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昀:中国共产党统筹经济发展与安全的百年探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2 次 更新时间:2022-02-12 12:43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董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系统总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简要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工作中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关系、推动安全发展的求索历程,梳理其时代特征与演进脉络,并从中提炼若干经验启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革命与生产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一时期我们党在军事和政治领域的辉煌成就已广为人知。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成就同样巨大,根据地的经济发展为维护政权安全和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一时期,为了配合革命斗争的顺利开展,我们党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先后探索实施了土地改革、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发展工商业等经济政策,并坚决开展对敌经济斗争、货币斗争,加强贸易管理,在旧中国十分薄弱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创造出支撑革命胜利的经济力量,形成了革命与生产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这是我们党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早期成功探索。

以抗日战争时期为例,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之后,我们党面临敌顽前后夹击、经济封锁加剧的严酷局面。在困境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沉着应对,冷静思考,正确把握发展与安全的内在关联。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与政权安全的关系:“我们不但应该会干政治、会干军事、会干文化,我们也应该会干经济,如果我们样样能干,唯独对于经济无能,那我们就是一批无用之人,就要被敌人打倒,就要陷于灭亡。”这深刻阐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如果没有经济发展,政权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进一步分析,在战争年代,我们党必须要保持大规模军队,而保证军队作战的供给需要就必然需要大量物资和经费。然而,在严酷的经济封锁之中,财政赤字高企,物资供给极度短缺;要破解这一难题,从根本上只能依靠自身的经济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财政困难,只有从切切实实的有效的经济发展上才能解决。”

秉持上述理念,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作为财经工作的总方针。这一方针旨在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以经济实力的壮大和供给能力的提升来解决根据地军民的生存问题,缓解军政经费紧张局面,夯实政权安全的基础。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发展与安全两个目标始终被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1943年陕甘宁边区财经工作确立了三项原则,一是以精兵简政、统筹统支为主;二是自给自足为辅;三是保障军需。三项政策的实质分别是减轻财政压力、集中财力,促进生产建设、增加物资供给,保证军事斗争,维护政权安全;彼此之间需要统筹兼顾。这些政策原则辩证看待发展与安全,以发展促安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和经费保障。

总之,中国共产党人把发展生产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把发展与安全有机统一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独立自主建立完整工业体系,成功打破外部经济封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波谲云诡。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存在尖锐冲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选择了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战略,切断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经贸往来。与此同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国的国家安全遭受严重威胁。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严峻的国际形势非但没有压垮我们,反而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建立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既是我国实现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赶超的关键和基础,也是我们党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一方面努力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扩大税基税源,努力保证军队作战的需要,同时提供人民政府巩固政权的经费开支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必要投资;另一方面把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集中力量进行以156项重点项目为核心的工业建设。

“一五”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85%。大规模的建设投资很快形成产能,建立起一大批基础工业部门,如汽车、拖拉机、飞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采矿设备等。这表明,我国在以农业部门为主体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雏形,开启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伟大进程。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既充分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益经验,用好来自苏联的外部援助,又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凡是自己能解决的绝不依赖外援。1958年,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上下“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这对于我国从容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具有深远意义。

正当我国积极调整政策,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之时,苏联政府于1960年突然照会中国,单方面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面对变局,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将发展与安全有机结合起来协同推进。一方面,我国更加注重科技领域的自力更生,以“两弹一星”的研制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发展,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另一方面,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优先序为:先解决吃穿用,然后加强基础工业,同时兼顾国防和突破尖端,力求集中有限资源办大事,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协同。

国防尖端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为确立中国大国地位、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提供了坚强后盾;而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则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通过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懈的努力奋斗,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了外部经济封锁,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了基本自给自足,同时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安全。

改革开放时期:紧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中国百业待兴,正处于面临何去何从抉择的重大历史关头。从国内视角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国际视角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加速演进,东西方关系逐渐缓和,战争危险减弱。这为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换言之,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一重要论断表明,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良机,使得我们有可能争取到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来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

于是,在相对安全、总体有利的国际大环境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小康社会目标。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为改革与发展营造了良好安全环境。反过来,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为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保障和更有力的制度支撑。

这一时期,党中央沉着应对东欧剧变带来的冲击挑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过持续的改革开放,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初步构建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下形成以国际大循环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市场规模大等比较优势,极大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和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总之,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正如《决议》所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时期从容应对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系列风险考验,彰显了党抵御风险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求变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更高效率和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实现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

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也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版图的“东升西降”导致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明显增多,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则推动这一变局加速演化。《决议》对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形势进行了精炼概括: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

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从经济层面看,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导致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以上种种现象表明,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中始终注重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必须从战略利益着眼,更加关注风险,强调安全。要努力在扩大开放与独立自主之间寻求平衡。必须要立足自身,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才能有效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从而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进一步地看,国内大循环的畅通也将为国际循环的畅通提供新的机遇: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为各国提供广阔的市场机会,中国将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世界各国将在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助力全球经济复苏与繁荣,从而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安全形势得到改善。

可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一方面,从以发展促安全的角度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坚定不移地立足国内高质量发展,着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全面做强自己,以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确保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以不断壮大的综合国力为国家安全提供更为雄厚的物质支撑。《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从以安全促发展的角度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党中央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扩大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宏观经济保持总体稳定,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得到有效管理,粮食、能源、重要资源等供给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快速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

总之,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取得重大进展,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百年探索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史诗,其中所蕴含的经验和启示十分丰富。这里仅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谈三点初步认识。

第一,坚持系统观念,辩证看待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我们党在经济工作中,善于从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风险特性,抓住关键,辩证看待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互为条件、彼此支撑。在百年征途中,我们党既注重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着力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一方面,我们党一贯强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原则,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历史观的要求。在各种各样的危机挑战面前,我们党始终将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也始终牢记,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其他政党区别开来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在应对经济社会重大风险挑战过程中,党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发展生产同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维护国家安全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结合起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合力。百年来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发展和维护安全的力量之源。

第三,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牢牢把握主动权。中国共产党人常怀忧患意识,对底线思维有着深刻认识。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在此基础上建立政策、部署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回首百年征程,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全面认识和正确分析机遇和挑战,未雨绸缪,加强研判,谋定而后动,在保持大局稳定、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稳中求进、稳中有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自身实力。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把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同时办好。这是我们党百年来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工作方法。


董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45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