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厚涛:十九大报告为两岸统一进程指明方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81 次 更新时间:2017-11-20 23:08

进入专题: 十九大   台湾问题   祖国统一  

锺厚涛  

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重要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和基本方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早日完成包括实现祖国统一在内的三大历史任务指明了方向。

在涉台议题上,19大报告既亮明了中国大陆的底线,对岛内分裂势力发出了明确的警示信号,同时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战略高度,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未来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进行了长远的规划,因而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未来中国大陆将会把实现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同步展开,并在建国一百周年前完成。至于统一的路径与模式,则与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息息相关。如果台湾当局承认“两岸同属一中”的客观现实,那么两岸就会由和平发展逐步迈向和平统一;但如果台湾当局在“台独”道路上铤而走险,那么两岸统一的进程或将出现戏剧性的弯道超车,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随时有可能提前实现。


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解决台湾“没有时间表的时间表”

中共15大之后,中国大陆曾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概念,此后这一概念被写入16大、17大、18大以及最新的19大报告。在民族复兴理论日益完善的过程当中,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也日渐清晰。1999年,江泽民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维护祖国的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根深才能蒂固,只有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关系的思考,也是从这样的历史脉络中因循而来的,既有一以贯之的延续性,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习近平强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与以往历次政治报告相比,习近平更加强调祖国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通篇阅读整个19大报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强调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台湾问题的论述也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框架下完成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在涉台内容的最后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才特别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这一重要表述颇具画龙点睛意味。

这就意味着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关联性和必然性。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不会有完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必然也是两岸不断和平发展、逐步迈向完全统一的过程。所以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二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根据18大报告提出、19大报告继续重申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即2049年时,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无疑为解决台湾问题划下了清晰的时间底线,即台湾问题的解决,只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之前,而不可能再继续拖到21世纪下半叶,这也等于是为台湾问题设置了一个“没有时间表的时间表”。

早在1950年,毛泽东就曾提出,“台湾问题可能立刻可以解决,也可能50年后,或100年后才能解决”,这其实已经相当清晰地透露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后时间限,即能够立刻解决当然最好,50年也可以接受,100年(即到2050年)将是大限。1998年,江泽民也曾说过,“台湾问题马上解决有困难,但不解决是不行的,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坦率地讲,台湾问题不可能一直拖下去,要有一个时间表。”2002年16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重申了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强调“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习近平总书记也始终念念不忘台湾问题的重要性,2013年就曾明确指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两岸政治分歧的核心主要是指两岸定位和国家统一,如果两岸政治分歧获得妥善解决,两岸统一也将迎刃而解。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岸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其背后的深意乃在于两岸统一议题不能一代一代久拖不决。

其实,对于两岸统一的时间规划,台湾当局也早有预估研判。早在2002年陈水扁执政时期,当时的“行政院研考会”就发布研究报告,认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也即到2049年时,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将大幅提升,两岸统一将势在必行。

和平统一仍是最优选项  “武统台湾”短期恐难成立

近段时间以来,“武统”的声音甚嚣尘上,岛内一些政界人物如吕秀莲等等,屡屡放言称,大陆将于2020年进攻台湾。连美国的一些“亲台”媒体、学者也不忘火上浇油,如熟悉台湾政情的美联社前驻台记者温逸德称,大陆对台湾发动军事攻击的三大条件已经成熟,将会在2018年下半年实施以武力统一台湾。“2049计划”研究所的易思安也称大陆在2020年左右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抛出“武统台湾”论调的这些人士,显然多是别有用心,吕秀莲等岛内政治人物主要目的是要制造大陆威胁论,向岛内民众形塑“大陆是武力侵略者”的假象,而易思安等美国学者的目的则是要制造“两岸恐怖平衡”的舆论氛围,以此说明目前台湾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因而需要强化对美军购来增强自我防御能力,显然,其核心目的无非是要向台湾继续兜售军火。

当然,从更大的宏观层面来看,“武统台湾”之所以会在近期频频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蔡英文上台后,拒不接受“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一个中国”原则,直接导致两岸关系日渐步入“冷和平”的僵局状态,因而很多“武统台湾”的声音才会乘虚而入,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所以,从其本质来讲,“武统台湾”论调的分贝不断加大,暴露的不是大陆的“强硬面”,而是蔡英文当局的“顽固面”,因为大陆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并没有任何变化,反而是因为蔡英文当局错误的两岸政策才导致“武统论”的再次发酵。历史殷鉴不远,在马英九执政八年,两岸处于“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在那个时候“武统论”鲜少出现。所以,“武统台湾”声音的再度出现,根本原因就在于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武统论”声音的高涨,是被蔡英文当局错误的两岸政策特别是其“去中国化”的图谋给倒逼出来的。

而就中国大陆而言,和平统一始终是最佳选项,从未有过改变。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就曾说过,“和为贵”,“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邓小平也曾说过,“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79年1月1日,中国大陆还专门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此次19大报告重申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特别强调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表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具有高度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意识到台湾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应该放在历史长河中加以考量。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福祉利益,大陆不会急于一时,不会因为目前岛内政局的暂时性变化而动摇我们的大政方针。毕竟,如果两岸炮火相向,受害最大的将是两岸人民。

当然,坚持和平统一,并不意味着就是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个选项。邓小平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因而我们“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做这样的承诺”。未来岛内分裂势力如果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中国大陆只能被迫采取行动,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对“台独”分子当头棒喝、严加惩罚,绝不手软、绝不姑息。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有中国大陆的强大实力作为后盾,有两岸同胞的强大民意作为支撑,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步伐。


统一是现在进行时  而非将来时

关于两岸何时最终完成统一的说法,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外界在讨论这一议题时,往往只关注最后的时间点,而忽略了统一的过程。回首历史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国家的统一,无非是经过政治谈判、经济磁吸、社会融合和军事征服等几种形式,两岸的统一基本也很难跳脱出这些模式。目前外界揣测最多的是,如果台湾问题久拖不决、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的话,大陆有可能被迫对台兵临城下,采取解放北平的模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即围而不打、不战而屈人之兵,成功实现祖国统一。

但这种论调略显悲观,因为它忽略了台湾民众主动向大陆靠拢的事实。中国大陆对台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期望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可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突飞猛进,台湾同胞对于大陆的向心力越来越强,愿意到大陆来旅游、经商、就学和就业的人数也在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

仅以两岸人员往来为例,2013年至2017年,双方人员往来总数高达4096.7万人次,其中仅2015年就有985.6万人次,考虑到整个台湾人口也就只有2300万,两岸一年的人员往来就达近千万,这一体量和规模着实让两岸为之兴奋。事实反复证明,两岸是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一家人,打断骨头还筋连着筋,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两岸同胞愿意相互交往、增进交流的赤诚之心永远滚烫。

也正是由于看到了两岸同胞对于彼此交流的热情和信心,中国大陆才反复强调,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19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要“我们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将“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实现互惠互利,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大陆将会继续积极推动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当两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形成一个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时,两岸的统一也将指日可待。

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过程,也就是两岸不断实质统一的过程,至少是为两岸最终统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所以对于台湾问题而言,统一不仅仅是最后的一个时间点,它同样也是一个时间线,是一个不断延续展开的过程。习近平特别强调,“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中国大陆不断出台各种措施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愿意与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增进两岸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增进彼此对命运共同体的领悟认知,进而真正实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当两岸同胞已经完全心灵契合了,统一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目前两岸的各项经济、文化、社会交流不仅仅只是交流而已,它同样也是在为未来的形式统一提前铺路,或者说现在的各项交流过程其实也就是在不断迈向统一的过程。因而,统一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进行时而非将来时,是路上不断行进的过程而非到达终点的瞬间。两岸的形式统一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两岸的实质统一却在不断地进行过程当中。


历史的背反:谋求“台独”反而会加速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符合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一系列重要表述,表明了大陆在台湾议题上是采取了“促统”与“反独”双轨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既要通过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来加速两岸统一进程,又要全力防范、彻底打击一切“台独”分裂行径。毫无疑问,这彰显了大陆对于“台独”分裂势力的高度警惕和高度防范,特别是大陆首次把六个“任何”列入党的报告,这要比17大报告和18大报告中提出的“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显然更进了一步,体现了中国大陆反对“台独”的坚如盘石的坚定决心。

在两岸实力大局底定的情况下,如果台湾当局继续在错误道路上渐行渐远,由“文化台独”、“柔性台独”逐渐迈向“法理台独”,甚至还想“以武拒统”、“以武谋独”,那么两岸统一的进程势将会被提前完成。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19大报告中才明显加大了对于“台独”分裂势力的警示力度,明确表示要“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这一表述彰显了大陆对于“台独”分裂势力的警惕和防范程度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大陆强大的实力依托下,未来任何企图分裂国家、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必然会以失败告终。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提出了极富新意的表述,即反对“台独”不仅仅是中国大陆的坚定立场,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同胞需要共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因而未来两岸同胞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奋进,全面与一切分裂国家的行径做斗争。

所以从未来走向来看,“台独”分裂行径犹如作茧自缚,闹得越凶,最后下场越惨,不但无法实现其梦寐以求的“台独建国”,反而会加速两岸的统一进程。未来两岸关系会如何走向,是由目前的“冷和平”逐渐走向“冷对抗”最后反而通过非和平方式提前实现统一,还是重归“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和平发展逐渐迈向和平统一,端看台湾当局的政治智慧和实际举措了。


锺厚涛,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进入专题: 十九大   台湾问题   祖国统一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96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评论》月刊11月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