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树东:美国真正目的是遏制中国产业升级,推动中国金融开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37 次 更新时间:2018-06-01 01:41

进入专题: 中美贸易战   中美关系  

黄树东  


美国挑起贸易争端,真实目的是什么?中国需要如何对应?《制度与繁荣》作者黄树东指出:美国提出的“贸易逆差”问题是一个虚假议题,我们需读准其背后真实意图,并制定全方位对策。本文涉及的基本观点,比如中国经济的走向、地缘政治的变迁、金融财富的安全等等,在《制度与繁荣》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


必须把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放在大的战略背景上。它是美国对华总战略变迁的一个部分,中国也需要从总体战略部署上来应对它,完成在宏观战略上的布局,在经济上坚守核心利益。


一、美国对华战略有哪些变化


如果有人还对美国的对华战略的变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话,《台湾旅行法》就是一副清醒剂。(这个法案允许美方所有层级的官员访问台湾,允许台湾高阶官员在“受尊敬的条件”下来到美国,与包括美国国防部、国务院的高官会见,并鼓励台湾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在美展开业务。)这个法案的产生和美国总统的签署,有许多可以解读的地方。


第一,美国立法机构和总统,不知道这踩到了中国的红线?


第二,本来美国总统不签署,这个法案也会自动生效。为什么美国总统签署了?这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对华政策的实质性变迁,表明了就是要踩这条红线。


第三,在中期选举临近的时候签署这个法案,表明了在美国这似乎不再是“政治不正确”。


第四,这个法案居然可以在国会通过,那些曾经反对过类似法案的人和群体到哪里去了?


这些放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这表明,对华关系的政治生态在美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台湾旅行法》的出现,是美国有意识地、毫不含糊地踩踏中国的红线,是直接削弱中国战略利益,是美国对华总体战略变迁一个极为重要的风向标。它带来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千万不要低估。只要看一下地图,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美国想扎牢第一岛链。


为什么这个法案会产生?美国发生了什么变化?由于美国的相对衰落和中下层的严重不满,现在美国至少有四大主义在对华问题上纠在了一起——新民粹主义、新保护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这几乎涵盖了美国传统的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政治光谱。


新民粹主义认为,美国中下层的贫困来源于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而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代表大资本利益的全球化,他们反对全球化。


新保护主义认为美国中下层的相对贫困和美国的相对衰落,只有依靠保护主义才能改变。这来自于美国崛起过程中长期的保护主义传统。


新自由主义是代表大商业和金融资本利益的,过去一般是支持对华贸易的。但是,这个利益集团这次没有通过大规模和有效的游说来制止《台湾旅行法》。这表明,他们的对华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认为中国的2025战略产业规划和中国政府控制金融风险的做法,不利于他们在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且中国产业上的崛起和金融上的风险防范,不利于他们未来在华的利益。


新保守主义长期以来就是要遏制中国,他们真正感到了中国崛起,感到了美国相对衰落的压力,主张在地缘政治上和经济上全面遏制中国。


在新保守主义强力和巧妙的推动下,民意被左右,这四种力量合在一起,开始了对华战略全面的、实质性的转变。


这种国家战略的转变,不是儿戏,除了难以预见的大因素,是不太可能逆转的。


二、放下包袱,丢掉幻想


把《台湾旅行法》和301调查放在一起,就能读出实质。二者都是总体战略变迁的一个部分,前者着重地缘政治的围堵,后者着重经济上的遏制。


另外一点也不能忽视。美国政府最近换上了许多对中国的“鹰派”人物,其中还有鹰派的中国通。政府官员的这种大规模的一边倒的变化,千万不要误读。


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中期选举。中期选举可能是一个时机的因素,但是,没有中期选举,这种战略转移也会发生、也在发生。研究一下美国接近权力中心的智囊人物过去的一贯言论,就知道这是一场早就在计划和推动的战略转移。 “中期选举”的说法,可能是为了诱导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只着眼于“中期选举”,如何解释《台湾旅行法》和内阁成员的鹰派化?大家不要忘记,美国总统在第一时间同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通话。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在阻滞中国的崛起,这个不能误读。


美国这种战略转变,反而让我们丢下了包袱,可以像美国一样,放开手脚,做出相应的战略上的调整。在这个新的战略框架下来相应地考虑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坚定地捍卫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经济的核心利益。把我们的经济战略、金融战略、产业战略和对应这场贸易风暴的战略都等纳入这个新的框架,重新思考。美国在下一盘精心规划好的棋,中国也要从整个棋盘上多维地来考虑贸易问题。贸易问题只是一个棋子。而每个棋子都不是孤立的,也不能孤立。


在战术上我们要避免“狼群效应”和“示范效应”。


所谓“狼群效应”就是如果某一次做出了不必要的让步,让挑起争端的人得到实质性的收获,就可能引来一群虎视眈眈的狼群,扑上来效仿同样的战略。中国在国际经济方面就可能陷入于许多国家的没完没了的争端,进入一个不稳定的时期,许多人都想在中国经济身上夺一块肉。


所谓“示范效应”就是如果我们这次做出了实质性让步。将来他们可以随时找个什么借口再如法炮制一番。或者换一个政府就闹一次,国内有什么困难为了转移注意力就闹一次。要坚决地防止类似的行为再发生。要坚决防止后患,防止“后患无穷”。


有人提出,这场贸易争端倒逼中国的改革开放。这种提法贻害甚大。美国究竟是要逼中国干什么呢?美国是要遏制中国的崛起的。难道我们会认为它倒逼我们的那些“改革和开放”是有利于中国崛起,而不是有利于遏制中国?难道我们真的会认为,在《台湾旅行法》出台以后,美国会强硬地逼迫中国实施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崛起的改革开放?难道美国的国家战略会出现这么大的自相矛盾?


对美国的战略变迁我们一定要读准,然后从这个框架来理解美国的对华经济战略,而不只是着眼贸易战略来思考对策。


三、虚假的议题——贸易赤字根本不是问题


这次贸易纠纷,美国的借口是要消除贸易赤字。这是一个虚假的议题。


为什么?


有一个国际经济体系的制度安排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美元是世界货币,它必须为世界经济提供流动性。如何提供呢?通过政府赤字和贸易赤字。外贸赤字把美元注入世界经济体系。如果没有了美国的贸易赤字,世界经济体系就缺乏流动性,要萎缩,最终就会寻求替代商品,结果就要把美元从世界货币地位上推下来。所以,消灭美国贸易赤字就是要消灭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需要贸易赤字。


这就是美国自己的政策选择。在消费和私人投资不变的情况下,财政赤字推动贸易赤字。政府支出超支了,就必须由贸易赤字来平衡。比如,几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钞票印出来,需要购买货物和服务,就需要进口。所以,美国要消除贸易赤字,就必须消除联邦的财政赤字。消除了美元贸易赤字,美国政府的赤字财政也玩不下去了。


美国能消除财政赤字吗?美国一方面减税,一方面增加支出,在扩大财政赤字。扩大的财政赤字就会导致扩大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变成贸易赤字就是美国让全世界为其财政赤字买单。


所以,从制度安排上,从政策选择上,美国需要贸易赤字。当然,这有一个度。


美国那么巨大的财政赤字,必然会转换为巨大的外贸赤字。所以,即使它把同中国的逆差压下来了,它同其他国家的逆差就会上去。总额会相当。但是,这个世界上,其实只有中国才有能力,为美国那么大的财政赤字提供必要的产品与货物。这就是为什么,过去每次贸易摩擦以后,美国的贸易赤字不减反增。因为,其财政赤字在不断上升。


美国非常擅长虚设议题达成自己的真实目的,《制度与繁荣》一书中对此有深入的描述。


四、美国的真实目的


从美国总统和官员的相关讲话,可以发现,美国的目的大致有三点:遏制中国的产业升级、推动中国的金融开放、促使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


第一,打击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美国希望维护自身在高科技上的的地位,不能容许中国的追赶。中国经济要转型,要完成量到质的转变,关键就是高科技;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接近10000美元,而美国是50000多美元。中国要实现小康,现代化,要迈入高收入的富裕社会,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追求幸福生活的要求,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提高人均收入的关键,是提高总要素生产率,而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赖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美国打击的核心对象之一,就是中国2025战略规划的产业。如果我们无法迅速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我们的规划,中国是有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丁美洲的教训之一,就是没有迅速转型。美国想在中国身上复制拉丁美洲。而且,高科技和核心产业,还关系中国的国家安全。高科技和安全的关系,美国官员早有论述。


第二,谋求中国过度的金融开放,这也是美国政府这次的一个明确要求。


这个话题,很难在这里展开。我们只讲两点:


(1)纵观二战以来的历史,搞金融大幅度开放,搞资本账户自由和汇率自由化的国家,几乎都陷入了金融危机。几乎没有例外。中国金融如果出现系统性问题,那就可能是颠覆性问题。


(2)如果我们这次在这方面让步了,外资或美国金融资本可能控制中国的金融行业。当然,我们的对策是加强监管。但是,到了那个时候,美国为了打击中国的金融监管,同样可以发起贸易战争,说中国的金融监管不符合市场竞争的原则,等等,怎么办?退步,还是坚持?如果退步,在国际金融资本控制中国金融体系的情况下,削弱金融监管是什么结果?如果坚持,那可能就是一场大规模的贸易战争。那个时候,我们的技术进步没有上去,金融被国际资本控制,我们有多大的信心打赢未来那一场贸易战争?可见,让步不是消除争端的有效办法,反而可能跌入更多争端的陷阱。金融开放,一定要小心,步步为营,走一步看三步,先要把各种风险预见到。


过去几十年遭受洗劫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的金融开放不是从善良的愿望开始,没有一个国家不认为开放能够导致金融产业更加进步和坚实,没有一个国家不是经过了反复的科学论证,没有一个国家不是没有一流人才操盘,结果无一幸免地陷入金融危机。这值得我们深思。


习主席在19大报告种高瞻远瞩的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底线”。过度的金融开放,国际金融资本的控制,会增加系统金融风险的概率。


第三,促使中国进行制度变迁。


美国许多人认为,中国搞的是“国家资本主义”,意思是中国通过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规划,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催生了一大批竞争力强、规模大的企业。他们很害怕并且千方百计要废除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要改变我们行之有效的制度优势,要我们搞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


我们绝不轻易出让国际市场,但是,我们也不会为了某些国家的市场,就放弃我们的核心利益。我们也不能让别人把经济战争当成一种手段和杠杆,随意在我们身上找好处。这个头坚决不能开,这个例坚决不能破。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让我们把安全带系好吧。


五、不能把小康建立在别人的善意上


求人不如求己,不如求中国14亿人民。中国经济的未来,小康、现代化、现代化强国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基础上。就算我们失去了某些市场,如果我们立足内需,立足科技和产业进步,把我们的经济实实在在建立在我们自己的基础上,任何贸易摩擦也只是我们复兴路上的一场夏日的风暴。


但是,如果我们失去了高科技和产业升级,失去了金融控制权,失去了我们制度的特有优势,我们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并不需要一场贸易战争作为推手。


习主席讲,“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住历史检验”。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全面小康建立在别人的善意上面,建立在别人的市场开放上。


我们的全面小康必须经受得起任何贸易摩擦,任何金融冲击,任何预想不到的风险。


所以,我们要多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带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的程度,要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技术和产业自主权,要多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待我们政府和产业技术进步和企业的关系。


我们绝不主动挑衅,但是,我们要捍卫我们金融体系的控制权、技术自主权、产业自主权、汇率自主权、外贸自主权、货币自主权等等。我们要想方设法把基础货币的发行权拿回来。


总之,美国的战略变了,我们也要变。我们要有一个符合这个新时代的对美战略的新思想。在这个大框架下面来应对当下这场贸易纠纷。让它成为我们迈向全面小康的新起跑线,而不是停滞在中等收入的陷阱。


更多精彩观点,请参见黄树东:《制度与繁荣》,201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进入专题: 中美贸易战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025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