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论坛在北京举行,以下是钱颖一教授的演讲。
今年是2008年,使我们有时间来回顾中国改革30周年,一起评价这30周年同时展望未来的30周年。今天我想从一个角度也就是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一下中国的经济。我想没有一张图像这样展示中国过去30年发生了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我用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数据,他用了过去猜测的历史上的数据,跟我大致勾画的过去一千年中国人均GDP,按照中国的这个时间,时间了重大的历史性事件,就是从19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是从中国历史一千年历史上没有看到过的现象,可以发现有一个95年以后有一个比较平缓的增长,因为和平时期和稳定,最低的一点是59到60、61期间的饥荒,刚才都提到了。但是,最重要的拐点是1978年。所以我想这个是历史上,也许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事件。
30年后,我们进行思考,我在这里是想从国际比较的这个角度来做三个观察,并且最后做一个粗浅的对未来的判断。
三个观察的第一个,刚才的图向我们显示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令人惊喜,也非常引以为自豪,特别是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在过去人民并不认为中国是可以做到这样的成绩的情况下,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作为一个需要冷静地分析数据和观察事实的人来说,我们也在这里想说明的什么呢?就是我的一个观察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讲,并不是独一无二。它的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所以这是我所做出的第一个观察。
其实呢,要得到这个结论也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比如,如果我们跟其他世界上的转轨国家做比较的话,比如我们举出波兰和俄罗斯两个典型的东欧国家。那我们的结论当然是中国会很特殊,中国的增长你看是遥遥领先,尽管俄罗斯和波兰也都在衰退之后在过去的若干年有了明显的起色,但是仍然还是远不及中国的增长。所以从这个组的比较中我们还可以加入其他的一些国家,这是一样的,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国似乎是很特殊的。但是下面这张图让我们感到,也许还有其他的因素。这个图实际上是我把中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另外在三个部分之外我加了越南。从这一组图你会发现,实际上这四个地区大致的形态是很类似的。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什么提示呢?中国不同的地区,或者说越南与刚才看到的以东欧国家相比,有两点不同的,第一点的不同是中国和越南都处于东亚,地理上不同,第二个问题是这两个国家与东欧国家在发展阶段上不同。这两个国家都属于在改革初期是低收入国家,而东欧的国家已经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所以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也许这两个因素或许能够起到一些解释作用。但是也不这么简单,比如说我们拿世界上在过去20、30、40年发展最快的一组国家和地方的图拿来的话,当然他们是东亚国家和地区,在这图上如果我们从1978年开始,把这个增长的图画上的话,那么这里面有韩国、有台湾、有日本,也有中国,中国这边有两条线,我们不追究它的具体的东西,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我们对GDP的上下的一个范围。上可能不会超过上面这条线,下可能不会低于下面这条红线,因为对它的估计总是有不同的争论。在这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国是增长最快的,这也是我们通常所用的数据。
但是经济学家,当然需要更稍微想得仔细一点,不能被简单的一个图或者统计数据拿来,像报纸上一样地把它列出来,把图画出来就能相信里面的一些结论,因为往往有的时候会被误导,其实在这当中确实有值得被关注的地方,就是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视角。并不是每个国家都会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就是每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起点上是不同的,而且他们的人均的收入和发展的阶段也是不同的,一个比较,当然在计量经济学当中我们知道可以通过变量的办法,但是在这个图上我们不能,但是很简单的办法,我们以日本1950年为原点,因为那是战后恢复开始韩国1962中国1978年为原点,当然这个调整主要是想说明,发展的起点或者是人均收入的起点在各个国家不一样,需要有所控制。只是做了这么一个简单的练习我们就会发现,还是同样刚才的数据只是把原点重新调整,那么就会发现其实中国的经济增长确实是很令人振奋,也引以为自豪,但是在这一组的国家和地区中没有什么特殊的。所以,按照这样的一个分析,简单的一个分析我们发现,是的,不错,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确是非常令人振奋,但是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进一步讲,不仅中国的增长速度至今为止,没有什么独一无二的,而且它的直接因素与东亚的国家和其他的地区也非常地相似。我这里讲的直接因素就是经济学家在计算或者说在估算增长时候用的方法,我在这里想重提一本书,1994年世界银行《东亚奇迹》,10年以后我们来看一看,尽管前面有提说可能写错了,实际并没有写错,东亚国家照样创造了非常重要的经济的增长,即使一些国家和地区遭受了97、98年的危机,但是那只是一个短暂的挫折,现在仍然是非常健康地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8个高经济增长国家,在这本书里面并没有包括中国。这就更有意思,因为这些国家的增长在前,而当时这本书里提出的一些主要的直接因素是宏观的稳定,也就是物价的稳定,低通货膨胀,高储蓄、高投资,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人口红利,以及重视基础教育。我讲的是直接因素,后面还有,是下面的因素。如果我们看到这一个单子,我们现在任何人都会承认,中国的情况是一致的,中国也是维持了一个宏观的比较稳定的低通货膨胀,整体而言,在过去30年的物价的稳定,非常高的储蓄,现在在过去几年超过了东亚其他的国家和地区,非常高的投资,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我们至今仍在享用人口红利,重视基础教育。就跟我们的高等教育不能同印度的一些学校相比,但是我们基础教育是同其它的东亚国家相当相统一。
所以,基本的因素也很类似。举一个例子像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这个是讨论很多的当然我们现在讨论总是从规范的角度认为它是不是太高了。看到日本、台湾、中国等等在投资商确实是处于比较高的状态。有趣的是这么高的投资并没有带来资本回报的下降,在最近做的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做的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最底下这条红线是资本的回报率,事实上在过去的30年中,并没有下降的趋势。甚至还略有上升。当然这背后有很深层次的制度原因,我们在这里,从宏观角度讲,我们也是支持了中国的这种增长,尽管很多经济学家批评是不是效率低,但是在这个阶段,它确实是维持了相当高的增长,并且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投资回报率是下降的。
所以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观察,就是我们为我们中国的经济增长感到自豪,但是我们如果采用一种比较合适的国家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里面有并不特殊的一面。
我的第二个观察是中国经济体制的制度基础在目前来看,仍然相当得不健全。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也不少。但是我想说的另一句话是,就是如果我们采用国际比较的方式,我们也会发现,这种制度的不健全或者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他们的程度大致与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一致。并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这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当我们看到我们问题的时候,尽管我们希望我们的制度更好,希望我们社会不稳定因素更少,但是如果我们把放在一个更大的一个比较中,我们会发现,里面也有它的一般性。下面有三个例子,一个是法制指标,这是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法制指标,你可以看到中国是40.6分,满分是100分,当然对于这样一个比分我们并不感到满意。也许这个比分也反映了我们现在大致的一个情况,比我们好的有墨西哥,巴西,印度,比我们差的有俄罗斯、密鲁、乌克兰。第二是大家用的很多的在大家研究当中用得很多的腐败的感受指标,最清廉的是芬兰,像新加坡、香港等等,但是中国是排到了第71,在100多个国家当中也是排得比较靠后。像墨西哥、泰国这些都是中国之前,像土耳其罗马尼亚等都是在中国之后,大概是这样一个位置,当然这也反映了中国一部分现实,使我们感到,中国在廉政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第三个指标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基尼系数指标,现在大家都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我们的基尼系数,无论在农村之内还是城市之内,还是总的,都是有上升,而且程度还很大。当然我只看中国自己的情况来讲,我们希望的是能够收入更加平等,我们希望的是腐败更加少,我们希望的法制更加健全,我知道所有人都有这个愿望。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自然想问一下,那跟我们所有的我们周围或者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我们是不是特殊呢?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的因素,就是我们国家的发展的阶段。这个图是用的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收入,当然最近世界银行要有所调整,会把这个数字有所减少,但是大致的排序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定性地来讲,我们国家现在的人均GDP,这里写的是5800美元,6000美元,修改以后可能会4000多美元,但是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就是说我们现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巨大进步是从当时跟肯尼亚差不多的水平,低收入的国家,现在变成了低中等收入的国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确实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具体的表现是我们的人均受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这个也是基本上刻划了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
所以我们考虑到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如果跟其它的国家来做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有趣的现象。首先我们法制的指标与人均的GDP我们确实发现简单的回归发现跨国的,会发现大致是一个有正的相关,当然我们不知道里面的因果关系,我们只知道越发达的国家,法制的程度越好,越落后的国家法制的程度越低。中国基本上在回归线的稍微偏下一点点。有一红的标记。
腐败的指标与人均GDP也是,这是比较巧合,正好在回归线上,当然这个不必大作文章,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的噪音,但是大致也是反映的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的水平。基尼系数和GDP库兹涅茨非常早地提出了一个库兹涅茨曲线,先是上升然后下降,中国是略在曲线的上面一点点,大致是这样的情况。所以这三个图向我们表示什么呢?是的,中国是有很多制度不健全,对我们社会的问题非常关注,而且越来越关注,我想也是非常对的。不过里边如果有我们不知道的一些规律的话,那这个图向我们至少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上高速我们,大致是与我们现在的人均收入和发展水平相一致,或者说我们没有证据证明是非常远离一个平均的水平,丝毫没有说这是好还是坏,这是对它状态的一个描述。但是我觉得这个描述也很重要,因为很多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家或者政治家、评论家经常会抓住中国的一些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可能是对的,腐败的问题,法制不健全的问题,收入差距的问题,但是非常快地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将崩溃,我想至少这向我们说明中国并不是这么特殊,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我的第三个观察是中国取得的至今为止的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作为一个转轨中的的国取得这样的成就。而且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因素,具体有很多很多的路径上的具体的做法,但是在我看来,个人看来也是通过很多的研究,我觉得基本推动力是三条并不特殊的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呢?一是把激励搞对,二是让市场起作用,三是实行对外开放。我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想是有道理的,前面两项就是内容,后面一项是开放的内容,当然这里有很多其它的因素有很多很复杂的具体的形式,但是我想根本的规律,要我自己的理解,应该就是这三条。根本规律之一是把激励搞对。这也是构成了改革的两条主线之一,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形式,放权让利是形式,承包是形式,产权是重要的形式和制度安排。公司治理也是更为复杂的形式。但是所有这些最后它都体现成一种制度安排,而这种制度安排都是为了为经济人提供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激励。
今天上午以及刚才的各位在演讲中非常强调产权,强调制度安排的作用,最后它是体现在把激励搞对上。在这方面,我觉得中国在改革中不仅是对个人的激励,家庭的激励,对企业的激励,也包括对政府的激励。今天上午也提到地方政府等等,实际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地方政府的问题,也不可否认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经济改革,发展地方经济,这也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把激励搞对应该说是在中国体现的非常的清晰。经济规律的根本规律之二是让市场起作用,这也是改革的主线之二。什么是市场起作用呢?就是用看不见的手,也就是用由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通过这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资源配置。这里面也是实现它有不同的方式,比如中国采取的双轨制看它好像离标准的市场不太一样,但是经济学家通过研究也发现,在边际上确实是起到了有效的或者说有限的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作用。所以尽管可以由不同的方式来发展市场、培育市场,但是市场的作用仍然是不变的特别是在这里面,像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等等,每一个市场发展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我特别想提到的是,中国至少到目前为止,有世界上最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之一,不能不说是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所以这是经济的根本规律之二。
第三是实行对外开放。开放的主线就是通过进出口贸易,这是产品市场,通过外商投资,对外投资,这是资本市场,以及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从中获益。这个对外开放这一条,是改革开放这个口号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在某些方面中国的对外开放的力度和速度甚至超过对内的改革,当然这里面有很有意思的现象和原因值得研究。比如说如果我们比较中国对外开放最右边的一个是衡量自由贸易的程度你会发现在这里面中国是与最开放的像美国或者其它的最开放的国家是最接近的,其他的大致都是与中国的,大概在中间位置,只有这一条,开放的这一条是远远高于平均的位置。这也反映在中国的进出口总量与GDP之比,现在这两个加起来与GDP之比,就像通常所的说占GDP的比例,其实不对,不是占比例,只能说之比在60到70之间。跟东亚国家相比数字可能还并不那么高,新加坡等是200,但不要忘记那是小国,大国的比例自然是小的,相对来讲比较小,因为省和省之间的贸易不计入国际贸易之内。与此相比的一个很好的参照系是美国,也是一个大国,是一个我们认为非常开放的国家,之比只有25%,就是中国是66%,美国是25%,出口是10%,进口是15%。所以,从这个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之中,也许开放的力度比改革还要大。
那三个观察其实都是一个信息,就是通常我们会觉得我们增长很快,当然这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觉得我们的问题,也引起我们的忧虑,也会说我们很复杂,中国的改革里面,过程很复杂,但是我觉得不能说全部,但是大多数的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中国至少我们应该以此为开始来想中国的事情,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它并不特殊,它会有特殊的,待会儿会讲到,并不是通常想的这些因素。
最后我想做一个判断,也可能是猜测。过去的3我年,中国的成绩是在30年前没有遇见过的,我想说的是今后的30年将比过去的30年可能有更丰富多彩的结果,但是欧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将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当然,在过去的30年中也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我说的这个不确定性是基于三个基本的主线上,我们可以想象未来30年的情况。第一,是在发展这条主线上,过去的30年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一个低中等收入国家,未来的30年人均的收入将是从中等收入将要跨越世界平均水平而成为高中等收入,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是一个高中等收入的国家。第二个是改革,我们将经济体制从支部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到基于法制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是开放,就是中国经济从部分开放的经济,发展到融入全球的经济,这三个中的任何一点,我们都会想到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发展到高中等收入国家,意味着多数人成为城市人口,这是对2020年提出希望达到的目标,而有大量的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间会出现很多困难和挑战。第二我们的市场经济要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法制改革不能倒退和停滞,制度水平要与经济发展至少同步。所有这些都说,但是今天上午的讨论,经济学家对一些倒退、停滞的迹象表示忧虑,对改革发展进一步的动力表示了担忧,所有这些都是在向我们示意,难度相当之大,特别是我在另外一个场合讲到过我们空前的繁荣让我们所有的官员、企业家,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感到自豪和骄傲,但是同时也会进一步的改革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动力感到忧虑。
最后经济体制改革同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协调推进,这都将是在议事日程上。
第三条,我想这一条恐怕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条或者说更没有先例可寻的一条。就是全球经济中的大国,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大国。这是美国之后的第一例崛起之后的开放大国,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他们是开放的但谈不上是大国,前苏联是大国但谈不上开放,在100年前美国超过英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家,也是开放的大国之后中国将是第一例正在崛起的开放大国,在后面可能还有印度。而且在未来的30年中,中国的GDP总量是有可能超过美国,即使是按照市场的规律,只要假定如果未来的30年,中国的增长速度净,每年超过美国5个百分点,而中国人民币实质升值率是2百分点,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的经济的格局中,又是中国,一个又是大国又是开放的我们,如何达到新的平衡,我想这确实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题目,如果说特殊的话,中国作为一个开的大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或者对自己的影响和对全球的影响,将是下一个30年非常巨大的挑战,也是在座的很多同学们将亲自接受考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