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友好往来、开放发展、合作共赢,互通有无,实现了商品、人员、技术和思想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融,并且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沿线各国、各民族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但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绝大多数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落后,部分地区尚存在各种冲突,区域发展严重不协调。在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到众多国家响应后,各国政要和专家学者均一致表示拥护开辟“绿色丝绸之路”,为这条古老的荒漠之路披上“绿装”,为区域协调发展趟出一条新路。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提出,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传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吸纳了新地缘经济学的区位理论,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合作模式,是正确处理沿线各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关系,共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过程中,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就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和平台抓手。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通过政府引导和撬动,推动金融资源从传统重化工业退出,进入基础设施投资、现代农业、环保、沙漠防治等绿色新兴行业,是构建绿色经济环境的重要支撑,也将是沿线各国的共同责任所在。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首先,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是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中,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分享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最新理念、技术和实践,推动与沿线各国打造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绿色丝绸之路,是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沿线各国的重要举措。
其次,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是中国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实践。整体来看,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自然资源成本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国际经济环境规则和贸易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包括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在内的自由贸易协定都加入了环境条款。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谋求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同需求。
中国倡导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不会沿袭以往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主导的合作模式,而是探索建立一个与沿线各国合作共赢的绿色发展新模式,是一个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环境约束下经济最大化的最优选择。特别是,环境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公共物品,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具有十分明显的正外部性。一个地区对污染排放的有效控制和改善,将会改善其他地区的大气、水和土壤质量。以此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改善,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再次,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有利于中国掌握绿色发展话语权。中国正在积极倡议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并努力在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作为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一项重要的成果,绿色金融正成为竞争优势的新领域。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不对外输出污染和落后产能,不仅可以通过绿色合作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推动中国的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或吸引更多资金助推中国绿色发展,提升全球绿色投资的水平与能力,还可以传播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有助于为其他国家避免中国过去所遭遇的严重环境压力,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经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然后,建设绿色丝绸之路能够为中国与沿线各国带来巨大的绿色发展空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是一个盘活经济带沿线各种资源、促进沿线各国共赢的战略安排。就基础设施建设而言,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10—2020年32个亚洲开发银行成员需要基础设施投资8.22万亿美元,每年平均投资8000亿美元,其中68%是新增基础设施的投资。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将会释放出广阔的投资机遇和合作红利。就环保合作来说,沿线各国将在跨界河流保护与开发利用、荒漠化防治、森林可持续利用、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湿地保护、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等对领域展开合作对接。
最后,建设绿色丝绸之路为构建全面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有利契机。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将会在“一带一路”倡议顶层框架的战略方向下,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生态环保等领域产生巨大的绿色融资需求。绿色金融需要服务于这些需求,提供对其中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本向基础设施、能源、贸易投资、生态环保等绿色环保产业配置,从而有效地支持和引领丝绸之路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助推国内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经济绿色转型。构建全面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将成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重要推动力量。
绿色金融助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一,构建更加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一是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为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交易、信用评级、产品认定、信息披露、扶持政策设计等环节提供国家标准支持,也为绿色金融的跨国和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奠定基础。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实践过程中采用的绿色项目认定缺乏统一标准,难以为金融产品或对应的项目打上绿色标签。绿色金融标准化将为金融产品运作的全流程提供支持,引导绿色项目第三方认证、绿色金融产品和项目的信用评级等配套产业发展。在实现绿色金融标准化的基础上,可探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输出相关标准或共同制定跨国和跨区域绿色金融标准,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绿色金融。
二是进一步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绿色项目往往具有投资大、期限长、收益低的特征,社会资本在逐利动机下往往不愿涉足绿色领域。而绿色债券则恰恰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成本低的特征,与绿色项目的资金需求具有天然的匹配性,因此,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产品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中国机构在境内外发行的绿色债券规模超过2200亿元,占全球同期绿色债券发行比重超过40%。未来中国应尽快实现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化,大力支持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推动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债务工资工具,鼓励企业发行绿色企业债券和绿色公司债券,并支持其他各类主体发行绿色债券融资。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基金并带动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相关领域国际合作。可从绿色产业基金和绿色发展基金两个层面考虑,前者侧重商业化投资,后者侧重机制建设和政策扶持。绿色产业基金源自对传统融资工具的扩展,用于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渠道之外对绿色产业提供更加专业化、更大力度的培育和支持,重点在于支持具有重要影响的绿色项目。绿色发展基金侧重推动建立促进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重点在于促进绿色发展软实力的提升。
第二,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从协调一致、可持续和深化绿色金融合作深度等角度考虑,应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绿色产业链、绿色供应链和价值链,将绿色金融从支持单个绿色项目发展逐步提升到支持跨国界的项目链条或者项目群发展,最终通过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合作实现价值层面的认可,以价值链带动国家之间的深度合作,从而带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主动实现经济绿色化发展。
从政府角度来看,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绿色产业链主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政府制定的各种产业政策要协调一致,形成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绿色化的政策环境,对跨境合作的项目要按照相互认可的标准进行产业准入审查。从企业角度而言,主要是跨国跨区域企业如何和上下游企业共同秉持绿色环保理念,以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为底线,主动降低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企业的绿色发展作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应将APEC环境产品清单机制引入到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中来,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环境产品清单机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供应链。建议条件成熟时,借鉴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的运作经验,在新疆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设立相应的绿色供应链示范中心,以示范中心作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进行先进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产能输入和输出的平台,更好地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整区域绿色发展,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之间的交互和协调。
在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供应链等具体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应衍生发展更加高端的绿色价值链。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而发展绿色价值链,使得这些国家可以获得产业跨越发展的机会。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展绿色价值链,就要建立以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为核心价值的统一价值体系,在企业和产品价值评估中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把对环境影响的外部性转换为内部成本,把绿色技术、绿色产能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将深度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的转型与变革。
第三,构建绿色技术创新平台。
构建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技术创新平台,可促进跨国和跨区域合作,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高端制造技术和先进产能的输入输出。中国在绿色产业领域已经积累了较大优势,特别是在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生产和互联网应用领域,这些产业的标签是“先进”“新兴”,不会给人“落后输出”“污染转移”的质疑。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平台,完全可以构建起跨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平台,通过绿色技术协作实现区域经济的高低点和绿色发展。具体来说,可率先探索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绿色项目协作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实现绿色项目的筛选、进行项目跨国跨区域合作的匹配、引入金融资源等功能,提高绿色项目实施的效率,尽快取得合作成效。在推动项目实施的同时,尽快推动各国建立国内和跨国合作项目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展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的信用评级和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将相关信息按照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公示,使得企业运作和项目信息更加透明,最大可能地降低金融资源投入的风险,使得绿色金融能够可持续,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更加协调地发展,逐步实现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长期目标。
第四,在新疆打造区域性国际绿色金融中心。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在推动绿色丝绸之路过程中将发挥关键作用。新疆应抓住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历史机遇,打造丝绸之路绿色发展高地,加快推动区域性国际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力争形成以中亚地区为重点,逐步向西亚、南亚乃至欧洲区域扩展的绿色金融开放合作大格局,通过绿色金融对丝绸之路沿线绿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绿色发展。其中绿色金融中心的核心是绿色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交易中心立足新疆,辐射全国,面向丝绸之路,为各类绿色金融资产提供债权投资交易平台、债券发行与交易服务平台、排放权(排污权)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以及绿色金融资产超市等服务,促进丝绸之路绿色金融资产流转和产品创新,打造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绿色金融资产和绿色金融产品的交易平台。金融资产则可优先考虑发展碳金融,以市场化机制支持绿色金融产品的交易和绿色项目的投融资。中国通过碳交易的前期试点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区域碳市场的建立可以尝试以中国碳市场和各区域主要碳市场为主开展项目层级的交易,借助多边金融工具以“核证减排”为突破口推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国低碳企业走出去,增加对外绿色投资。
郭建伟 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行长、新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