期待。

然而,北京当局总以民进党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识”为由,拒绝并中止两岸官方对话,也波及扮演民间性质之海基、海协两会的事务性协商。而此争论,并非2016年蔡政府上台以来才存在,早在2000年同样依据体现“两岸一中”法理精神的“中华民国宪法”宣誓就职,并曾提出“统合论”的陈水扁政府时期既已存在于民共双方之间。

对于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北京当局而言,或自有其认为必须坚持“九二共识”的理由。但是,对于“九二共识”议题的探讨,或至少可区分为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当年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另一则是如何简化描述该段“历史事实”所使用的“政治名词”。

正如台湾内部对当年究竟达成“九二共识”还是“九二谅解”至今仍存有不同看法,而国共双方对于究竟是内涵“各表”还是“不表”也立场分歧,但不论倾向何种描述,相关各方均未否认当年曾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因此,若仅因不愿使用“九二共识”这四个字,便将其均划归为否认“九二历史事实”的存在,甚至因此视之为异己之方,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无疑是扩大自身的对立面,也不利于两岸和平发展格局的开展。

由于过去北京当局坚持使用“九二共识”这四个字,坚决拒绝其他“本同名异”的表述方式,这在台湾特殊的政治环境中,或令某些人士感到强人所难,也使得历届民进党政府为谋求化解两岸僵局所进行的各种尝试与努力均化乌有,而后续情势的演变,恐更非双方所乐见。

对此,或有论者曰,马英九执政八年因有“九二共识”,所以如何云云。然其却未思考过去21年的两岸关系,如果能在开放探亲以来所累积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交流互动,不因台湾内部政党轮替或受特定“政治名词”所阻碍,推进以成果为导向的两岸关系,岂不更能有利于当前乃至今后两岸和平稳定关系之建构?而其间之得失又岂为常怀“国之大者”所不察?

尤其,两岸关系不睦,彼此中断交流与对话,乃至因此对台采取各种形式的施压作为,除了只能升高彼此的对抗与敌意,更容易造成双方的疏离与误判,无疑也将进一步提供外部因素介入台海情势的操作空间。

更有甚者,每当两岸关系越趋恶劣,其所能够提供的外部介入空间也越大,甚至成为制约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两岸双方也都将面临弱化自身对于两岸发展与台海稳定的主导权与主控权,压缩彼此的战略回旋空间,乃至陷入某种战略被动的不利态势。

三、珍惜彼此善意 创造对话契机

在中美战略竞争未因拜登政府上台而转趋缓解的情况下,近期美方各界对于台海是否将会爆发战争多所臆测,乃至提出多种版本的武统时间表,加上解放军机舰持续扰台以及媒体名嘴推波助澜下,营造出一股台海战云密布的紧张氛围。

然如就当前整体情势观察,包括去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今年对台工作会议与全国两会、相关领导及重要智囊涉台谈话,以及内外重要议程等综合评估,尤其当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仍为现阶段北京对台政策主轴的前提下,随着两岸疫情防控得宜,多款疫苗陆续问世,各界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两岸关系能否尽快重启交流似乎抱持更多的期待。由此观之,两岸民心之向背或许才是真正决定今后两岸究竟是和还是战的决定性关键,也确实需要双方共同珍惜与维护。

此外,在两岸经历去年各种纷扰后,蔡“总统”在年初新年谈话重申“只要北京当局有心化解对立,改善两岸关系,在符合对等尊严的原则下,我们愿意共同促成有意义的对话”,并表示“等疫情受到有效控制时,我们也期待两岸人民会逐步恢复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减少误解。”这不仅是蔡再次主动向对岸伸出橄榄枝,显然也有意为近年持续陷入敌意螺旋的两岸关系设下停损,并重新导正使其能够朝向和平、稳定与发展的特殊用意。

值得关注的是,蔡政府日前“国安”人事调整似也呼应其年初谈话精神,特别是任命蔡所倚重的邱太三接任陆委会主委。邱甫上任,随即释出期待两岸“春暖花开”的积极信号,对其部门发言姿态进行具有深意的重要调整,并在台湾边境尚未全面解封之际,采取主动作为,经取得层峰支持并会同有关部门后,于3月18日恢复大陆人士来台从事商务履约及跨国企业内部调动,并将持续评估人道探亲等人员往来及后续其他境管调整事宜,兼具恢复陆委会依法作为“统筹处理有关大陆事务”主导地位之政治意义。

此外,在3月18日记者会上,邱太三还特别重申蔡英文2016年就职演说所提到的“尊重1992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共同认知与谅解的历史事实”。这显然是对对岸“九二共识”立场的回应。尽管这样的重申未必能够促使北京同意恢复两岸事务性协商,但在面对中美战略竞争与台湾内部仇中反中民粹高涨的环境下,北京方面或须理解此刻台湾方面任何对于两岸关系的善意表达,其所承受的内外压力与政治风险。

对此,北京方面究竟如何看待并回应这样的善意,是能够以善意强化彼此的善意,共同让这个可能促使两岸关系重新回暖、回稳的火种不至于熄灭,并为双方化解当前僵局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抑或是反其道而行,实存乎一念之间。

尤其,在恢复两岸民间全面正常交流部分,除了涉及台湾内部疫苗接种需达一定比例以形成群体免疫效果外,针对两岸人员往来所涉之通关及检疫标准,乃至有关类似疫苗护照等防疫文件之相互认证等,或都需要双方进行事前协商。既然恢复两岸疫后正常交流也是对岸所期望,那么两岸能否透过适当渠道,不论是海基、海协两会,或者依循“海峡两岸卫生医药合作协议”等机制展开必要的沟通,或为当前双方可以共同思考并努力的方向,也有助今后双边关系的正面发展。

结语

清明假期台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大陆国台办与海协会随即联名表示慰问,领导人习近平也以中共中央总书记身分表达高度关切与慰问。面对来自对岸的人道关怀,陆委会以及府方也都表达感谢之意。在这场不幸中,我们看见两岸均能超越所有政治歧异,展现出最为温暖与人性的一面。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同样的态度,来面对处理存在于两岸之间的各种分歧?抑或者,当灾难过去之后,我们将再次筑起高墙,拾起长矛,再度刺向或伤害彼此?若是如此,此刻的相互关怀与感念,又究竟有何意义?

疫情、灾难、战乱、偏见,才是两岸人民的真正敌人,而不是我们彼此。两岸政府与人民均有责任克服当前民粹主义与仇恨政治对于两岸关系与台海稳定的危害。中美战略竞争固然仍将深刻影响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但对两岸双方而言,美国因素终究只是外因,更根本的关键仍在于两岸彼此的互动,以及双方是否共同展现智慧与决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相互包容、理解、友爱与建设性态度,为后疫情时代的两岸关系开启新的里程,并共同探索出一条可长可久的两岸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道。


张百达,台湾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

    进入专题: 台湾问题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40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5月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